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国芯”嵌入全球产业链关键环节

2025-09-22 09:58

博世的仪表工具、三星的家电设备、沃尔沃的汽车系统……这些全球知名品牌的核心半导体元器件,有一个共同的“出生地”——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杰科技”)的生产车间。作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扬杰科技凭借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硬核实力,让“中国芯”悄然嵌入全球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你看这些产品,最小的像针尖一样,能装进手机、可穿戴设备;稍大一些的可以适配家电场景;还有更大功率的,能用在高铁、动车上。”扬杰科技副董事长梁瑶指着大小不一的晶圆板块,向《金融时报》记者清晰勾勒出该公司的产品布局。这份清晰的定位,让扬杰科技在细分赛道上稳居全球前列,功率二极管市占率全国第一、全球第二,整流桥市占率全球第一,光伏旁路二极管全球市占率达42.5%。

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谈及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梁瑶先给出一组关键数据:“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达4万亿元,其中85%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集成电路板块,这也是‘卡脖子’最紧的领域。像存储芯片,五六年前,大陆企业在1.5万亿元的全球市场中基本‘颗粒无收’,全被外国企业垄断。”

但在功率半导体这一细分赛道,中国企业已经杀出重围。据梁瑶透露,目前,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约2000亿元,国内与海外各占一半。“我们已经从‘跟跑’追到了‘并跑’。”他表示,尽管国内仍有300亿元高端功率半导体产品依赖进口,但替代进程正在加速。“未来3至5年,这300亿元的进口缺口,我们有信心全面填补。功率半导体将是国内首个实现全面进口替代的半导体细分板块。”

为了让记者更直观地理解功率半导体的重要性,梁瑶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如果把集成电路当作‘人体大脑’,负责运算与决策,那功率半导体就如同‘心脏’,控制电流电压——大脑可以短暂休息,但心脏一刻也不能停跳。”

能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离不开持续的研发和技术投入。据梁瑶介绍,扬杰科技每年将营收的7%投入研发,2024年研发费用超过4亿元,研发团队分布于上海、无锡、日本大阪、美国洛杉矶等地。公司还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承担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持续夯实技术“护城河”。

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扬杰科技以“双品牌+全球布局”主动破局。2015年,扬杰科技全资收购美国半导体品牌美微科(MCC),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办事处、研发中心、制造基地等,逐步形成了“双品牌+双循环”的业务模式。

为规避贸易壁垒,扬杰科技还在越南建海外工厂,通过在当地采购30%原材料,使产品获得越南原产地认证,打造海外芯片制造能力。更具突破性的是,该公司成为半导体行业首家完成海外全球存托凭证(GDR)发行的企业,成功募集2.2亿美元纯外资资金,投资方包括高盛、荷兰养老金等国际知名机构。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越南工厂扩建、日本研发中心建设和美国市场网络搭建,目前已投入9000万美元,剩余1.3亿美元将根据项目推进情况逐步落地。”梁瑶介绍,公司外销占比常年保持在20%至30%,国际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地方营商环境的滋养。“就像种树,只有空气好、水土好的地方,才能长出参天大树。”梁瑶感慨道,2020年4月,扬杰科技相关项目在扬州邗江奠基,短短几年便迎来跨越式发展,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超60亿元,净利润超10亿元,年纳税超2亿元,自2014年上市以来,营收、利润、市值均实现超10倍增长。

这样的成长速度,与扬州市邗江区良好的产业生态密不可分。扬州市邗江区商务局副局长杜顺利表示,近年来,邗江区聚焦机械、电子、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推动外贸进出口总额稳步增长,其中,机电、汽车类产品出口占比从2021年的40%提升至2024年的70%。“丰尚、迈安德、亚星客车等62家重点外贸企业,贡献了全区60%以上的进出口额,形成了龙头引领、集群发展的良好格局。”

从嵌入全球知名品牌供应链,到剑指功率半导体全面进口替代,扬杰科技的发展轨迹,正是中国半导体企业在细分赛道突围的缩影。随着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与全球化布局的不断深化,这家扎根扬州的“中国芯”企业,正朝着全球半导体领域领军者的目标稳步迈进。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