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当预制菜的微波声响起,老字号的蒸笼却凉了

2025-09-23 17:01

(来源:市值财经)

近期,备受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莫过于“预制菜”之争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来我往好不热闹。而正当大家为 “便捷饮食” 争论不休时,挂着 “百年老字号” 牌匾的餐馆,却悄悄摘下了营业灯。

曾几何时,狗不理的包子要排两小时队才能买到,老孙家的泡馍馆里,掰馍的食客能从清晨坐到日暮。可如今,这些刻着时光印记的味道,有的被列入 “经营异常”,有的在亏损名单里挣扎,有的连年轻人都叫不出名字。

我们不得不问:那些曾滋养了几代人的 “百年招牌”,为何在时代浪潮里,连一顿饭的温度都守不住了?

PART 0那些正在消失的 “百年味道”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

1858 年,天津人高贵友因乳名 “狗子”,又因包子香得让人 “吃了就不理人”,便有了 “狗不理” 的名号。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尝过之后赞一句 “食之长寿也”,让这笼包子从市井小摊跃成 “宫廷贡品”。

时光荏苒,162 载的时光里,它活成了 “百年老字号” 的范本。可这份荣光,在资本的浪潮里碎得猝不及防。2015 年,狗不理顶着 “老字号第一股” 的光环登陆新三板后,因经营不善,终究还是于2020 年 5 月黯然从新三板退市,成为 “老字号上市即退市” 的典型案例。

更令人唏嘘的是,2024 年 7 月 1 日,天津市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因未按规定公示年度报告,狗不理集团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由此,那笼曾让慈禧点赞的包子,终究没能蒸热资本市场的冷灶,也没能留住老食客的味觉记忆。

而狗不理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大批餐饮老字号的集体缩影。在上海,始于 1905 年的 “老半斋”,曾以 “刀鱼汁面” 火遍江南,但目前却因 “用冻刀鱼代替鲜刀鱼” 遭质疑,食客大幅下降。

在西安,承载着西北人记忆的 “老孙家泡馍”,始于 1898 年,曾是 “到西安必吃” 的标志。可如今,被认为“现在宁可去巷子里的小泡馍馆,也不来老孙家了”。这些曾在时光里闪闪发光的招牌,不禁让人不禁感叹:百年的味道,为何敌不过几年的时光? 

PART 0为何中国餐饮老字号 “难活百年”?

中外对比下的三重困局

当我们谈论老字号的 “短命”,一组中外数据的对比格外扎心:据东京商工调查株式会社 2023 年发布的报告,日本百年以上企业超过 3.3 万家,其中两百年以上企业达 3079 家,更有 7 家企业跨越了千年时光。

排名第二的美国,百年企业数量达 19497 家,占全球百年企业总数的 24.4%,两百年以上企业有 239 家。

反观中国,据商务部 2023 年统计,现存的 “中华老字号” 企业共 1128 家,其中餐饮类老字号仅 186 家,能稳定经营超百年的不足 50 家。

那么,为何中国餐饮老字号 “难活百年”?根源藏在三重 “固守困局” 里。

首先, 固守传统而拒变:跟不上消费习惯的 “老味道”。我们经常提到“与时俱进”,但在老字号里,却把 “传统” 当成了 “不变的理由”。

比如狗不理的包子馅料,从 1858 年至今几乎没变过,盐度也保持着老配方,可如今的年轻食客更偏爱低盐、低脂的口味,不少人吃了一口就吐槽 “太腻太咸”。老孙家的泡馍,始终坚持 “手掰馍” 的传统,却没考虑到现在的年轻人没时间掰馍,导致不少年轻食客因 “麻烦” 望而却步。

反观美国麦当劳虽以汉堡、薯条为核心,却会根据不同国家的口味调整产品,打造多元化和差异化产品。

另外,固守情怀而轻品控:把 “老字号” 当挡箭牌,却丢了品质底线。说到日本企业,可能大家提及的比较多的是“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让企业可以百年长青。但反观中国的一些企业,却把 “非遗”“百年” 的情怀当挡箭牌,忽视了品质控制。

