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国盛通信】OCS:光网络的下一个“战场”

2025-09-21 15:4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摘要

光学电路交换(Optical Circuit Switching, OCS)技术代表光网络从传统"连接"功能向智能"交换"功能的战略演进,作为解决传统电交换带宽瓶颈和功耗问题的关键路径,正成为光厂商竞相布局的新战场。

OCS技术概述:光域直接交换的实现

光路交换机(OCS):不同于传统交换机,直接光路交换,无需做光电转换。OCS 的设计理念是光纤信号进入交换机后,不再进行光电转换,而是通过光信号的波分复用、交叉连接等进行转发等操作,光电转换在服务器端进行;同时配合 3D 环状的网络拓扑结构,OCS 有效降低了通信硬件成本和功耗。光交换的优势包括:低时延、低网络代价、低硬件成本、路由可重配、易于集群布局等。

光交换有多种实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MEMS(微机电系统)方案:MEMS技术是 OCS 交换机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在硅晶圆上蚀刻微型反射镜阵列,改变输入光束的传播方向,将其路由至指定的输出端口。MEMS相对成本低,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光路控制,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数据中心对高速、稳定数据传输的需求。

  • 数字液晶(DLC)方案:DLC技术的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外部电场改变液晶材料的折射率,从而实现对光路方向的精确控制。DLC 技术只需要极低的驱动电压(低于 10V)来切换其液晶单元,能够保障 OCS 运行的可靠性,适用于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通信场景如海底网络等。

  • 直接光束偏转(DBS)方案:DBS技术利用压电陶瓷机电耦合效应,驱动准直器位移与角度倾斜,使两阵列对应端口匹配对准,完成通道连接,实现光交换功能。DBS技术相对成本较高,但功耗较低,有望在未来的高速通信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现状:头部厂商积极抢占制高点】

随着OCS技术的潜力得到广泛认可,光通信厂商纷纷将其视为新的"演武场",积极布局备战,基于自身技术优势选择不同的切入路径。

  • 海外CSP云厂商:Google是OCS交换机领域的先驱,具有重要影响力,过去五年间在OCS技术上投入了5亿至10亿美元。其在 TPU v4 集群中引入OCS 技术,通过动态调整网络拓扑,显著提升系统可用性,实现了性能提升和能耗降低。

  • 芯片巨头:英伟达高管加盟芯片初创公司Lightmatter,其Passage 光互联网产品内置可重构 OCS。

  • 头部光模块厂商:头部光模块厂商与海外云厂商及AI芯片龙头建立了长期、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在OCS推广初期便能快速切入主流供应链,实现从产品定义、测试验证到规模交付的全流程高效协同。同时,在高速光模块领域积累的精密制造经验,可迁移至OCS相关产品的生产制造中,保障了OCS产品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所需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预期差辨析:OCS与光模块的协同共生

市场存在普遍误解,认为OCS的兴起将对光模块产业造成负面冲击。事实上,OCS与光模块是协同共生的关系,龙头企业在OCS上依旧掌握核心机会。

  • 互补而非竞争:从技术层面来看,OCS并非对CPO等光电交换方案的替代,而是代表着光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扩散与下沉,从传统的连接延伸至交换。如英伟达在OCP EMEA 2025大会上所言,当前光交换机的制造成本仍显著高于电交换机,当两个方案(CPO和OCS)配合起来,功耗才可以进一步降低。

  • 龙头厂商占有优势:我们认为,OCS的供应链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一赛道上跃跃欲试,当前行业尚未进入证伪阶段。但长期看,头部光模块厂商凭借其强大的全球生态渠道、与战略客户的深度绑定、规模化制造的经验沉淀以及系统的前瞻研发能力,将在OCS新兴赛道构筑了全方位的竞争优势。

我们认为,光学电路交换(OCS)技术通过光域直接交换实现低延迟、低功耗的网络重构,已成为光厂商竞相布局的新战场,并与光模块形成互补共生的生态体系。在此背景下,光通信龙头厂商凭借前沿技术布局和头部客户绑定优势,持续受益于OCS产业化进程,同时带动配套器件厂商共同成长。

综上,我们继续看好算力板块,坚定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光模块行业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同时建议关注光器件“一大五小”天孚通信+仕佳光子/太辰光/长芯博创/德科立/东田微,建议关注国产算力产业链,如其中的液冷环节如英维克东阳光等。

建议关注:

