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AI时代,腾讯的蓝图更加清晰

2025-09-22 20:30

AI时代,腾讯的蓝图更加清晰

近日,腾讯控股总市值一度又站上6万亿港元关口,引发市场关注。

大会现场

2025年初以来,腾讯控股市值持续上涨。业绩方面,腾讯最新发布的Q2财报显示,当季营收1845亿元,同比增长15%;经营盈利692.5亿元,同比增长18%,腾讯在AI领域的布局持续完善仅,AI驱动腾讯的营销服务收入增长20%,

在AI领域的长期主义布局,正在为腾讯打造新的蓝图。9月16日,2025年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在深圳举行。在这场腾讯集团最大规模的生态大会上,腾讯宣布了多项重磅AI业务更新、合作与智能化进展。

在今年大会上,腾讯发布了“腾讯云智能体战略全景图”,及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ADP3.0、Agentinfra解决方案AgentRuntime、腾讯云专家服务智能体CloudMate等,以及混元3D3.0基模——其建模精度提升3倍;同时展示了腾讯元宝、代码助手CodeBuddy、腾讯会议、乐享知识库、腾讯电子签等诸多产品的AI新能力。

一系列发布背后,腾讯“出海+AI”双引擎驱动的新一轮业务布局正愈发清晰。股市的热潮,也展现市场正日益看好腾讯的未来故事。对AI的持续性、长期性投入,正在成为腾讯的“确定性战略”。

“我们在积极拥抱这波大模型热潮,大家可以看到,AI确实带动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云计算厂商的发展,AI已经成为现在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之一。”在日前的一场活动中,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对观察者网如是说。

腾讯集团副总裁李强

AI对云计算增长的拉动作用,本质上源于其将算力转化为刚性需求——大模型训练动辄需要万卡级GPU集群,推理消化千亿级token,企业自建成本极高,在很多场景下,很多企业只能转向公有云。

同时,生成式AI催生的智能客服、自动驾驶、AI搜索等高并发场景,天然需要弹性扩缩、全球低时延和持续迭代特性,进一步放大了用云量。微软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便印证了这一趋势:Azure云业务同比增长33%,其中AI服务直接贡献16个百分点,云总收入达424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六成以上。

腾讯对AI的重视也直接体现在实打实的投入上。

李强透露:“从我们二季度的财报往回推,过去三个季度的资本性开支已经高达831亿,这也能看出我们在算力的布局方面投入还是比较大。”若将时间维度扩展至近一年,腾讯资本支出总额达到1023亿元,同比增长178%,这一增速已超过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国际科技巨头。

AIInfra(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是腾讯云业务布局的重点。李强明确表示,2025年全年腾讯会持续加大AIInfra在国内和海外的整体基础设施布局投入,一方面支持腾讯自身的业务应用,另一方面服务外部客户。

在内部应用层面,腾讯已将混元大模型接入内部超900项应用,覆盖支付、社交、金融、游戏、广告等全领域。接入后,文档、腾讯会议、企业微信及广告相关等应用场景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这种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成为腾讯AI能力落地的典型特征。

在客户支持层面,AI赋能的效果同样显著。接入AI的腾讯会议增长速度加快,能帮助合作伙伴更好获取客户。在实际场景中,内部销售会议、圆桌会议的纪要及文档均可由AI自动生成;腾讯刚发布的智能体开发平台TCAP,大幅提升了用户快速构建智能体的效率,上线20多天来成为合作伙伴近期热销产品,上架迅速,不仅大型企业,中长尾企业也在快速拥抱这一智能体应用。

