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3 11:3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机械盛宴)
投资要点
◼深耕汽车座椅领域20余年,产品体系涵盖汽车座椅调节系统。公司创建于2000年2月,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产品包括自润滑轴承、金属注射成形、粉末冶金及汽车座椅传力杆四大系列。
◼业绩稳健增长,利润率水平较高。2019-2024年营收由1.19亿提升至3.043亿元,CAGR=20.6%;2019-2024年归母净利润由0.29亿元提升至0.79亿元,CAGR=22%。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4亿元,同比+31.03%,实现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4.12%。2020-2024年,公司毛利率水平在43-47%之间,净利率水平变化趋势相同,但更为稳定。2025年上半年,利润率有所下滑,主要由于股权激励费用。
◼股权比例集中,首次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王明祥、沈旸、沈旸为王明祥之子。截至2025年6月底,一致行动人为王明祥、沈旸、苏州明玖、苏州玫玖,合计持有公司9466.11万股,持股比例为70.73%。同时,公司于2024年首次对15名核心骨干员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 汽车座椅消费属性凸显,带动近千亿蓝海市场。
◼消费属性配置成为车企打造汽车座椅差异性的重要发力点,预计将推动汽车座椅行业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汽车座椅主要由座椅骨架、滑轨、头枕、调角器、座椅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组成。依托零部件增量和升级实现舒适性和个性化的二维功能升级,高端配置加速下沉,所有价格带车型座椅配置均加速“内卷”,这一趋势长期来看,汽车座椅行业在产业结构调整期迎来智能化转型和规模扩张,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1,531亿元。
◼自滑轴承作为汽车座椅及内饰关键组件,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拓展。在国内汽车领域,每台乘用车上自润滑轴承的运用数量已由之前的30件增长到目前的超过100件,而且正在不断地替代滚针、粉末类轴承。同时,自润滑轴承的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据智研瞻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自润滑轴承行业市场规模124.22亿元,截至2023年中国自润滑轴承行业市场规模为147.0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3%。
◼深度绑定超级客户,公司高度重视自主创新。
◼ 公司服务众多车企,合作关系稳定。公司与华域汽车、航嘉麦格纳、佛吉亚、安道拓、李尔等知名客户合作多年,已进入其供应商体系。公司与华域汽车自2006年起即开展业务合作,在十多年的业务合作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稳定、可靠的合作关系。公司对华域汽车的销售规模保持持续增长,其中,2022年-2024年华域汽车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49.63%、48.09%、47.48%,华域汽车目前是公司第一大客户。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自2000年进入汽车行业,一直深耕汽车座椅领域,始终坚持管理和技术创新。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66项授权专利和发明专利,形成了基于自润滑板材薄壁粘接技术、自润滑复合材料高温复合技术、高精度小直径异形空心管的冷拔成型技术、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技术、金属粉末注射成形零件快速脱脂喂料成分设计和高密度、高强度粉末冶金零件材料成分设计等技术的核心技术体系,能满足客户多样化定制订单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座椅电动调节一站式解决方案。
◼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0.79/1.05/1.34亿元,按照最新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39/29/23倍。我们选取主营业务类似的长盛轴承/东睦股份作为可比公司,公司估值水平具备安全边际。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 风险提示: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风险;贸易环境变化风险;单一客户占比较高风险;盈利预测假设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规模测算不及预期的风险;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正文分析
1、国产汽车座椅调节系统核心零部件“小巨人”
1.1 基本概况:深耕汽车座椅领域 20 余年
◼公司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高强度、高精度、高难度复杂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自润滑轴承、金属注射成形、粉末冶金及汽车座椅传力杆四大系列产品。主要发展历程如下:
· 2000年,明阳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成立;
· 2005年,公司新建厂房正式投产;
· 2012年,公司获得江苏省“机械工程协会粉末冶金会员单位”认证;
· 2014年,公司销售额首次突破5000万元;
· 2015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并于同年完成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 2016年,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并于同年完成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