算力——

光通信: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腾景科技光库科技光迅科技、德科立、联特科技华工科技源杰科技剑桥科技铭普光磁、东田微。铜链接:沃尔核材精达股份算力设备:中兴通讯紫光股份锐捷网络盛科通信菲菱科思工业富联沪电股份寒武纪海光信息液冷: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边缘算力承载平台:美格智能广和通移远通信卫星通信:中国卫通中国卫星震有科技海格通信IDC:润泽科技光环新网奥飞数据科华数据润建股份母线:威腾电气等。

数据要素——

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数据可视化:浩瀚深度恒为科技中新赛克

风险提示:AI发展不及预期,算力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

1.  投资策略:

光模块下一步看什么?——交付

本周建议关注:

算力——

光通信: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腾景科技、光库科技、光迅科技、德科立、联特科技、华工科技、源杰科技、剑桥科技、铭普光磁、东田微。

铜链接:沃尔核材、精达股份。

算力设备:中兴通讯、紫光股份、锐捷网络、盛科通信、菲菱科思、工业富联、沪电股份、寒武纪。

液冷: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

边缘算力承载平台:美格智能、广和通、移远通信。

卫星通信:中国卫通、中国卫星、震有科技、华力创通电科芯片、海格通信。

IDC:润泽科技、光环新网、奥飞数据、科华数据、润建股份。

母线:威腾电气等。

数据要素——

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数据可视化:浩瀚深度、恒为科技、中新赛克。

本周观点变化:

本周海外算力板块势头强劲。9月18日,英伟达与英特尔宣布达成合作,并以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当天美股开盘后,英特尔股价瞬间拉升近30%,收盘大涨22.77%至30.57美元/股,英伟达本周累计上涨0.24%,英特尔本周累计上涨21.06%。微软发布公告,宣称投资70余亿美元打造“世界上最强大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本周股价累计上涨0.12%。

综上,我们继续看好算力板块,坚定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光模块行业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同时建议关注光器件“一大五小”天孚通信+仕佳光子/太辰光/长芯博创/德科立/东田微,建议关注国产算力产业链,如其中的液冷环节如英维克、东阳光等。

2. 行情回顾:通信板块上涨,量子通信表现最优

本周(2025年9月15日-2025年9月19日)上证综指收于3820.09点。各行情指标从好到坏依次为:创业板综>中小板综>万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万得全A>沪深300>上证综指。通信板块上涨,表现优于上证综指。

从细分行业指数看,量子通信、移动互联、光通信、物联网上涨15.6%、1.6%、1.1%、0.4%;通信设备、区块链、云计算、运营商卫星通信导航下跌0.9%、2.1%、2.2%、2.5%、5.3%。

本周受益于F5G概念,华工科技上涨18%,领涨板块。受益于光纤概念,烽火通信上涨17%;受益于统一大市场概念,飞马国际上涨16%;受益于网络游戏概念,迅游科技上涨13%;受益于光刻机概念,赛微电子上涨12%。

3.周专题:

OCS:光网络的下一“战场”

光学电路交换(Optical Circuit Switching, OCS)技术代表光网络从传统"连接"功能向智能"交换"功能的战略演进,作为解决传统电交换带宽瓶颈和功耗问题的关键路径,正成为光厂商竞相布局的新战场。

OCS技术概述:光域直接交换的实现

光路交换机(OCS):不同于传统交换机,直接光路交换,无需做光电转换。OCS 的设计理念是光纤信号进入交换机后,不再进行光电转换,而是通过光信号的波分复用、交叉连接等进行转发等操作,光电转换在服务器端进行;同时配合 3D 环状的网络拓扑结构,OCS 有效降低了通信硬件成本和功耗。光交换的优势包括:低时延、低网络代价、低硬件成本、路由可重配、易于集群布局等。

光交换有多种实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MEMS(微机电系统)方案:MEMS技术是 OCS 交换机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在硅晶圆上蚀刻微型反射镜阵列,改变输入光束的传播方向,将其路由至指定的输出端口。MEMS相对成本低,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光路控制,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数据中心对高速、稳定数据传输的需求。

  • 数字液晶(DLC)方案:DLC技术的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外部电场改变液晶材料的折射率,从而实现对光路方向的精确控制。DLC 技术只需要极低的驱动电压(低于 10V)来切换其液晶单元,能够保障 OCS 运行的可靠性,适用于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通信场景如海底网络等。