AI对腾讯核心业务的拉动作用也已在财报中得到印证。

2025年第二季度,腾讯广告业务展现出强劲增长态势,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明确表示,增长的核心动力源于AI技术的实质性助力,其在广告精准定向、内容智能推荐及加载率优化三大关键环节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游戏业务的增长同样离不开AI赋能。腾讯通过AI技术加速了游戏内容的研发与制作节奏,同时基于AI技术推出仿真度更优的虚拟队友及非玩家角色(NPC)。这一举措有效吸引了新用户入驻,并增强了现有玩家的参与粘性,最终推动游戏业务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大会,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还首次对外表示,腾讯上线满一年的腾讯元宝,目前已跻身国内AI原生应用日活跃用户数(DAU)榜单前三。

此外,腾讯元宝已成功与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腾讯视频、QQ音乐等十余个腾讯系应用完成打通,进一步拓展了AI服务的场景覆盖范围,这也是腾讯生态协同优势在AI时代的体现。

腾讯集团总裁马化腾此前就在2025年一季度财报中指出,AI能力已对效果广告与长青游戏等业务产生实质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在AI能力的基础上,全球化战略正在把腾讯的AI方案打包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可落地的“中国方案”。

李强表示,出海不仅仅是云厂商的出海,很多行业的中国企业都在考虑出海,因此腾讯的出海是服务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同时腾讯也在参与全球化竞争,服务全球海外客户,并持续加大海外投资布局。

大会现场

近期,腾讯开放了位于沙特、大阪的数据中心,在印尼也有新的投入,业务从传统算力覆盖到智能算力。这一系列动作,是腾讯全球化布局的具体落地,也为AI能力的海外输出搭建了基础设施支撑。

全球化战略的成效同样亮眼。腾讯云海外客户规模1年翻番,突破1万家,覆盖80多个国家;90%以上中国出海互联网企业、95%头部出海游戏公司均选用腾讯云。东南亚最大的迁云项目——印尼GoTo集团千余个微服务4小时54分钟完成割接,验证了腾讯全球交付能力,直接带来后续20多个超百万美元级订单,成为腾讯全球化服务能力的标杆案例。

整体来看,腾讯“出海+AI”新故事的奏效并非偶然,而是技术积累、生态协同与市场机遇共振的结果。

从内因看,腾讯过去二十年积累的产品能力与技术储备,在AI时代转化为全产品线智能化的先发优势。

混元大模型与微信、腾讯会议等场景的深度融合,是技术与场景协同的典范。这种长期积累形成的业务闭环,让腾讯在AI落地时能够快速渗透至各个业务环节,实现技术价值向商业价值的转化。

从外因看,全球数字化转型与AI革命的时代机遇为腾讯提供了广阔舞台。

后疫情时代企业数字化需求激增,全球云服务市场保持高速增长,为腾讯云的国际化提供了空间。同时,生成式AI的爆发式发展,让腾讯此前的技术投入迎来了收获期,算力布局、大模型研发等前期积累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务增长动力。

在AI带来的这轮全球浪潮面前,人类正在面临更多挑战,但这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多机遇。

在9月16日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云总裁邱跃鹏宣布,目前腾讯已经全面适配主流的国产芯片,并积极参与和回馈开源社区。不过,与阿里云、华为云等云计算供应商相比,腾讯云的国产化适配步伐相对较晚。其中,阿里云2019年便启动国产芯片适配进程,开始全面兼容x86、ARM、RISC-V等主流芯片架构;华为云则在2020年开启鲲鹏/昇腾的原生池化。腾讯仍在长期主义的“投入期”。

腾讯市值重回六万亿港元,本质上是市场对其战略转型的认可。从社交流量驱动到“出海+AI”双轮驱动的蜕变。李强所言的“效率竞争时代”,恰是这种蜕变的最好注脚。技术创新与全球化运营的效率提升,正在成为腾讯新的估值锚点。

对于腾讯而言,六万亿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在全球AI竞争与数字化浪潮中,如何将技术优势持续转化为商业胜势,如何在合规框架下实现全球化突破,将决定这家中国科技巨头能否真正跨越周期,书写更长久的未来故事。道阻且长,但腾讯正以“出海+AI”为舵,稳步前行。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