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火箭新突破,卫星产业三重驱动共振!

2025-09-22 13:04

  周末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海上热试车一举成功!咱们的火箭技术又闯过一道大关,开始具备“一箭多星”的批量发射能力。

  说实话,在全球卫星互联网拼命抢位置、拼速度的背景下,这一步挺关键的——它有望补上我国在发射运力上的短板,从而加速推动超大规模卫星组网的进程。

  在此提振下,今日早盘中证卫星产业指数低开后震荡上行。截至午盘,指数成分股芯原股份接近涨停、光库科技涨超12%、四川九洲移远通信等也纷纷拉涨,非常强势。ETF方面,跟踪指数的卫星产业ETF(159218)收涨0.33%,年内涨超21%,目前处于整理态势中。

  截至最新,中证卫星产业指数近一年已经涨了近70%,不仅跑赢了军工,跟大盘相比超额收益都有30%左右,资金短期获利了结再正常不过。目前市场情绪偏谨慎,加上卫星板块本身换手率不低,资金进进出出也加剧了波动,所以一部分资金流向了防御型板块,对卫星这类高弹性板块形成了一定分流——这可能都是最近一周卫星板块窄幅震荡的原因。

  不过虽然板块短期波动,但我觉得卫星产业长期的成长逻辑并没有动摇——政策、技术、市场需求这三驾马车,仍然会拉着它往中长期向好方向发展。

  1.政策方面,工信部已经定下目标:2030年卫星通信用户突破千万,推动“不换卡不换号”直连卫星,使用门槛会大幅降低。更值得期待的是,中国联通等龙头企业可能会在今年陆续拿到卫星互联网牌照,正式拉开天地一体大幕。

  2.技术突破也在不断落地。比如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成功完成了回收试验,以后发射成本有望降到原来的1/10,低轨卫星组网会更密集、更经济。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手机直连卫星功能的渗透率今年已经超过40%,车载卫星终端、卫星宽带等消费级应用正在快速普及。

  3.从产业链内部来看,目前卫星产业的上游制造与发射环节,受益于组网加速拉和火箭等相关需求,中国卫星航天电子等龙头受益明显;中游地面设备的华力创通等卫星终端厂商迎来订单放量,业绩弹性较大;下游应用服务则表现为应急通信、自动驾驶高精定位、海洋/航空宽带等场景需求爆发,中科星图北斗星通等下游企业业绩都有可能持续增长。

  卫星产业ETF(159218)是全市场首只跟踪中证卫星产业指数的标的,全面覆盖上面细分环节和公司个股。即便在9月板块整体震荡期间,ETF也依然吸引了超过1.54亿元的资金流入——这说明不少人正在趁着这波机会布局,对卫星产业的长期发展依然保持信心。

  总的来说,卫星板块的长期成长空间是非常确定的。有机构预测,2025–2030年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会超过30%,到2040年全球市场甚至可达万亿级别,机会才刚刚开始。

  所以后续大家继续在整理期间把握机会,埋伏下一波主升浪就行了,等着资金和市场反复拉升卫星这块即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