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北京东城:“文化+”点燃消费新引擎

2025-09-23 09:03

  数字技术赋能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微风露台”带火古老胡同、市井街巷……在北京东城,一幅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正徐徐展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东城区坚持“崇文争先”理念,以“文化+”带动业态焕新、产业升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进一步激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资源融合,汇聚发展新优势

  今年7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之际,在位于东城区的钟鼓楼、永定门城楼,两座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碑同时揭幕亮相,标志着北京中轴线保护和利用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是北京城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其15处遗产构成要素中有12处坐落在东城区,既是东城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的魅力所在、资源所在,也是东城区文化发展优势所在。

  一年来,东城区精心做好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半篇文章”,打造“中轴线上”文化品牌,持续构建北京中轴线保护利用八大体系,促进北京中轴线从“文化轴”“城市轴”向“活力轴”转变。正阳门遗址考古方舱对外开放,“中轴寻脉 老城烟火”等3条文化探访线路和“最美中轴 京韵无界”等10条主题线路发布……北京中轴线不再只是地图上的线条,而变成了可触摸、可消费、可体验的文化场域。

  不只北京中轴线,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也在北京东城相得益彰、熠熠生辉。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意蕴,而旅游的流动性和开放性,也能使文化突破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在这里不仅买到了心仪、有趣的商品,还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2025北京入境旅游发展大会期间,来自意大利的旅行商文美花(音译)在位于天坛旁的红桥市场考察时用中文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当前,北京市入境旅游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游客规模与消费能级双向跃升,东城区抢抓这一关键黄金期,持续打造“故宫以东十二时辰”“非遗焕新成果”等特色入境游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助力北京成为国际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东城区在入境游方面的经验做法,既得益于对自身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也离不开相关配套资源的加持,辖区内有11个A级旅游景区、41家星级酒店,商业、餐饮、交通等全要素资源配置齐全。与此同时,东城区积极推动住宿业转型提升,2025年上半年,住宿业营业额增速在全市名列前茅,旅游业降密、提质、增效成果显著。

  此外,机制创新和政策支持是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基石与指南针

  “作为驻区文化企业,我们切身体会到东城文化资源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文化产业与前沿科技的创新融合发展。”首开文投(北京)新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予表示,公司在往届北京文化论坛期间,与东城签约多个特色文商旅融合应用项目,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科技融合注入了新活力。

  又值金秋九月,也是2025北京文化论坛在东城精彩呈现之时,这让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目光再次定格在北京东城。包括首开文投(北京)新文化有限公司在内的众多文化企业再度汇聚,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文旅项目研发、相关政策支持等寄予更多期望。

  据了解,为营造文商旅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近年来,东城区构建起以《“故宫以东”共创计划实施意见》为核心牵引,以《东城区进一步推进“戏剧之城”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东城文物“活历计划”实施方案》《东城非遗“焕新计划”实施方案》等多领域政策为支撑的协同发展机制,体系化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此外,实施“文菁计划”,组建文菁“文化+”产业基金,设立文化金融专营组织机构、风险补偿资金,构建金融资本与文旅产业的长效对接机制,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位于红桥市场五层露台的观坛艺术空间

  场景融合,构建消费新地标

  在古韵与今风交融的北京东城走走停停,可观、可玩、可体验的文化消费新场景可谓不少。

  当晚霞为天坛祈年殿画上金边,红桥市场五层露台——观坛艺术空间正迎来一天中最动人的时刻。在微风中与友人碰杯,拿着祈年殿“同款造型”的甜点拍照,听一段现场演奏的美妙音乐,尽情享受美好时光,这不仅是市民游客的休闲方式,也是古都老城的焕新面貌。今年4月,东城区“微风露台计划”启幕,为包括观坛艺术空间在内的300余家驻区特色露台场景注入新质内容——喝咖啡、吃美食、看电影、听音乐会,甚至打网球,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切想象和期待。由此,“微风露台”成为人们遇见东城、爱上东城的新窗口。

