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3 07:2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
金属|盛和资源(600392.SH)点评:完成收购匹克公司,世界级稀土项目放量在即
电子|电子行业点评:AI驱动存储升级,eSSD有望加速渗透
电子|电子行业点评:端侧AI迎来拐点,重视供应链低位机遇机械|一周解一惑系列:AI驱动PCB设备需求提升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行业2025年8月快递数据点评:快递反内卷成效显著,8月圆通和申通单票收入环比分别涨7分和9分
▍盛和资源(600392.SH)点评:完成收购匹克公司,世界级稀土项目放量在即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2025年9月18日,盛和新加坡收购匹克公司股权事项获得坦桑尼亚公平竞争委员会同意,2025年9月19日,该事项亦获得澳大利亚法院批准且法院批准该事项的命令已提交至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至此,本次收购匹克公司100%股权事项的先决条件已满足,公司预计盛和新加坡将于2025年9月30日完成收购。匹克公司核心资产为Ngualla稀土矿项目84%股份,由于稀土价格上涨,2025年9月4日公司将匹克公司100%股权对价由1.58亿澳元体调整为1.95亿澳元(折合人民币9.2亿元)。
Ngualla稀土矿基本情况:Ngualla稀土矿位于坦桑尼亚Song地区Ngwala村庄附近,距达累斯萨拉姆西(原首都)1000公里,距城市姆贝亚(赞比亚边境附近)150公里,是世界规模最大、品位最高、成本最低的稀土矿床之一。按照JORC(2012)标准,以1%为边界品位,Ngualla项目矿石资源量为2.14亿吨,平均品位2.15%,折合461万吨REO;储量为1850万吨,平均品位4.8%,折合88.7万吨REO。该项目矿石储量中涵盖的稀土氧化物种类繁多,其中镨钕氧化物资源量占比约为21.01%、储量占比约为21.26%。该项目将于最终投资决策完成后24个月实现投产。根据Peak公司2024年11月展示材料所示,预计25年一季度完成最后投资决策,26年4季度实现竣工,27年一季度实现首批精矿产出并于27年二季度爬坡提产;若以9月30日完成收购的时间作为最终投资决策时间,则对应的投产时间或在27年三季度左右。
矿山效益分析:我们预计矿山投产后将贡献可观盈利。根据Peak公司FEED研究显示,Ngualla矿山总资本开支预计为2.87亿美元。Ngualla项目寿命期可达24年,预计平均年产REO1.62万吨。矿山每年的运营成本为64百万美元,算上运输费用后,总的运营成本为76.7百万美元,若按照年产REO1.62万吨计算,单位REO成本为4735美元/吨。按照氧化镨钕80美元/千克(国内含税价格64万元/吨)测算,单位盈利达到16.8美元/千克,项目总归母净利润我们预计将达到3.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FEED研究中项目回收率仅为42.7%,若后续回收率提升,则产量和成本都有明显的改善空间。
投资建议:
公司形成了从稀土选矿、冶炼分离到深加工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稀土资源储备丰富,随着公司现有项目以及Ngualla等矿山未来投产,公司稀土产量预计逐年增长,叠加稀土价格逐步企稳回升,公司未来业绩可期。考虑到近期稀土价格快速上涨以及公司重要项目收购落地,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27/12.47/15.34亿元,以2025年9月19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分别为39/32/2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项目收购及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稀土价格大幅波动风险、海外市场经营风险。
▍电子行业点评:AI驱动存储升级,eSSD有望加速渗透
事件: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期间,以“引领AI DC创新,共赢智能未来”为主题的首届数据中心创新峰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华为数据存储产品线副总裁肖德刚认为,AI时代企业对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需求日益迫切,构建AI数据湖已成为必由之路。
AI驱动冷数据变温,SSD应用有望加速渗透。
随着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对数据访问需求快速增长,大量曾被视为“冷数据”的资源正被重新激活。这些数据因频繁参与模型迭代与实时推理,逐渐转变为“温数据”,甚至因持续调用而成为“热数据”。根据华为《智能世界2035报告》预测,2035年温数据的占比有望超过70%,传统的数据三层结构将逐渐演变为“热温-温冷”两层结构,比例趋于3:7。“热温数据”对于存储硬件介质的性能要求会更高,HDD或难以满足传输速率高、功耗低的需求,SSD的应用有望加速渗透。
HDD供给短缺,SSD出货有望大幅增长。
AI推理需求快速发展,作为海量数据存储基石的Nearline HDD(近线硬盘)已出现供应短缺,促使高效能、高成本的SSD加速取代HDD。根据Digitimes数据,目前CSP厂商的HDD短缺量约为150-180EB,乐观预计缺口达到200EB。根据Trendforce,全球主要HDD供应商近年未规划扩产,无法满足AI的存储需求,目前Nearline HDD交付周期已经从原本的数周延长至52周以上,加速扩大了CSP的存储缺口。HDD供给缺口的扩大,有望加速SSD取代HDD。由于SSD与HDD价差进一步缩小至3倍左右,云厂采购成本有望大幅改善,导入SSD的意愿有望持续提高。