· 2019年,公司被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评为“会员单位”;
· 2015年,公司获得“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
· 2020年,公司获得江苏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证;
· 2022年,公司被国家工信部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
· 2023年,公司成功在北交所上市。
1.2 产品体系:涵盖四大核心业务品类
◼ 公司拥有自润滑轴承、汽车座椅传力杆、粉末冶金零件和金属粉末注射成形零件四大系列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汽车座椅的调节系统,并可以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电动工具等领域。
①自润滑轴承产品是由自润滑复合材料冲压成型,主要包括轴套、衬套、垫片、导轨、滑板和关节轴承等机械零件。
②传力杆产品又称同步杆、连接杆、星形杆等,用于汽车座椅的角度调节机构,连接座椅两侧的调角器及驱动电机或手轮。
③粉末冶金零件产品是以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为原料,采用压力填入模具内制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成形坯,再经过高温烧结使合金元素进行合金化,最后通过适当的后加工等方式得到所需的零部件。
④金属粉末注射成形零件产品是将金属粉末与有机粘结剂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采用适当的方法混合成均匀的喂料,将粉末状态的喂料加工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粒状物后,在加热塑化状态下用注射成形机注入模具型腔内获得成形坯,再经过化学或溶剂脱脂,最后经烧结形成致密的金属零件。
1.3 经营情况:业绩稳健增长,整体利润率较高
◼营收稳健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速突出。2019-2024 年营收由1.19亿提升至3.04亿元,CAGR=20.6%;2019-2024 年归母净利润由0.29 亿元提升至0.79亿元,CAGR=22%。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1.67亿元,同比+31.03%,实现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4.12%,利润端增速主要受到股权激励费用影响。
◼分产品来看,自润滑轴承、传力杆、金属粉末冶金零件和金属粉末注射成形零件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2020-2025H1,自润滑轴承、传力杆、粉末冶金零件三大类产品营收占比均为85%以上;近年来金属粉末冶金零件占比逐步提升;分产品毛利率来看,四大产品类别年度变化趋势趋同,其中自润滑轴承毛利率水平最高。
◼整体利润率水平较高,费用率波动主要来自销售费用。2020-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水平在39-47%之间,净利率水平变化趋势相同,但更为稳定。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2020-2024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保持相对平稳。2025年上半年,管理和研发费用率提升主要由于股权激励费用。
1.4 股权比例集中,首次推出股权激励计划
◼ 股权比例集中。截至2025年半年报,公司控股股东为王明祥先生,实控人为王明祥、沈旸、沈培玉,其中苏州玖玖、苏州明玖均为王明祥控制,公司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9466.11万股,持股比例为70.72%
◼公司于2024年首次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2024年,公司首次推出股票激励计划,考核标准以2023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4-2026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15%,或以2023年扣非后净利润为基数,2024—2026年扣非后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0%。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实现公司与员工协同发展,有利于稳固公司快速发展、长期战略实现的人才基础。
2、汽车座椅消费属性凸显,带动近千亿蓝海市场
2.1 汽车座椅关乎驾乘舒适与安全,单台价值量逐年攀升
◼汽车座椅是集人体工程学、机械驱动和控制工程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产品。汽车座椅主要由座椅骨架、滑轨、头枕、调角器、座椅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组成。座椅滑轨是调节座椅前后的装置,是汽车座椅中重要的零部件,具有高技术含量,是重要的安全件。座椅调高器主要用于改变座盆四连杆的角度,根据乘客的需求调整座椅坐垫高度。座椅调角器是实现汽车座椅靠背仰卧和折叠运动的装置,是汽车上二十项核心技术之一。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乘用车座椅零部件的成本结构中,面套价值量最高,占汽车座椅成本的25%,其次为座椅骨架,占汽车座椅成本的15%。汽车升降器占到成本的13%。最后,座椅滑轨和调角器均占到汽车座椅成本的4%。
◼汽车座椅的平均价格在850-1,050美元左右,中档轿车在1,400-1,600美元左右,高档甚至超过2,000美元。根据产业信息网,2020年国内汽车座椅平均单车价值3,064元,属于零部件中单车价值量高的细分赛道,随着轻量化和电动智能化发展,消费者对于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提升,电动座椅记忆、座椅加热等功能渗透率提升,加之轻量化材料的运用,预计 2025年中国乘用车座椅单车价值量升至4,148元。
2.2 汽车座椅消费属性凸显,带动近千亿蓝海市场
◼消费属性配置最重要卖点,围绕舒适性和个性化两个维度拓展。座椅对驾乘体验影响显著,具备较强消费属性。消费属性提升趋势带动整车厂从舒适性、个性化两个维度,依托座椅部件升级实现功能升级,以打造座椅差异化,塑造新卖点。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纷纷加大对差异化座椅的投注,包括理想的振动座椅、问界的零重力座椅、阿维塔的环拥式座舱、比亚迪的智能随动座椅、小鹏的超低频律动座椅等,旨在将差异化座椅塑造为重要卖点。座椅与驾乘人员接触时间最长、面积最大,体验最直观,对驾乘体验影响显著,具备较强消费属性。消费属性提升趋势带动座椅舒适性和个性化不断升级。
