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穷查理宝典核心逻辑之逆向投资

2025-09-22 08:53

(来源:资本市场那些事儿)

逆向思维,就是,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芒格认为,研究失败比研究成功更有价值。因为失败往往揭示了根本问题和风险所在。通过逆向思考,人们可以更好的识别和规避陷阱,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在股市投资中,芒格通过研究失败的公司的共同规律,来规避风险,他认为避免愚蠢比追求智慧更容易成功,芒格在书中把失败的公司的原因归为四大类。

第一类失败,能力圈之外的无知型失败:不懂的公司坚决不买。

投资者买股票踩雷,本质是公司的失败。公司失败,本质是投资者和管理者,对业务的底层逻辑毫无认知。导致决策脱离现实。比如盲目跨界,盲目多元化,比如传统制造业去做互联网,消费品公司去投资芯片,缺乏技术积累也不懂新行业规则,最终投入打水漂。比如箭牌口香糖,主业做的很好,但是为了多元化盲目收购软件公司,因为完全不懂软件的研发,迭代逻辑,最终软件业务持续亏损,拖累了主业。再比如阿里巴巴投资饿了吗,苏宁易购,大润发,高德地图,基本都是亏损累累。伯克希尔1989年收购美国航空优先股,到1994年亏损75%。芒格后来承认他和巴菲特低估了航空业密集的资本投入和同质化竞争;再比如贵州茅台投资冰激淋,啤酒业务都失败了。好在茅台主业造血能力强,容错率高。

还有一种,就是对“复杂商业模式”缺乏判断力。有些业务看似赚钱,但是底层逻辑复杂(比如高杠杆的金融衍生品,依赖政府补贴的伪创新业务,依赖反复市场融资的子公司不断上市业务(微创医疗系列),管理者因为看不懂风险,最终被隐性风险拖垮。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前,很多金融公司盲目发行次贷衍生品,最终破产(雷曼兄弟)。

芒格的总结就是,坚决不买看不懂商业模式的公司(比如复杂金融衍生品公司或者依赖概念炒作的科技公司),坚决不买“主业不聚焦,盲目跨界多元化”的公司,(比如白云山顺鑫农业,阿里巴巴)。

第二类失败:“贪婪与短视”的非理性失败:赚快钱的公司坚决不买。

芒格认为,人性的贪婪和短视是公司失败的重要推手。很多公司为了短期利润,牺牲长期竞争力,最终走向衰退。

1.为了短期财报美化,牺牲长期投入。公司削减研发,品控,员工培训,品牌培育等长期价值投入,只为了让季度财报的利润更好看,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客户流失。比如 IBM为了短期股东回报忽视长期云计算投入和培养,导致其主营业务被亚马逊颠覆;比如某电器公司,为了提升短期报表利润率,选用普通材质,结果导致其产品质量差,返修率飙升,口碑崩塌,股价连续九年下跌。再比如东北民营企业东方集团,主营的现代农业毛利率很低,2015年投资66亿搞房地产,基本都血本无归,主业不赚钱还乱投资导致负债率飙升,为了维系股价和融资能力,选择了财务造假来续命。20年到23年虚增营收161亿,越亏越造假,越造假越难回头,最终退市。投资者亏光。

2.高杠杆赌性经营。为了快速扩张,公司大量借钱(尤其是高息负债),一旦行业周期下行,现金流断裂,直接面临破产风险。(恒大,碧桂园)。比如航海集团,主业是航空,后来盲目扩张,大量借钱,2020年破产之前,有息负债高达1868亿,资产负债率113.5%。再比如贵人鸟运动服装,上市之后疯狂开启扩张模式,先后涉足投资,科技,足球经纪业务,高速扩张导致资产负债表不断飙升,收入和利润下降,2018年到2020年连续亏损。2021年公司向粮食贸易转型,2022年再次亏损,2023年亏损幅度扩大,2024年3越因为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被迫退市。投资者血本无归。