  • 直接光束偏转(DBS)方案:DBS技术利用压电陶瓷机电耦合效应,驱动准直器位移与角度倾斜,使两阵列对应端口匹配对准,完成通道连接,实现光交换功能。DBS技术相对成本较高,但功耗较低,有望在未来的高速通信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现状:头部厂商积极抢占制高点】

随着OCS技术的潜力得到广泛认可,光通信厂商纷纷将其视为新的"演武场",积极布局备战,基于自身技术优势选择不同的切入路径。

  • 海外CSP云厂商:Google是OCS交换机领域的先驱,具有重要影响力,过去五年间在OCS技术上投入了5亿至10亿美元。其在 TPU v4 集群中引入OCS 技术,通过动态调整网络拓扑,显著提升系统可用性,实现了性能提升和能耗降低。

  • 芯片巨头:英伟达高管加盟芯片初创公司Lightmatter,其Passage 光互联网产品内置可重构 OCS。

  • 头部光模块厂商:头部光模块厂商与海外云厂商及AI芯片龙头建立了长期、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在OCS推广初期便能快速切入主流供应链,实现从产品定义、测试验证到规模交付的全流程高效协同。同时,在高速光模块领域积累的精密制造经验,可迁移至OCS相关产品的生产制造中,保障了OCS产品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所需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预期差辨析:OCS与光模块的协同共生

市场存在普遍误解,认为OCS的兴起将对光模块产业造成负面冲击。事实上,OCS与光模块是协同共生的关系,龙头企业在OCS上依旧掌握核心机会。

  • 互补而非竞争:从技术层面来看,OCS并非对CPO等光电交换方案的替代,而是代表着光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扩散与下沉,从传统的连接延伸至交换。如英伟达在OCP EMEA 2025大会上所言,当前光交换机的制造成本仍显著高于电交换机,当两个方案(CPO和OCS)配合起来,功耗才可以进一步降低。

  • 龙头厂商占有优势:我们认为,OCS的供应链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一赛道上跃跃欲试,当前行业尚未进入证伪阶段。但长期看,头部光模块厂商凭借其强大的全球生态渠道、与战略客户的深度绑定、规模化制造的经验沉淀以及系统的前瞻研发能力,将在OCS新兴赛道构筑了全方位的竞争优势。

我们认为,光学电路交换(OCS)技术通过光域直接交换实现低延迟、低功耗的网络重构,已成为光厂商竞相布局的新战场,并与光模块形成互补共生的生态体系。在此背景下,光通信龙头厂商凭借前沿技术布局和头部客户绑定优势,持续受益于OCS产业化进程,同时带动配套器件厂商共同成长。

综上,我们继续看好算力板块,坚定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光模块行业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同时建议关注光器件“一大五小”天孚通信+仕佳光子/太辰光/长芯博创/德科立/东田微,建议关注国产算力产业链,如其中的液冷环节如英维克、东阳光等。

4.华为发布光智共融战略及系列新品,加速迈向下一代光网络AI-ON

据C114报道,9月16日,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陈帮华在北京发布光智共融战略及AI-OTN、AI-FAN系列创新方案,主题“光智共融,以光赋能AI演进,以AI重构光未来”。会议探讨光网络新使命、技术方向,共推光网络迈入AI-ON代际,用AI重构光产业、助力AI普惠。

历经语音、互联网、视频时代,光产品演进源于业务与技术双驱动。智能化渗透全场景,新业务对光网络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光产业在速率、多维感知、大模型等方面突破,提升网络弹性、时延、可靠性、安全性。

商业+技术双轮下,光网络迎来代际跃迁。陈帮华阐述光智共融价值与路径:以光赋能AI,光网络升级为统一AI入口,结合云与端到端网络,为家庭和企业提供智能应用,构建弹性超宽、超高可靠承载能力,支撑“一点接入、随取随用”的算力协同;以AI重构光未来,设备内置算力与智能感知,基于感知数据与运维大模型,推动光网络高阶自智。

华为推出AI-OTN和AI-FAN创新方案,提升算网协同、极致体验:

AI-OTN覆盖骨干、城域、光层,引入光子波长FlexOP、光电协同、材料升级与AI算法,打造极致性能、弹性超宽、安全可靠OTN,支撑算力调度;内置算力、数字孪生使OTN从“哑管道”变“智能管道”,提升全生命周期智能化。

AI-FAN涵盖AI-OLT、AI-FTTO、AI智家宝,采用NPU+CPU融合技术,为家庭终端内置算力,使网关升级为AI服务入口,精准识别应用,保障高价值用户体验,主动预防家宽故障、自动处理投诉;端边云协同保障AI服务体验,加速智能应用变现。