  “这么多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因为一场音乐会相聚在摩天轮下,共唱同一首歌,这就是夏天独有的热烈与美好。”“90后”市民小张感慨地说道。今年6月,龙潭中湖公园夏日品牌活动“摩天轮之夜”正式回归,吸引了千余名市民游客参与,“公园经济”悄然撬动消费新潜能。游园之趣,不止于此。东城区坚持“一园一品”建设,探索公园管理新模式,结合年度传统节日和特色文化活动,打造出春有柳、夏观荷、秋赏菊、冬品梅的“城市花园”,满足人们多元绿色文化生活的需求。

  当体育遇上古建筑,又会碰撞出怎样的创意灵感?在北京中轴线南端的永定门,2025北京马拉松阿迪达斯训练营开营,专业体育品牌、专业赛事IP与历史文物建筑实现创新融合。举办“永定杯”毽王争霸赛,百余名踢毽高手齐聚,为古老中轴线注入新活力。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王丽萍领跑“城市V跑 坛城奇遇”文化探访活动,以步伐串联永定门、天坛等城市地标,将体育锻炼与文化体验充分结合。此外,近期隆福寺街区还将设立中网公开赛“第二现场”,持续描绘东城区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的新图景。

永定门

王府井商圈落地全市首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

  “小票根”串联“大场景”,“票根经济”助力解锁一站式消费新体验。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期间,东城区联动前门、王府井、崇文门、东直门等商圈,推出“票根经济”促消费活动,设计“跟着电影游东城” 5条推荐线路,打造“全域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同时,把握音乐节热潮,让人们在大饱耳福之余也能大饱口福。“拿着音乐节票根就能解锁簋街美食优惠,这种‘看完演出直接逛吃’的无缝衔接体验太懂年轻人了。”一位参与活动的乐迷说道。

  文化消费要有“现场感”,也要有“科技感”。丰富的数字消费体验近来备受关注,人们乐于以科技为钥匙,打开一扇扇通往新奇体验的时空之门。在百年金街前门,“前门之夜”科技体验馆新晋亮相,VR《游龙追月》沉浸式互动体验活动吸引人们“打卡”;北京apm引入北京首个“春晚AI人形机器人表演”的商业项目,推动王府井商圈开启智慧化转型范本;ALL-space全时空间数字艺术中心在隆福寺开幕,通过XR技术与LBE空间数字影院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完善“文化+商业+科技”生态闭环;簋街重点商户引入“AI机器狗”“AI服务员”等科技产品,人间烟火中增添了一点别样趣味。如此,科技不仅扩大了文化的传播半径,更创造了全新的消费场景和商业模式。

  开放包容的北京东城积极关注多元群体的文化消费体验。面对越来越多入境游客的到来,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东城区以品质服务拥抱四方来客。

  在全球旅游消费市场复苏的大背景下,王府井作为知名商业街,提供了优化入境游消费服务的“优秀答卷”。在这里,消费要尽兴——积极落地全市首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提升退税效率;汇聚100余家离境退税商店及首店、旗舰店,无论是国际一线品牌,还是同仁堂、吴裕泰、内联升等传统老字号,入境游客都能挑选到“称心好物”。在这里,消费要便利——在北京地铁8号线王府井站,外币兑换窗口标识清晰醒目,这是集票务、问询、货币兑换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便民服务综合体”,日均服务超10万人次。在这里,消费要创新——莫斯科文化节成功举办,“双城同庆”的文旅交流活动搭建了中外文旅界合作的平台;设置“王府井发布”直播间,以深度访谈、品牌发布、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挖掘消费动能;落地中国首个基于Web3的球迷互动平台LALIGA CLUB西甲球迷社区项目,开创以社区为核心驱动力的球迷互动新体验,实现价值转化与收益赋能,加速推进王府井商圈“商业+旅游+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活动融合,打造IP新矩阵