3.赚快钱心态下的投机行为:公司放弃主业,投身股市,比特币等短期投机领域,试图通过资本炒作赚钱,而不是靠主营业务创造价值,最终因为投机亏损拖累主业。比如金花股份,2023年用账上资金炒股亏损2700多万,云南白药2021年炒股亏损24.7亿。上海莱士,2015年净利润18亿,股市投资收益就6亿。2018年,炒股亏损,导致其当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5亿。其中炒股亏损19亿。秦安股份,本来是汽车零部件制造商,2023年,投入1.5亿买入隆基绿能,2024年,亏损8300万。导致公司净利润下降51%。此外,公司投资期货亏了1.28亿。再比如,骑士乳业,2024年,投资尿素,白糖等期货,到年底,8个账户累计亏损4000多万。公司一年利润才1个多亿。(和中粮家佳康老总当年炒作期货有点类似)。

芒格坚决回避这三种公司。高杠杆(有息负债占比过高/说的是伊利股份吗,有息负债600亿),牺牲长期投入换短期利润,主业不赚钱,靠投机业务输血。

第三类失败:“糟糕管理层”的治理型失败:人品/能力差的管理层坚决不买。

芒格认为“管理层是公司的灵魂”,糟糕的管理层(人品差或者能力弱)会直接把好公司拖垮。这个是他最看重的避雷点之一。

1.管理层自私自利,损害股东利益。比如管理层为了个人利益,侵占公司资源,或者做出对股东不利的决策。比如低价增发,关联交易。比如2024年报喜鸟推出定增方案,发行价2.8,当时股价4.08. 大股东参与定增。再比如中核钛白大股东王泽龙,与机构勾结,利用融券做空把公司股票从8元打到4元,从中获利6000万元。此外,华远地产,苏宁易购都有过相关记录,苏宁关联方输送利益高达148亿(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再比如农夫山泉,2017年分红3.67亿,2018年分红3.67亿,2019年分红95.98亿,大股东分红84亿。2018年有息负债是0, 2019年因为大笔分红,有息借债10亿,2020年,22.5亿,之后公司上市,把22.5亿的有息负债留给了全体上市公司的股民。小股东帮助还这些负债,却没有享受到之前的96亿分红。

2.管理层刚愎自用,拒绝纠错。管理层过度自信,坚持错误的战略。(比如明明产品被市场淘汰,仍然固执加大产能)。比如诺基亚,在智能手机时代到来之际,没有果断拥抱这一变革趋势,仍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功能机的研发和生产,最终被时代抛弃。股票退市。投资者爆亏。1975年,柯达的工程师发明了第一台数码相机,但是管理层对其不屑一顾,担心其会蚕食利润高昂的胶卷业务,最终2012年公司破产。2020年复星集团控股舍得酒业以来,高管频繁更迭,2年换了3个董事长,核心岗位变动20人次,复星推行激进改革,过度依赖高端化转型,库存高企的情况下还激进扩张产能,导致营收和利润大幅暴跌。

3.管理层缺乏诚信,财务造假。为了掩盖经营亏损,管理层通过虚增收入,虚减成本等方式财务造假,一旦暴露,公司直接面临退市或者破产风险。(康美药业,康得新,乐视网,安然公司,獐子岛等)。

第四类失败:依赖不可控变量的脆弱型失败:靠天吃饭的公司坚决不买。

芒格认为,好公司应具备护城河,能抵御外部风险。有些公司的盈利完全依赖不可控的外部变量,一旦变量反转,公司立刻陷入危机,这类公司本质是脆弱的。

1.过度依赖政策补贴,缺乏自主盈利能力。公司的核心利润来自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而不是自身产品竞争力。一旦政策取消,利润立刻消失。(华润新能源,华电新能)。比如北汽蓝谷,2018到2023年,政府补贴合计106亿。但是2020年以来亏损合计270亿。晶科能源,2024年前三季度政府补助16亿,利润12亿。

