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2 13:49
近年来,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企业跨界进入,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市场需求变化,部分跨界企业面临困境。
据了解,2024 年以来,已有多家跨界企业选择终止或延期规划产能,甚至面临破产重组。但在光伏市场不断下行之际,也有不少新玩家入局。2024年,海信溢价15%,豪掷24亿收购科林电气控制权,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而继收购科林电气后,海信又有大动作了!
注资7亿 成立全资子公司
9月12日,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注资7亿,全资成立了一家石家庄海信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消息一出,行业内再次炸锅,海信“大刀阔斧”的进行新公司投资,拿出了在新能源行业大干一场的架势。
这7亿元注册资本,看似不多,却是一块“敲门砖”。根据股权穿透,海信集团100%控股,钱一次性实缴,没有分期。工商注册的经营范围写得含蓄——“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机械电气设备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简单一点说就是:海信要做电网级设备、做输配电、做能源投资,可能还会进行一些资本运作。
当前,在新能源行业跨界的企业,在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很难有魄力拿出这么多钱。也有人疑惑了,海信集团作为一个成立于1969年的老企业,自己老本行做的好好的,拥有海信视像、海信家电、三电控股、乾照光电四家上市公司,旗下有海信(Hisense)、东芝电视(Toshiba TV)、容声(Ronshen)、gorenje、ASKO等多个品牌,为什么就盯上了新能源?
看准新能源市场 绝非"头脑一热"
其实,海信布局新能源绝非 “头脑一热”,而是历经五年精准规划与资源整合的战略谋划。
2019年,海信家电业务首次提出“碳中和路线图”,承诺2030年自有工厂100%绿电;2021年,旗下日立空调推出光伏直驱变频多联机,把屋顶电站和中央空调捆在一起卖;2023年,海信网络能源公司悄悄在青岛注册,主营储能PACK、充电桩模块。
2024年,海信集团把“能源经营”写进五年规划,与“显示技术”“智慧交通”并列三大增长极;同年,海信网络能源公司对科林电气的收购成为其布局新能源领域的关键一步。
海信网能对科林电气的收购过程可谓一波三折。2024年3月11日至15 日,海信网能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将持股比例增至4.97%。随后,又通过与部分股东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及表决权委托协议,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表决权股东。然而,科林电气原实控人张成锁等人以及石家庄国投的增持,使得控制权之争加剧。
最终,海信网能通过要约收购,于2024年7月2日完成股份交割,共计持有科林电气 34.94% 的股份以及9.57% 的表决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据悉,海信已经把 “分布式智能电网” 写进商业计划书,首站选择在青岛、顺德、湖州三大家电基地屋顶,构建 “源网荷储” 闭环,一年可省电费1.2 亿元。
同时,石家庄海信能源控股也制定了 “三步走” 战略,已经把盈利模式计划的十分成熟了:其打算一年内拿下河北200兆瓦分布式储能订单,将设备毛利率做到25%以上;三年内在京津冀投建300兆瓦 “虚拟电厂”,把运营毛利率做到40%;五年内分拆 “海信能源” 独立上市,打造集团第三家上市公司,市值目标千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海信已与国内五大发电集团、三桶油、多家城投公司接触,计划成立合资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拓新能源市场。
布局输配电,这步棋如何?
话又说回来,海信雄心满满,该有的新能源公司也都有了,为什么此次又斥巨资成立一家新公司呢?
其实,这家新公司的“门道”也不小,布局机械电气设备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在当前新能源市场来说,更是一手“妙棋”。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正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而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电网面临调节能力不足、输电距离过长、电能质量下降等问题,解决消纳难题刻不容缓。
伴随着136号文承接方案陆续落地,新能源全面入市加速,消纳问题更是引起了重点关注。
今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也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电力市场化后,虚拟电厂和负荷聚合商作为新型市场主体,将成为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和市场交易的重要力量。
而海信看准了这个时机,其拥有2亿台家电终端,计划在每台家电中内置 “能源管理芯片”,将千家万户的柔性负荷聚合成“虚拟电厂”,参与电网调峰,形成独特的 “B2H2G” 模式。
海信新增的输配电业务,则在虚拟电厂和聚合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输配电系统是虚拟电厂和聚合商连接分布式能源(如分布式光伏、储能)与用户侧负荷的物理通道。不仅负责将虚拟电厂聚合的分布式能源产生的电力传输到用户端,还负责将用户侧的可调节负荷(如可控空调、充电桩)与电网连接,实现电力的双向流动,调节电网平衡与稳定。
同时,虚拟电厂通过输配电网络将电力注入或从电网取出,实现与市场的电力交割。聚合商通过输配电网络聚合用户侧资源参与需求响应或辅助服务市场,根据实际电力传输量进行结算。
那么这个市场有多大?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5-2030年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新增2400GW,其中风电与光伏占比超过85%,直接推动输配电设备市场扩张。2023年全球输配电设备市场规模已达3800亿美元,预计将以6.8%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到2030年整体规模将突破5500亿美元。
尤其在海信控股科林电气后,科林电气可拓展更多行业客户和海外市场,海信获得关键设备研发制造能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又进行了虚拟电厂和输配电布局,能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