5. 亨通荣获中国质量奖!行业唯一

据C114报道,9月16日,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质量大会揭晓第五届中国质量奖,亨通集团旗下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凭“四全两面”质量管理模式问鼎,成为本届行业唯一获奖企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出席并代表领奖。

中国质量奖为政府最高质量荣誉,旨在表彰质量管理模式、方法、制度重大创新者。亨通成为光纤光缆行业首家获此殊荣企业,也是其继两届提名奖后的质量管理再突破。崔根良在大会直播间表示:“没有先进制造技术与匠心精神,造不出客户满意的高品质产品。”

创立伊始,亨通提出“五高方针”,确立质量生命线。围绕“自主研发创新、产业链自主可控、为客户创造价值、保障国家海缆安全”目标,构建“四全两面”质量管理模式,赢得评审高度评价。该模式驱动企业向高端、智能、绿色升级,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研制首根自主知识产权光棒,终结二十多年进口依赖,使光纤价格从每公里近两千元降至数十元;攻克海洋通信三大世界级难题,实现万公里超长距、万米深海、25年寿命极限突破,支撑网络强国、海洋强国。

“四全两面”模式已复制到亨通海内外产业公司及上下游,形成技术领先、产品可靠、服务至上的质量文化。企业实施“数字领航”计划,建成光通信行业首座“灯塔工厂”、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以数字化全过程管控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

面向未来,亨通将坚守“质量第一”初心,深化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创新,提升全球竞争力,为建设质量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再作贡献。

6.微软、英伟达等科技巨头计划在英国新增超400亿美元人工智能投资

据澎湃新闻报道,9月16日微软等多家美国科技巨头宣布了在英国扩大投资的计划。微软宣布,未来四年内将在英国投资超300亿美元,这是公司迄今为止在英国做出的最大一笔投资承诺。此外,谷歌、英伟达、OpenAI和Salesforce也宣布了多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英国投资计划。

根据英国科学创新与技术部发布的声明,这些科技巨头将为英国的AI系统、量子计算计划和其他科技项目投入超过310亿英镑(约合423亿美元)。

同一天,英伟达宣布,将与英国云企业Nscale以及美国云企业CoreWeave在英国合作投资110亿英镑(约合150亿美元)。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当前正处在“AI时代的大爆炸”中,英国位于一个“黄金位置”。

作为投资协议的一部分,英伟达计划在英国部署12万块Blackwell GPU芯片,与OpenAI和Nscale共同启动名为“英国版星际之门”(Stargate UK)的项目,这是其至今为止在欧洲最大规模的部署。英伟达欧洲区企业销售主管David Hogan表示:“这将使英国真正成为AI的创造者,而不是AI的接受者。”

此外,谷歌宣布将在英国投资50亿英镑(约合68亿美元)用于AI研发,其位于英国沃尔瑟姆克罗斯的新数据中心已正式启用;软件巨头Salesforce宣布在2030年之前追加20亿美元投资,将其英国业务打造为欧洲的AI中心。

7.微软豪掷70余亿美元宣称要在威斯康辛打造“世界最强AI数据中心”

据财联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19日,科技巨头微软发布了一份口气颇大的公告,宣称要在美国威斯康辛州打造“世界上最强大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作为背景,微软正在威斯康辛州的芒特普莱森特建设一处投资约33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公司周四宣布,将再拨出40亿美元扩建第二处数据中心。

微软总裁兼副董事长布拉德·史密斯在当地市政厅举行的会议上透露,首座数据中心将容纳“数十万块”英伟达Blackwell GB200图形处理单元,预计将于2026年初投入使用。第二个数据中心规模上与第一个类似,将在2027年或之后投入运营。

微软总裁纳德拉也在社交媒体上直言将在威斯康辛州建造“世界上最强大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8.中国电信在3GPP实现首个6G标准立项

据C114报道,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的3GPP业务与系统技术规范组(TSG SA)第109次全会上,由中国电信研究院牵头的“6G系统计费研究”(Study on Charging Aspects of 6G System)项目正式获批通过,实现中国电信在3GPP国际标准组织的6G牵头立项突破。该项目是3GPP SA5工作组首个获批的6G项目,由研究院6G研究中心莫志威担任报告人。