2.过度依赖单一客户/供应商,议价权为零。公司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一个客户,或者原材料完全依赖一个供应商,一旦客户流失,供应商提价,公司经营直接崩溃。立讯精密90%收入来自苹果。亿海国际曾经过度依赖海底捞。寒武纪第一大客户占比79%。2024年,泸州老窖前五大经销商销售总额占比72%,第一大客户占比49%。

3.依赖周期性行业红利,无长期竞争力。大宗商品涨价,房地产牛市赚块钱,行业下行期立刻亏损。中国铝业,2009年,2012年2014年累计亏损290亿。江西铜业类似。还有中远海控海螺水泥、大量的新能源公司。

第四类失败,其实说白了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公司都可以依赖主业赚钱。外部因素无法影响上市公司的赚钱能力。比如但斌曾经评价,最好的公司就是改变世界的公司或者不被世界改变的公司。前者比如英伟达,特斯拉,苹果,拼多多。后者比如贵州茅台。他说贵州茅台只有2种情况会不赚钱,一个是赤水河的水流干了,还有一个就是中国人未来不喝白酒了。显然这两个都是发生概率极低的事情。散户亿当年评估泸州老窖的风险,说最大的风险就是他的窖池都毁于百年一遇的大地震。我现在敢重仓中国飞鹤,其主要的风险源也有两个,一个是东北大草原,北纬47度黑土地在冰河世纪或者全球变暖海啸大潮中彻底消失,还有一个是100年之后中国人不生孩子了或者30年之后新生婴儿每年只有100万了。显然这种事情发生概率是极低的。

芒格不追求找到最成功的公司,而是通过规避上面四类必然失败的公司,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只要不踩雷,长期持有优质公司,自然能获得合理回报。这也印证了他的名言,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我就永远不去哪个地方。意思是如果我知道我会亏损在哪些类型的公司上面,我就永远不碰那些股票。

芒格的逆向投资思维模型,在股市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好公司股价大幅暴跌之后抄底。但是这个抄底有三个前提,分别是公司质地,暴跌原因,安全边际。

1.逆向抄底的前提:先判断“暴跌是否摧毁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芒格始终强调:投资的本质是买公司,而不是买股票。因此好公司暴跌,能否抄底,首要前提是区分“暂时性冲击”和“永久性伤害”。

如果暴跌是暂时性冲击(非公司自身问题),比如宏观环境(经济危机,政策短期调整),市场情绪(恐慌性抛售,行业短期利空)导致股价下跌,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如品牌壁垒,技术优势,稳定现金流,护城河)未被破坏,此时才具备逆向抄底的基础。

如果暴跌是“永久性伤害”(公司自身出了问题),比如失去了核心技术,管理层舞弊,行业逻辑被颠覆(数码技术取代传统胶片),此时逆向抄底就是接下落的刀子。

2.逆向抄底的核心:利用市场愚蠢,而非对抗市场理性。

芒格的逆向,不是和市场对着干,而是等待市场犯错。市场长期是称重机,短期是投票机。多数投资者会因为贪婪和恐惧而做出非理性决策,导致好公司股价偏离其内在价值,此时的暴跌就是市场给的机会。

芒格曾经说,如果你不觉得自己周围有很多愚蠢的人,那说明你自己就是那个愚蠢的人。这里的愚蠢,指的是市场因为情绪放大短期风险,忽略长期价值的行为。

比如某好公司因单一事件(如一次性产品召回,短期业绩不及预期,新品铺货时间推迟导致季度业绩暴跌)被市场过度惩罚,股价暴跌50%以上,但时间对公司长期盈利的影响微乎其微,此时芒格认为市场的恐慌是错的,而我们的机会来源于这种错误。但他反对为了逆向而逆向,如果市场下跌是因为公司基本面恶化(营收持续下滑,毛利率崩塌),那么市场的抛售就是理性的,此时逆向买入就是错的。

3.抄底的安全垫:用能力圈和安全边际控制风险。芒格从来不主张在未知领域逆向。即便好公司暴跌,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会行动 

一个是在能力圈内判断。芒格只投资自己能看懂的行业和公司。他长期聚焦消费,金融,科技等领域。对看不懂的新兴行业(早期互联网,加密货币),即使出现暴跌,他也不会贸然介入。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才能准确判断公司价值是否被低估。