比如用过期面粉做包子,甚至为了掩盖过期味道而大量使用味精等调味品,导致客诉量激增,品牌形象一落千丈,最终食客也是寒了心。

再次,管理故步自封少创新,困住了品牌的未来。观察日本与美国企业可以发现,两个国家的企业在 “以人为本” 与 “科学管理” 的融合上,多展现出各自鲜明却殊途同归的实践智慧,尤其是皆以员工体验为出发点,两者虽路径不同,却都印证了:真正高效的管理,从来不是冰冷的制度堆砌,而是以人的需求为核心,用科学的方法激活个体价值,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生共赢。

而中国企业不仅食材用近乎一年的预制菜,另外,在员工待遇上,也近乎苛刻,不仅不交社保、而且采用延长加班时间、降低时薪等方法节省成本,令员工苦不堪言,何来幸福感?更别提“拿企业当家”了。 

PART 0IPO是老字号的 “救命稻草”吗?

而持续的亏损,让资本成了老字号眼中的 “救命符”。在多数企业掌舵者的心目中,“引入资本、冲击上市” 似乎成了老字号唯一的破局之路。可现实是,上市从来不是 “上岸”,更像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资金,也可能斩断老字号的 “根”。 

例如广州酒家,2025年中报发现,盈利很是不尽如人意,公司上半年营业利润为1.3亿元,同比下降13.34%;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0.92亿元,同比下降26.9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0617元,同比下降30.44%,反映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有所弱化。 

另外,公司从2023年年中以来,股价就一路下跌,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股价为17.19元,已比最高价下跌了63.86%。    

不只是广州酒家,西安饮食财报更是触目惊心。最新财报显示,本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3.07亿元,同比减少12.08%;利润总额达到-0.55亿元,同比增长8.86%;实现归母净利润-0.54亿元。 

与广州酒家一样,西安饮食当前股价也一路下滑,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19日,西安饮食的股价为10.92元,比上市以来最高价下跌了55.14%。

而财报难看的本质也折射出资本与餐饮的三重矛盾。

第一重矛盾:资本的 “短期利润导向” 与餐饮的 “长期沉淀本质” 相悖。资本追求的是 “季度营收增长、年度利润达标”,而餐饮需要的是 “食材品质的沉淀、口味的打磨、品牌的积累”,两者的节奏完全不同。比如,上文提到的广州酒家,2017 年在上交所挂牌,凭借 “月饼 + 餐饮” 的模式一度被看好。可近年来,餐饮板块始终拖后腿:2021 年至2024年餐饮收入持续下滑,而月饼业务收入却从 2017 年的 13.12 亿元增长到 2023 年的 28.65 亿元,即使2024年月饼收入相对下滑,但仍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成了 “靠月饼养餐饮” 的尴尬局面。

第二重矛盾:资历老与持续成长之间的矛盾。对于老字号而言,资历老从来不是资本市场的 “通行证”,题材与成长性才是。当新茶饮用 “年轻化” 吸引食客,老字号更该明白:“百年” 不是枷锁,而是起点。可以把 “手工技艺” 与 “现代化生产” 结合,比如西安饮食下面的老孙家泡馍可以通过短视频,展示 “手工掰馍” 的技艺,让年轻消费者了解泡馍的文化,而不是单纯卖泡馍。

第三重矛盾:短期业绩压力与长期品牌建设失衡的矛盾。资本对业绩的考核是 “季度、年度”,而品牌建设需要 “十年、二十年” 的投入。但有些老店,往往急功近利,为了完成 “季度营收目标”,放弃了 “传统食材采购”,利用预制菜模糊地带,改用预制食材,再比如把 “手工包的饺子” 换成工厂预制的速冻饺子,把 “现熬的汤” 换成浓缩汤料,虽然成本降低了,却丢了老字号的 “魂”。好在预制菜行业有望迎来规范化发展,将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合规时代”。

百年的时光,能让一块招牌沉淀出味道,也能让一块招牌在浮躁中褪色。希望中国的餐饮老字号,能守住 “餐饮的本质”,守住 “百年的责任”,让那些曾氤氲在时光里的味道,不仅能传过百年,还能香飘下一个百年。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