n汽车座椅国内市场规模预计超千亿。中国乘用车销量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销量分别为1,960.7万辆、2,048.6万辆、2,082.37万辆、2,192.9万辆及2756.3万辆,2021-2024年分别同比增长4.48%、1.65%、5.31%、25.69%,这一趋势将进一步推动汽车座椅行业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据统计,2021年中国乘用车座椅行业市场规模已达859.30亿元。长期来看,汽车座椅行业在产业结构调整期迎来智能化转型,通过产业链优化和技术升级构建竞争壁垒,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1,531亿元。
2.3自润滑轴承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拓展
◼自动化和工业 4.0 的推动下,对高效、可靠和低维护的设备需求增加,自润 滑轴承作为关键组件之一,将会被更广泛地应用。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领域,由于对设备的效率和维护要求较高,自润滑轴承的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轴承“以滑代滚”趋势显著,由于自润滑轴承具有结构简单、无 需加油或少加油、维护成本低、运行平稳、耐高温、耐磨性能好等优点,已逐步在部分领域替代了滚针轴承、滚珠轴承、传统粉末冶金轴承,行业渗透率不断提升。
◼自润滑轴承作为关键组件之一,将会被更广泛地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领域。由于对设备的效率和维护要求较高,自润滑轴承的需求可能会进一 步增加,为行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据智研瞻统计显示,2019 年中国自润滑轴承行业市场规模124.22亿元,截至 2023年中国自润滑轴承行业市场规模为147.0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3%
3、深度绑定超级客户,公司高度重视自主创新
3.1公司服务众多知名客户,合作关系稳定
◼ 公司品牌及客户资源优势明显,已服务众多头部客户。公司与华域汽车、航嘉麦格纳、佛吉亚、安道拓、李尔等知名客户合作多年,已进入其供应商体系。公司生产的自润滑轴承、汽车座椅传力杆、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零件和粉末冶金零件四大系列产品已运用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长安福特、东风雪铁龙、华晨宝马、北京奔驰、日本丰田等多家知名汽车制造商的多种平台体系,部分产品进入跨国公司全球采购平台,具有较高的品牌认可度。
◼ 公司与华域汽车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与华域汽车自2006年即开展业务合作,在十多年的业务合作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稳定、可靠的合作关系。在合作过程中,公司通过与华域汽车保持密切沟通,能及时了解其对产品新的工艺及性能要求,并在部分产品上协同开发,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的紧密程度,增强产品粘性,获得了客户的充分信任。2022 年-2024年华域汽车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49.63%、48.09%、47.48%,华域汽车目前是公司第一大客户。
3.2公司高度重视自主创新,为汽车座椅行业标准牵头起草人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管理和技术创新。形成了基于自润滑板材薄壁粘接技术、自润滑复合材料高温复合技术、高精度小直径异形空心管的冷拔成型技术、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技术、金属粉末注射成形零件快速脱脂喂料成分设计和高密度、高强度粉末冶金零件材料成分设计等技术的核心技术体 系。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同时也与四川大学等外部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与实践的创新与联合。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家标准《塑料-钢背二层粘接复合自润滑板材技术条件第1部分:带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减摩层的板材(国家标准GB/T39142.1-2020)》的牵头起草人,同时也是行业标准《汽车座椅调节机构用粉末冶金滑块技术规范(行业标准JB/T14396-2022)》的牵头起草人。公司自2000年进入汽车行业,一直深耕汽车座椅领域。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66项专利,积累了多项产品开发、设计与生产工艺领域的核心技术,能满足客户多样化定制订单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座椅电动调节一站式解决方案。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粉末冶金零件:公司主要产品品类之一(2024年收入占比为42.5%),2020-2024年该细分业务收入CAGR=33.8%。结合2025年上半年收入情况,预计2025该项业务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33%;参考历史增速情况,预计2026-2027年该细分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3%、33%。我们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35%、36%、36%。
◼自润滑轴承:公司主要产品品类之一(2024年收入占比为23.9%),2020-2024年该细分业务收入CAGR=15.9%。结合2025年上半年收入情况,预计2025该项业务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27%;参考历史增速情况,保守预计2026-2027年该细分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5%、25%。我们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48%、50%、50%。