在6G网络中,人工智能(AI)、通感一体(ISAC)和天地一体(NTN)等新型服务将产生多样化、海量且高价值的数据。作为3GPP首个6G计费项目,该立项将面向6G新型服务设计新的计费模式,包括探索6G新型计费商业模式与计费量纲,研究跨网络、跨服务和跨资源的6G计费架构与机制,并为AI、通感、天地一体等6G关键服务提供可行的计费方案。中国电信将全力履行报告人职责,协同全球运营商、设备商和服务提供商等产业伙伴,共同探索6G计费新模式。

2025年是6G标准元年,3GPP全面进入6G技术研究阶段,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是6G生态构建、产业规模应用和持续发展的基础。面向未来,需以标准为引领推动6G前沿技术加速落地,将其转化为可互通、可商用、可持续演进的网络能力,实现产业化突破。中国电信将依托在3GPP的领导层任职和牵头立项,与全球产业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统一6G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为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9. 软银“瘦身”愿景基金,押注AI赛道

据C114报道,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计划进一步聚焦其在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同时拟将愿景基金(Vision Fund)的员工规模缩减约20%。

据了解,此次裁员与以往的裁员举措有所不同——此次裁员发生在软银2025财年第一季度(截至6月30日)恢复盈利之后。该季度,得益于愿景基金投资组合的收益,以及对英伟达(Nvidia)、台积电等企业增持股份所带来的回报,软银单季净利润4218亿日元(约合29亿美元)。

目前,愿景基金的员工人数约为300人。而在2022年和2023年经历两轮裁员后,这一数字已从2022年的500余人逐步下降。

愿景基金曾在2020年进行过一轮裁员:在2019财年创下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年度亏损后,该基金裁减了80人,占当时员工总数的15%。

最新动作显示,软银向资本密集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的转型,可从其通过愿景基金二期(Vision Fund 2)向OpenAI投资97亿美元这一举措中得到体现。

此外,有分析认为,此次团队重组标志着软银将脱离此前广泛布局初创企业的投资模式,未来规模缩减后的团队将集中精力推进人工智能相关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软银目前是“星际之门”项目(Stargate project)的参与方之一。该计划是软银与OpenAI、甲骨文(Oracle)联合发起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始投资规模达1000亿美元。

10.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华为云以AI新引擎,重塑千行万业智能跃升

据C114报道,9月18日,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期间,以“AI新引擎,重塑千行万业智能跃升”为主题的华为云AI峰会隆重召开。峰会汇聚超过800位政界、商界及技术领域代表,聚焦人工智能技术演进与产业落地,旨在助力企业突破AI规模化应用瓶颈,加速智能化转型进程。

如今,Agentic AI 正在改写AI的应用边界,从被动响应指令到主动规划执行复杂任务,已在金融、港口、化工、医疗、自动驾驶等领域展现实际价值。

华为云CTO张宇昕指出,Agentic AI是一种全新的应用和计算形态,其对底层基础设施的动态性要求,较以往任何应用形态都更为苛刻且复杂。不同于传统计算的确定性执行过程和资源分配的模式,Agentic AI“主动决策 + 自适应调整”的特性,彻底重构了计算系统的交互逻辑与资源配置规则。“为了以‘优的性能’‘好的服务’‘高的质量’,持续为客户打造更领先的云服务,华为云面向Agentic AI对云平台的核心需求,对技术堆栈展开全新规划与未来展望,形成覆盖AI基础设施、大模型及工具链、Agent平台的全栈布局,旨在为企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更坚实的底层技术支撑”,张宇昕表示。

11.  GTI发布全球“人工智能+”产学研生态合作倡议:深化融合创新,共促AI普惠

据C114报道,9月17日上午,在云南昆明召开的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行业自律倡议》(以下简称《倡议》)正式发布。

本次《倡议》由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会同行业企业共同发起,涵盖科研院所、互联网头部企业、网络安全厂商、人工智能企业等60余家单位,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行业号召力。《倡议》聚焦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突出安全风险和治理挑战,形成七方面共识:一是筑牢安全根基,共担主体责任;二是强化技管结合,共建安全能力;三是深化协同共治,共绘治理蓝图;四是聚力创新突破,共筑产业韧性;五是践行智能向善,共守伦理底线;六是严守数据合规,共护数据安全;七是拓展全球视野,共促开放合作。明确提出以安全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生命线,推动构建可控、可信、可靠的产业生态,汇聚产业合力,共同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倡议》参与各方表示,此次发布是行业强化自律、凝聚共识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在创新和安全中实现良性互动,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2.  风险提示

AI发展不及预期,算力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5年9月21日发布的报告《国盛通信|

OCS:光网络的下一个“战场”》,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