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如何让资本市场真正成为创新的助推器?——吴清系统回应“十四五”改革之问

2025-09-22 20:09

专题:资本市场五年成绩单与未来路线图

作者 胡群

中国资本市场在“十四五”期间经历了怎样的蜕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转型压力,证监会如何通过制度重构、功能优化和风险防控,推动市场实现质的提升?在国新办今日召开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系统回顾了五年来资本市场的改革历程,从法治建设、市场体系完善到开放创新,全方位展示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深层逻辑。

吴清指出,过去五年是资本市场极不寻常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证监会统筹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与促发展,推动市场健康稳定态势持续巩固。从新证券法实施到新“国九条”出台,从设立北交所到深化注册制改革,一系列关键举措不仅重塑了市场生态,更显著提升了直接融资比重和科技企业占比。截至今年8月,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资本市场正成为科技创新与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

不涉及短期政策调整

市场此前期待本次发布会能如2024年9月24日发布会出台多项金融政策,但发布会一开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就表示,“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主要是从中长期视角回顾和总结‘十四五’,不涉及短期政策的调整。关于‘十五五’及下一步金融改革内容,我们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与大家进一步沟通。”

9月22日,沪指涨0.22%,深成指涨0.67%,创业板指涨0.55%,大盘成交额2.12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023.48亿。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去年9月至今A股自底部阶段震荡上行,当下行情已持续一年左右时间,上证指数累计涨幅超过40%。近期A股仍在短线调整期,不改中期趋势。今年7—8月A股出现较快上涨,成交也一度放大,日换手率一度维持6%以上,两融余额创历史新高。

历史经验显示,A股每次换手率升至 5%以上,指数后期往往易出现一定幅度的短期调整,近几年典型时段如 2019年4月、2020年7月以及2024年10月,上述三个阶段指数在后续均出现1—3个月左右的调整期。A股8月底至今虽数次接近或略突破前期高点,但总体来看仍处于震荡调整阶段。因成交较快上涨带来的调整一般不改变中期趋势,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去年924以来的上涨行情或仍延续。

制度重构与市场体系完善

“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证监会系统推进法规制度的“立改废释”,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长期酝酿的法规相继落地,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法治体系基本建成。2023年新“国九条”发布后,证监会配套推出60余项规则,全面重构市场基础制度与监管底层逻辑。吴清强调,这些制度性变革为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场体系建设的多层次、广覆盖特征日益凸显。科创板、创业板改革纵深推进,北交所成功设立并高效运行,新三板持续深化改造,股权市场结构更趋合理。截至今年8月,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实现跨越式增长。债券市场创新品种加速涌现,公募REITs、科创债、资产证券化等产品丰富投资选择;期货期权品种覆盖157个,广泛服务国民经济主要领域。广期所的设立进一步强化了对绿色金融的支持。

市场功能持续优化,直接融资比重稳步提升。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规模达57.5万亿元,直接融资占比升至31.6%,较“十三五”末提高2.8个百分点。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显著增强,新上市企业中超九成为科技类企业,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四分之一。市值前50公司中科技企业数量从18家增至24家。同时,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意识增强,五年累计分红回购10.6万亿元,规模为IPO和再融资总额的2.07倍。

从协同稳市到执法震慑

面对多重超预期风险挑战,证监会协同宏观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加强政策、资金与预期对冲,有效防范市场大幅波动。吴清提到,“十四五”期间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降至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市场韧性明显增强。这一成果得益于跨市场、跨领域、跨境风险防控机制的健全,以及逆周期调节工具的灵活运用。

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成效显著。债券违约率保持在1%左右的较低水平;私募基金风险整治扎实推进,约7000家僵尸机构完成出清,“伪私募”增量风险基本遏制;金交所和“伪金交所”清理工作全面完成,27家金交所资质全部取消,上百家伪机构被清理。证监会坚持严控增量、稳减存量、严防“爆雷”的策略,确保了风险收敛可控。

监管执法力度空前,市场生态持续净化。五年间共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金额414亿元,分别增长58%和30%。证监会聚焦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突出问题,构建全方位惩防体系,坚决打破造假“生态圈”。例如,对恒大地产及其审计机构开出史上最大罚单,对越博动力案第三方配合造假同步追责。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强化,五年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超700件,一批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投资者保护体系不断完善。证监会先后完善减持、量化交易、融券等规则,推动先行赔付、责令回购等制度落地,明确申报即担责、中介机构评价等硬约束。康美药业、紫晶存储、泽达易盛等标志性案例的处理,累计赔付投资者超38亿元,显著提升了投资者权益保护质效。

在改革与开放中寻找平衡

 “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数据的增长,更在于制度性、结构性的深刻变革。吴清的阐述揭示了一条主线:通过法治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资本市场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融资功能主导转向投融资协调发展,从局部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国内经济转型压力未减,如何进一步提升制度包容性、吸引中长期资金、增强上市公司质量,仍是亟待破解的课题。

未来五年,资本市场需要在稳与进、放与管、内与外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吴清提到的投融资综合改革、中长期资金入市、监管精准性提升等方向,勾勒出“十五五”期间市场发展的路径。但更深层的思考在于:资本市场如何真正成为经济创新的“助推器”而非“放大器”?如何在高水平开放中维护金融稳定?如何在监管从严的同时激发市场活力?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资本市场能否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