  看一场露天戏剧《红楼梦》,和越剧演员近距离互动;来到戏剧市集,淘一淘喜欢的戏剧周边和手作文创;逛累了,再到不远处的京味小馆吃上一顿“锅气”十足的美食……周末,市民王女士和好友来到2025隆福户外戏剧汇活动现场,在位于东城区的隆福寺商圈度过了充实又有趣的一天。聚焦戏剧主题,打造“观、玩、购、娱”多元体验,是本次活动的最大特色,也是东城区文商旅融合成果的生动体现。如今,东城区推动文化赋能、商旅联动、IP加持等多元路径融合,不断打造有内涵、有烟火、有延伸的消费活动,形成了东城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新气象。

  文化虽然无形无声,却能为商业和旅游业注入内涵和灵魂,形成文旅消费的核心吸引力。

  依托辖区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文化资源,东城区的各类消费活动中,文化元素可谓种类繁多、丰富多彩。2025隆福户外戏剧汇聚焦戏剧主题,联合剧院、高校等社会主体,为市民游客奉上了包含戏剧、曲艺等多元艺术形式在内的“文化大餐”,以沉浸式艺术体验充分释放公众的消费潜力。近日,隆福寺开业季全面启幕,各类新店新秀也助力其成为金秋热门文化消费打卡地。此外,围绕文物等资源举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在钟鼓楼设立文博文创市集,使市民游客得以在游览文博场所的过程中,实现文化体验与消费场景的无缝衔接。文化探访微纪实专题片《课本里的东城》和“北京范儿”“镜头里的东城”短视频大赛等则将东城风貌与视听光影结合,为人们带来了跟随影像打卡城市地标的新奇体验。通过文化赋能,东城区不断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消费场景,为消费赋予丰富内涵。

  “老板,再来一斤麻辣小龙虾!”虽然已是晚上10点,簋街却依然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近年来,东城区持续推动商业和旅游业紧密联动,加速美食之都与夜间消费的破圈融合,簋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已连续举办七届的“簋街不夜节”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品美食、逛街区,为东城的盛夏增添了独一无二的烟火气。特别是今年,东城区创新推动簋街与奇遇海音乐节联动,在音乐节现场,乐迷参与打卡互动即可免费领取直达簋街的“逛吃大巴”车票,在簋街指定商户享受专属优惠套餐。“拿着音乐节票根就能解锁簋街美食优惠,这种‘看完演出直接逛吃’的无缝衔接体验太懂年轻人了。”一位参与活动的外地乐迷说道。据了解,活动首日,簋街客流量便实现了近5%的同比增长。文商旅联动所打造的“一站式消费场景”对于提振消费有着重要作用,其也为东城区的消费市场注入了更多创新活力。

  各类特色消费活动的举办,最终目的是形成消费品牌与IP,并以消费的扩展延伸带动经济增长。东城区通过构建“1+2+5+N”的四级促消费活动体系,形成了圈街联动、互相呼应、各具特色的消费IP。其中,“故宫以东”是东城区打造的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商旅融合品牌,近年来,其充分链接中国美术馆、嘉德艺术中心、王府中環、丽晶酒店等区域内优质文商旅资源,以及抖音、美团、携程、微博、小红书等区域外多元市场主体,创新推出了“故宫以东下午茶”“故宫以东‘艺’种生活”等文旅产品和促消费活动,有效实现了区域文商旅资源要素的融合发展。除此之外,东城盛夏消费季暨新能源汽车品质生活节、香遇王府井、前门国风节、崇文喜市、地坛龙潭庙会等消费IP正助推东城区打造全域全时消费链,在为市民游客带来丰富消费体验的同时,也为东城区以文商旅融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更多动能。

  文化为魂,商业筑脉,旅游载形。如今的北京东城,正以文商旅的深度融合重塑城市发展路径,打造更具魅力的城市名片,奔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诗与远方”。

  撰稿: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

“摩天轮之夜”活动在龙潭中湖公园举办

隆福寺商圈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