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2 19:02
(来源:ETF炼金师)
在沪指持续徘徊于3800点附近的背景下,创业板指却悄然攀升至年内新高,深成指也保持稳步上涨。自2024年9月24日政策推动下的市场热度仍在不断延续,当前市场的特点表现为“指数分化、赛道狂奔”。对于投资者而言,目前最棘手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入场,而在于如何有效避免踏空或踏错。东吴证券的研究表明,四季度资金迁移规律揭示了“踏空优质赛道的机会成本远高于震荡调整的风险”。接下来将分析四季度的多条科技赛道,包括人形机器人、AI算力、AI硬件和固态电池的产业逻辑与相对稳定性。
一、940行情延续,结构性牛市初现
2024年9月24日出台的超预期政策组合拳点燃了市场热情,当前的结构性行情仍在延续。当日,上证指数大幅上涨4.15%,创业板指飙升5.54%,这仅是牛市的开端。根据数据,至2025年9月,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的涨幅已达到47.11%,远超上证指数同期14.32%的表现。更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A股市场中,94只翻倍股中,电子、计算机及机械设备行业占比超过四成,寒武纪以534.61%的涨幅领跑,神宇股份等科技股依靠业绩高增实现了股价翻倍。
这种“指数稳定上行、龙头股翻倍”的格局,正是结构性牛市的显著特征。尽管自9月以来沪指在3800点附近震荡,但创业板指依旧创下年内新高,深成指周涨幅为1.14%。这表明,市场资金并未撤离,反而在高景气赛道中重新聚焦。东吴证券的策略模型分析发现,四季度资金更倾向于从拥挤的主流行业转向性价比更高的领域。此时,踏空优质赛道的机会成本可能远超过震荡调整的风险。
二、四季度四大核心赛道分析
1. 人形机器人:量产拐点带来确定性机会
特斯拉的战略调整正在激活整个机器人赛道。马斯克将Optimus机器人视为“公司80%价值的核心资产”,并将100万台的交付目标纳入薪酬考核中。预计第三代量产版原型机将在10月底至11月初亮相,2026年的量产计划将在Q3业绩会上进一步明确。产业链方面,国内精密制造企业已开始进入供应链,光智科技等个股在924行情中实现了翻倍的涨幅,跟踪国证机器人指数的ETF规模已突破87亿元,显示出资金抢筹的明显迹象。四季度将是技术验证和订单落地的重要时机。
2. AI算力:从“算力荒”到“订单潮”的价值兑现
AI算力的需求激增已从概念走向实际业绩。协创数据在上半年的净利润增速达到72%,成功获得2亿美元的服务器订单,GPU集群的交付量也在持续攀升。市场机构预计,到2025年,订单量将再翻三倍。更为重要的是,存储环节的供需关系正迎来共振:美光和三星相继削减中低端产能,而国内存储模组企业则借助国产替代的机会实现了价格突破。此外,阿里在单季度内的AI基建投资超过250亿元,推动了AIDC配套设施的激增。在924行情中,算力半导体概念股的平均涨幅超过150%。预计随着四季度云厂商资本开支的逐步落地,行业将进入利润释放的阶段。
3. AI硬件:终端爆发带来成长空间
全球AI终端设备预计到2025年出货量将突破20亿台,这将催生从芯片到终端的完整产业链机会。神宇股份的射频同轴电缆在消费电子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67.85%,年内股价涨幅达到248.67%。华为的昇腾芯片迭代也带动了边缘计算设备的需求,协创数据等企业积极参与“东数西算”工程,智能物联终端的营收同比激增95.58%。相较于前期大幅上涨的算力上游,AI硬件板块的估值更具弹性,成为资金“高切低”的优选方向。
4.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的万亿赛道
半固态电池的装车进展,标志着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岚图追光、智己L6等新车型搭载半固态电池后续航能力突破1000公里,宁德时代则加大了对产业链的投资,旗下的赣锋锂业也实现了2GWh产线的小批量交付。政策方面,我国已明确到2025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将达到400Wh/kg的目标,而氧化物电解质路线的国产优势愈加明显。从924行情来看,固态电池相关个股的平均涨幅超过80%,四季度随着车企量产计划的密集发布,相关板块或有望重现前期的涨势。
三、结构性牛市中生存的原则
目前市场正处于“主线整固、新线崛起”的关键阶段。东吴证券提醒,前三季度涨幅较大的行业在四季度的跑赢概率仅为47%,资金正在从拥挤的算力龙头流向更具潜力的低位科技分支。投资者需关注两个核心点:第一,紧盯产业催化节点,比如特斯拉机器人原型机的发布、固态电池的装车数据等;第二,聚焦于业绩的确定性,优先选择那些订单落地和产能释放的企业。
924行情的教训已然明确:在结构性牛市中,踏错方向的风险远大于短期的套牢,而踏空高景气赛道则可能导致错失全年收益的机会。四季度的投资机会不仅在于指数的突破,更在于四大科技赛道的产业兑现,这既是对过往行情的延续,也是对未来趋势的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