另一个是预留安全边际。即便确认公司核心价值没有被破坏,芒格也会等待股价跌到“显著低于内在价值”的位置才出手。比如他测算某公司的内在价值为100元,也会股价跌到50元以下,才会考虑买入。其本质是用价格的折扣,来对冲未来可能的判断失误。比如某全球销量第一的婴儿奶粉公司,通过测算其长期内在价值至少2000亿,(国际三大奶粉巨头都1万亿+市值),那么至少也要等待1000亿市值以内才会出手。500亿市值以内则可以重仓出手。

其逻辑可以简化为,好公司(有护城河)-因短期因素暴跌(非核心价值受损)-市场情绪放大恐慌(非理性抛售)-股价低于内在价值(有安全边际)-在能力圈内买入-等待价值回归。

案例一: 1963年,色拉油危机事件,导致美国运通从60跌到35, 巴菲特买入了1300万美元。到了2023年,这笔投资价值220亿。收益近2000倍。持有60年。1300万美元占当时巴菲特合伙公司总资产比例75%。当时巴菲特个人资产也才400万美元。这笔投资到2023年年化收益率12.4%。这个单单是市值增长,没有算分红再投入。如果算分红再投入,其年化收益率大概15%-16%。

案例二: 2008年金融危机,比亚迪股价从18港币暴跌到8港币。跌到了6倍市盈率。当时,芒格团队通过四步倒推法,验证投资逻辑。假设锂电池技术停滞,比亚迪是否仍有成本优势;假设特斯拉发起价格战,比亚迪能否应对;假设新能源补贴停止,比亚迪能否持续其盈利能力;假设石油价格暴跌,电动车市场是否崩溃。通过逆向思考,芒格团队确认了比亚迪的投资价值。最终14年获得了近40倍回报。年化收益率高达25%。

案例三: 1939年大萧条期间,邓普顿借钱买入了104家股价低于1美元的公司。其中多数公司处于破产边缘。最后,这104家公司只有4家破产。100家股票都是大幅上涨,邓普顿4年赚了4倍。年化收益高达49.5%。这笔投资也验证了邓普顿逆向投资+分散布局优质低估资产的核心策略。为后续其设创立邓普顿基金,成为全球逆向投资之父奠定了基础。此后,他的投资逻辑,就是在最悲观的时候买入,在最乐观的时候卖出成为了全球价值投资领域的经典范式。

此外,在9.11事件之后,93岁的邓普顿又让助手研究美国航空公司中最好的5家公司的股票,开始后大量买入,5个月获得80%收益。

案例四: 2013年四季度,李录通过香港易方达基金,均价130元,买入了516万股贵州茅台。投入6.7亿人民币。到2014年3月加仓到1148万股。总成本仍然是130元。到2019年2季度开始减仓,持有6年,总成本15亿。卖出的时候市值150亿。大概6年赚10倍。年化收益率高达49%。

案例五:2014年,茅台因为塑化剂事件股价暴跌,葛卫东逆势重仓买入1148万股,成本在120元附近。2019年之后开始逐步减持,持有7年,投入14亿,卖出的时候市值230多亿,卖出均价高达2000元,净赚216亿。年化收益率高达58.5%。 10倍市盈率买入,50倍市盈率卖出。堪称教科书般的完美操作。(葛卫东,李录都是2000元左右卖出,比董宝珍600元卖出的价格好的多,资金量也大的多。对比起来,2013年董宝珍基金规模仅仅300万,其茅台只能买2万多股。和李录和葛卫东的1000多万股相差500多倍)。