受益于AI需求驱动,企业级存储价格持续看涨。
NAND近期行业变化较多,中短期价格波动或较为明显。短期看,SSD供应商受益于CSP转单需求,Trendforce预计整体eSSD合约价有望季增5-10%。中长期看,冷数据向温热数据转变、SSD成本下滑,SSD份额有望逐步提升。DRAM方面,AI需求持续催化,RDIMM价格持续攀升。根据CFM数据,9月16日SSD 512GB PCIe 4.0行业价格为35.5美元,周度上涨6.93%;9月9日DDR4 RDIMM 32/64GB内存条价格为140/240美元,月度增长16.67%/4.35%。
投资建议:
国内外云厂Capex快速增长,企业级存储有望持续受益,建议关注:企业级存储模组:1)eSSD:德明利、江波龙、海普芯创(香农芯创子公司);2)RDIMM:金泰克(开普云拟收购);SSD主控芯片:大普微(拟IPO)、联芸科技。
风险提示:
AI资本开支不及预期;SSD替代不及预期。
▍电子行业点评:端侧AI迎来拐点,重视供应链低位机遇
事件:据The Information,OpenAI将开发一款面向消费者的新型设备。
这款设备目前还处在原型阶段,据泡财经,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蓝思科技等公司均有望参与到该原型机的开发工作中来。此外,iPhone 17标准版预售表现超预期,苹果已要求主要代工厂之一的立讯精密,将标准版iPhone 17的日产量提高约40%,并通知部分非电子零部件供应商,将日供货量提升约30%。
OpenAI入局AI终端,或将复用苹果供应链。
据The Information,OpenAI将推出一批AI硬件,目前正在开发的设备包括一款“无显示屏智能音箱”,另外也考虑过眼镜、录音笔和“可佩戴别针”等产品形态,预计首批设备发布的目标节点为2026年末或2027年初。OpenAI已从苹果招募了20多名消费硬件方向的员工,此外其于今年5月收购了前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创办的AI硬件初创公司io,还开始复用苹果在中国的供应链体系,来协助其打造全新的智能设备,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蓝思科技等苹果供应链龙头公司均有望参与到OpenAI智能设备原型机的开发工作中来,并进一步增强在各自细分领域的行业竞争力。
标准版iPhone 17预售表现超预期致紧急增产,供应链有望高度受益。
据The Information,在iPhone 17标准版预售表现超预期后,苹果已要求主要代工厂之一的立讯精密,将标准版iPhone 17的日产量提高约40%,并通知部分非电子零部件供应商,将日供货量提升约30%。在2025年年初,苹果预计标准版iPhone 17占总产量的25%,Pro系列占65%,定位介于标准版与Pro之间的iPhone Air占10%。然而,最新调整表明,更多消费者倾向于选择价格较低的机型,而非高价Pro版,其原因在于本次推出的iPhone 17标准版具有较高性价比。iPhone 17标准版在5999元的售价下首次引入ProMotion高刷屏、更先进的相机系统,以及前置摄像头的Center Stage(人物居中)功能,这些原属高端款的特性下放到标准版,让产品性价比有了大幅提升。我们认为尽管后续可能还会根据销售数据调整产能,但整体来看,iPhone 17标准版的热销有望使苹果手机供应链高度受益。
投资建议:
OpenAI入局AI终端,iPhone 17系列销量或将有超预期表现,叠加苹果将在2026-2027年开启新一轮产品创新周期,推出折叠机、AI眼镜等新品,为供应链注入新动能,带动相关企业步入增量上行通道。建议关注:1)果链核心标的:立讯精密、蓝思科技、歌尔股份、比亚迪电子等;2)折叠机:统联精密、宜安科技、精研科技;3)其他零部件:珠海冠宇、高伟电子等。
风险提示:
消费电子市场疲软风险;技术发展更迭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一周解一惑系列:AI驱动PCB设备需求提升
由于卫星通信、AI加速器模块、网络应用和汽车电子的推动,未来几年HDI市场可能会持续增长,到2029年,预计HDI市场将增长到170.37亿美元,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为6.4%。
AI发展正深刻重塑PCB技术格局,高多层与高阶HDI成为行业演进的核心方向。 随着AI芯片架构的不断迭代,PCB技术路线快速升级。与传统PCB 相比,AI专用PCB在层数、阶数及密度方面显著提升,行业正沿着高阶、高多层、高密度的方向发展。AI需求驱动下,PCB的生产工艺复杂度显著提升,带来设备迭代升级。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PCB设备相关标的:大族数控、芯碁微装、鼎泰高科、东威科技、凯格精机等。
风险提示:
1)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3)零部件、原材料价格波动或供货中断的风险。
▍交通运输行业2025年8月快递数据点评:快递反内卷成效显著,8月圆通和申通单票收入环比分别涨7分和9分
事件:2025年9月20日,各快递公司公告2025年8月快递服务主要经营指标。
行业数据:国家邮政局公布2025年8月快递行业运行情况,8月份快递业务收入与业务量分别完成1189.6亿元和161.5亿件,分别同比增长4.2%和12.3%,2025年1-8月,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583.7亿元,同比增长9.2%,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282.0亿件,同比增长17.8%。
