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靶向聚焦、科研“变现”、壮大主体……青岛未来产业从“1到10”跑出“加速度”

2025-09-23 06:14

攻坚:破局“从1到10”

在青岛华芯晶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洁净实验室里,2英寸的氧化镓单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高度。氧化镓是新型的第四代超宽禁带半导体,可广泛应用于高性能功率器件、光电探测等领域,被视为国内半导体材料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契机。

而作为国内最早进行半导体化合物研究生产的企业之一,华芯晶电聚焦半导体晶圆衬底的晶体生长与加工环节,不断创新突破,开发出氧化镓、磷化铟、蓝宝石衬底等系列产品,打破了国内半导体衬底晶片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

这样的技术突破,是青岛未来产业从“1到10”、从单点突破迈向规模拓展的生动切片。

当《青岛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擘画的“8+X”未来产业创新体系从蓝图走进现实,青岛正用关键技术攻坚的“硬实力”、成果转化的“巧办法”、企业生态培育的“活土壤”,破解未来产业“落地难、感知弱”的共性难题,在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赛道上跑出属于自己的“加速度”。

中科星图智慧开发的GEOVIS空天大数据平台,将卫星遥感数据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需求结合,为青岛智慧城市建设绘制了“空天地一体化”的立体图景。

靶向聚焦

未来产业的竞争,从来不是“广撒网”式的粗放比拼,而是关键技术领域的“阵地战”。青岛在未来产业布局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知:不贪多求全,而是瞄准每个赛道的“卡脖子”环节,以“企业牵头+高校协同”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集中发力。这种“精准定位”的策略,既来源于青岛雄厚的海洋科研优势和先进制造业基础,更来自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的战略定力。

深海开发赛道的突破,堪称青岛未来产业“靶向攻坚”的典范。

当前,全球目光都聚焦于深海中蕴藏的矿产资源,我国已获批5块国际海底区域的专属勘探区,深海采矿装备面临“从跟跑到并跑”的关键跨越。

作为海洋科研名城,青岛直接将“靶心”对准深海采矿这一世界级难题。中国海洋大学与招商局工业集团共建的“海洋工程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创造性地将高校的基础研究能力与企业的工程化经验结合,组建起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华军为首席科学家的深海采矿协同创新团队。

把实验室建在科考船上、把研发现场搬到深海试验场,他们研制的重载履带式采矿车可以在6000米深的太平洋海沟作业,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他们实现了深海作业的同时实时回传矿石数据和周边环境影像,彻底改变了深海采矿装备“有设备无监控”的被动局面。

如今,随着“问海三号”深远海工程运维船加快建造、“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关键作业能力稳步提升,随着国家深海基因库、深海大数据中心、深海标本样品馆这“深海三大国家平台”加速起势,青岛正从“深海科研重镇”加速向“深海开发产业高地”蜕变。这种“从科研到产业”的无缝衔接,正是青岛未来产业攻坚的核心逻辑。

在海洋电子信息领域,青岛的“国产替代”同样扎实有力。过去,我国高端海洋感知装备市场长期被进口产品占据,不仅价格高昂,还面临“卡脖子”风险。青岛没有选择“绕道走”,而是发挥崂山实验室、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以下简称“海仪所”)等平台的科研力量,一点点突破技术壁垒。现在,由海仪所研制并长期负责维护的在位运行浮标系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蔚蓝的大海上遍布“青岛造”浮标的身影。从“核心器件”到“系统方案”逐层突破,青岛正“以点破面”地促进未来产业升级。

放眼其他赛道,技术攻坚同样亮点纷呈:浩瀚全材率先实现4英寸锑化镓晶圆国产化,为我国新一代半导体器件研发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星海互联”科技示范工程正在研制适应海洋环境的低轨卫星互联网终端;中国海洋大学在量子人工智能领域的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为量子信息产业发展奠定根基……

这些突破印证了一个道理:未来产业的主动权,从来不是靠“等待”得来的,而是靠啃下一个个“硬骨头”挣来的。青岛的实践,正是通过聚焦关键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在未来产业的“无人区”中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科研“变现”

实验室里的论文、橱窗里的样品,若不能变成市场上的产品、产业中的力量,再先进的技术也只是“空中楼阁”。青岛在未来产业发展中深刻认识到,“从1到10”的关键,在于打通从“科研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为此,青岛创造性地搭建转化平台、开放应用场景、组建创新联合体,用“巧办法”让科技创新真正“活”起来,实现从“实验室成果”到“市场产品”的价值跃迁。