◼传力杆:2020-2024年该细分业务收入CAGR=9.2%。结合2025年上半年收入情况,预计2025该项业务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35%;参考历史增速情况,预计2026-2027年该细分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15%。我们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38%、39%、39%。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零件:2020-2024年该细分业务收入CAGR=32.7%。结合2025年上半年收入情况,预计2025该项业务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24%;参考历史增速情况,预计2026-2027年该细分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0%、30%。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39%、40%、40%。
◼座椅结构件总成:公司新产品品类之一,今年上半年获得快速增长。我们假设,2025-2027年该项业务营业收入分别实现同比增长93%、30%和30%,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30%、30%、30%。
◼因此,2025-2027年我们预计公司营业总收入实现同比增长33%、28%和28%。其他财务相关数据根据往年情况及最新一期公司公告合理预测,公司2025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主要收股权激励费用影响较大,2026-2027年影响逐渐减弱。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0.79/1.05/1.34亿元,按照最新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39/29/23倍。我们选取主营业务类似的长盛轴承/东睦股份作为可比公司,公司估值水平具备安全边际,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5 风险提示
《国产汽车座椅零部件“小巨人” ,高毛利壁垒下业务持续增长——明阳科技(837663.BJ)首次覆盖报告》-20250901
本报告分析师:
冯胜 SAC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19050004
蔡星荷 SAC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24060004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为中泰证券机械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中泰证券机械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中泰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报告的摘编而产生的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中泰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中泰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中泰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中泰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先进产业&北交所研究团队介绍
冯胜,中泰证券研究所中游制造组负责人,先进产业&北交所研究首席,执业编号:S0740519050004。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世界经济专业,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3年机械行业实业工作经验,12年证券公司机械行业研究经验;具备深厚的产业资源,熟悉企业发展规律和运营管理,对产业与资本的结合具有细致的观察和体会。2019年5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2023年新财富最佳北交所研究团队第4名。
杨帅,博士,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金融学博士,中泰证券研究所先进产业&北交所研究联席首席,2022年2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执业编号:S0740524040002。重点覆盖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北交所等领域。
宋瀚清,悉尼大学金融学硕士,2022年3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执业编号:S0740524060001。重点覆盖核电产业、锂电与固态电池、低空经济、北交所等领域。
蔡星荷,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硕士,2022年3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执业编号:S0740524060004。重点覆盖人形机器人、精密减速器等领域。
万欣怡,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2022年7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执业编号:S0740524070005。重点覆盖PEEK、电子皮肤等领域。
向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学硕士,2023年6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执业编号:S0740525020002。重点覆盖传媒、数据中心、计算机、宠物、潮玩、食品饮料等领域。
徐嘉诚,伦敦大学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硕士,2024年7月加入中泰证券先进产业&北交所研究团队,重点覆盖半导体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