公司2025年8月月度数据:圆通/申通单票收入环比分别+7分和9分。顺丰/申通/韵达/圆通,1)快递业务收入分别为186.57、44.34、41.19、53.90亿元,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4.1%、+14.5%、+5.2%、+9.8%。2)业务量分别为14.06、21.47、21.45、25.11亿件,件量同比增速分别+34.8%、+10.9%、+8.7%、+11.1%,份额分别为8.7%、13.3%、13.3%、15.5%,份额环比分别+0.3pct、持平、+0.1pct、-0.3pct。3)单票收入分别为13.27、2.06、1.92、2.15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5.3%、+3.0%、-3.5%、-0.9%,环比变化分别为-0.28元、+0.09元、0.01元、0.07元。
公司2025年1-8月数据:圆通/顺丰市场份额环比分别+0.4pct和0.8pct。顺丰/申通/韵达/圆通,1)快递业务收入分别为1464.69、334.14、329.70、433.33亿元,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1.3%、+14.8%、+6.9%、+13.3%。2)业务量分别为105.96、166.75、170.33、199.57亿件,件量同比增速分别为+27.9%、+18.2%、+14.3%、+20.2%,份额分别为8.3%、13.0%、13.3%、15.6%,份额环比分别+0.8pct、-0.2pct、-0.3pct、+0.4pct。3)单票收入分别为13.82、2.00、1.94、2.17元,同比增速分别-12.9%、-2.9%、-6.5 %、-5.7%。
点评:2025年1-8月快递行业保持高位运行,受益于需求端变化(轻小件化、逆向件持续增加、下沉市场红利),剔除国家邮政局统计口径调整因素,行业件量增速仍远高于社零增速(+4.6%)与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6.%),展现需求增长强劲韧性。价格端,年初快递轻小件化趋势和快递“价格战”对行业单票收入产生一定影响。25年7月邮政局召开会议强调快递行业“反内卷”, 一系列“反内卷”重要部署层次清晰、靶向明确,快递行业“价格战”或转为有序良性竞争,随各地快递涨价逐步落地,各快递企业单票利润有望得到改善,8月各快递公司单票收入均得到初步改善,随此次快递提价逐步拓展至全国范围,各公司经营状况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快递板块或迎来价值重估。
投资建议:
快递板块当前仍处于低估区间,电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叠加下沉市场及电商逆向件等新需求落地,物流无人车打开快递降本空间,建议关注量、价增速均表现优质的【圆通速递】、【申通快递】,由于8月主要广东提价,看好9月开始整体快递行业的向好表现,若【中通快递-W】、【韵达股份】错杀调整建议多加关注,看好板块“反内卷”背景下五年维度价值布局机会。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风险,行业件量增速不及预期,行业“价格战”竞争加剧。
重要提示与免责声明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本账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民生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民生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民生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本账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本账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本账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境内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仅为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不应被视为买卖任何证券、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本报告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获取本报告的机构及个人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特殊状况、目标或需要,客户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自身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所载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而导致的任何可能的损失负任何责任。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及的公司所发行证券的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正在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咨询服务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及的公司的董事。客户应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勿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