全国首个海洋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的运营,堪称青岛推动科技成果“变现”的“点睛之笔”。过去,青岛的涉海科研院所、企业积累了海量海洋数据,但这些数据大多躺在服务器里“沉睡”,既不能产生经济价值,也难以反哺科研。青岛敏锐地意识到“数据要素”的潜在价值,牵头搭建海洋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让原本“无形”的数据变成了“有形”的资本。截至8月份,该平台已汇聚292类超100亿条海洋数据,居全国前列;已形成交易额超3500万元,带动产值超5亿元。

应用场景的开放,更让青岛的未来产业技术有了“用武之地”。在很多城市还在为未来产业“找场景”时,青岛已主动“造场景”,将城市发展需求与新技术应用深度绑定,让新技术在真实场景中接受检验、完成迭代。

比如,在空天信息领域,青岛没有把空天技术局限于“天上”,而是让其走进“城市”:中科星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GEOVIS空天大数据平台,将卫星遥感数据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需求相结合,为青岛智慧城市建设绘制了“空天地一体化”的立体图景。

再如,不久前,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靳峰教授团队实施了青岛首例脑机接口8触点双靶点脑深部电极(DBS)置入手术,以改善患者复杂帕金森病症状及冻结步态,可为众多复杂症状帕金森病患者提供崭新的治疗方案。在类脑智能领域,青岛把技术应用与民生需求紧密结合,青岛大学、康复大学等科研团队结合临床需要,探索脑机接口技术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这种“以用促研、以研带产”的思路,让未来产业技术不再是“高冷”的概念,而是能切实改善民生的“有温暖”的创新。

创新联合体的组建,进一步破解了“产学研”脱节的老问题。未来产业技术复杂、学科交叉,仅靠单一企业或高校难以实现突破。为此,青岛推动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抱团取暖”,组建创新联合体,形成“有组织的科研、有源头的转化”模式。在太赫兹领域,青岛整合青源峰达、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等12家单位,组建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在海洋电子信息、空天信息等领域,类似的创新联合体也在加速组建。

这些实践充分证明:科技成果转化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需要平台支撑、场景驱动、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青岛让更多实验室成果走出象牙塔,变成了“可感知、可落地、可盈利”的产业产品,为未来产业发展注入了持续推动力。

壮大主体

未来产业的壮大与否,要靠创新主体——企业说话。青岛在未来产业培育中,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而是针对八大赛道的产业基础差异,用“龙头招引”补短板、用“本土培育”强根基、用“精准施策”育新芽,让每个赛道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逐步形成“龙头引领、配套跟进、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

对于未来产业这样产业链长、技术门槛高的领域,青岛深知“没有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就是散的”。为此,青岛对照各个赛道的产业链条,面向行业龙头企业抛出“橄榄枝”。

就在这个月,吉利星座第五轨卫星以一箭11星方式成功发射,标志着星座组网进入加速阶段。吉利星座是时空道宇自主研发、建设和运营的全球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系统,致力于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商业卫星物联通信服务,由其旗下公司上合航天承担建设与运营。这个世界领先的天地一体化卫星物联网示范项目,其实是青岛与吉利控股集团深度牵手的结果——时空道宇就是吉利战略投资的航天科技公司。

龙头企业引领、配套企业生长、前沿项目落地,这样的逻辑不仅让青岛在相关赛道实现了产业链条的完善,也产生了“合作一个、引来一串”的规模效应。

引入龙头企业的同时,青岛也十分注重培育本土未来产业企业,从政策扶持、技术支持、市场对接等多方面为企业“保驾护航”,让一批本土企业从“小而美”成长为“大而强”。

在海洋电子信息领域,青岛镭测创芯的漂浮式测风激光雷达系统、励图高科的智慧海洋平台等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在空天信息领域,寰宇乾堃航天打造了国内首条液体火箭低温贮箱HOETS生产线,助力我国商业火箭科学可持续跨越式发展;中科星图智慧统筹调用超300颗卫星数据,搭建“数智低空大脑”平台,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网络。

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尚处“萌芽期”的赛道,技术门槛高、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企业面临“成长的烦恼”。青岛“精准培育”要更显温度,例如,通过布局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及科技示范项目等方式,强化源头创新和技术突破支持。眼下,青岛国通量子公司正加码推进单光子成像仪、水下通信机等产品研发;元思(青岛)科技等企业也在非侵入式脑电采集系统、创新型柔性电极材料及低功耗通信集成方案等领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全链条创新。

青岛未来产业的发展之路,既是一场技术突破的“攻坚战”,也是一场成果转化的“突围战”,更是一场生态构建的“持久战”。“从1到10”的每一步,都写满了这座城市对创新的执着、对未来的笃定。随着更多关键技术突破、更多成果落地、更多企业集聚,青岛必将在未来产业的赛道上跑出更精彩的“加速度”。(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青岛日报2025年9月23日1版

青岛日报2025年9月23日1版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