案例六: 1970年代末期的石油危机,导致油价暴涨,克莱斯勒生产的大尺寸,大排量的豪华汽车因为耗油量很大,销量大幅下滑。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小型,省油的汽车。1974年,整个汽车行业产量下降20%,克莱斯勒总产量下降26%。导致其股价从15暴跌到1.5, 利润从1976年的盈利4亿美元到1978年亏损2亿,1979年亏损11亿,1980年亏损17亿,负债高达48亿美元。市值从100亿美元跌到10亿美元。彼得林奇在1982年,投入了其总资产的4.5亿美元中的2250万美元,买入了克莱斯勒375万股。到1987年股价从6块涨到48块,公司从亏损17亿到利润14亿,市值从10亿涨了30多倍到300多亿,彼得林奇这笔投资年化收益率高达47%。

案例七:中国石油2000年4月7日在香港上市,此后股票一路下跌,从2块多跌到1块钱。巴菲特投入了5亿美元,买入了23亿股。买入时股息率高达7%。到2007年,均价11.7港币分7次卖出。5年赚了7倍。年化收益率高达54%。

案例八:2014年,因为大陆某房地产富豪相对高位杠杆投资比亚迪,后来比亚迪暴跌导致其被动爆仓卖出,导致比亚迪2014年12月18日,单日股价暴跌48%。从36跌到19港币。李录当日均价23港币买入了330万股。(我当时20港币均价买入了3.4万股,是李录的百分之一)。后来李录2021年开始230港币减持比亚迪,这笔投资7年赚了10倍。年化收益率高达38%。(我在2014年12月19日比亚迪29元开盘就卖掉,单日收益近50%。。。当时足够聪明,但是段位和这些大师还是有差距。。。看的不够远,持续反思十几年)。

案例九: 比尔米勒,在亚马逊ipo的时候就买入了股票。后来翻倍卖出。到了1998年,在亚马逊88美金的时候再次入场,一直到1999年最高涨到130块钱,后来到2001年股价暴跌到6块钱。比尔越跌越买,平均成本30美元。股价最低的时候,他被套80%。前复权价看,2001年亚马逊最低价0.28, 那么比尔成本相当于1.4. 到今天盈利165倍。今天他有4500万股亚马逊股票,按照231的价格,大概104亿美金的价值。这笔投资也堪称经典。如果你选对了公司,即使短期买高了,还是可以赚几百倍。如果你选错了公司,即使短期买的便宜,最后也是归零。如果你只盯着自己的账户的浮盈浮亏,对公司基本面没有了解也没有信心,那么你就不应该买这个股票。对公司不了解,你就不可能拿住伟大公司,也不可能赚到几百倍收益的。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股市。因为股市中赚大钱的少数人都是对所投资的公司非常了解,又能重仓拿得住,结合公司长期的良好表现,最后才会赚大钱。

案例十: 2018年,陕西煤业股价只有7块钱,当年每股分红0.33, 股息率高达近5%。人民大学毕业的投资大户张尧,买了7000万股,成为了第八大股东。到现在,成本降低到了4块钱。这笔总成本3亿的投资,到现在价值14亿。2018年全年陕西煤业利润110亿,市值只有700多亿。市盈率仅仅不到7倍。(张尧过去投资26年,收益高达5000多倍,从当年的几百万本金到现在已经赚得超过200亿身价)。

案例十一: 2000年,纳斯达克暴涨,网易股价最高35, 新浪最高59, 搜狐最高14. 到了2001年纳斯达克泡沫破裂,指数暴跌80%,从5000点跌到1000点,网易搜狐新浪都跌到1块钱以下。知名投资人但斌曾经动员朋友拿100万美元买入搜狐新浪网易,结果这个朋友的证券经理说这三家公司可能破产,导致其朋友没有买入。如果随机买入3家,每家33万美元,那么到今天,网易涨了3000多倍。搜狐收益15倍,新浪涨了40倍。(新浪2021年退市,40倍是退市截止的收益)。那么如果随机买入3家,到今天市值分别是10亿美金,500万美金,1300万美金。本来三分天下的组合100万美金,到今天是10.18亿美金。三个组合占比分别是98.23%,0.49%,1.28%,总收益1000多倍。虽然这个客户最后没有买入这个组合,但是如果买入了,结果无疑是很完美的。年化收益率高达32.5%。这个假设的案例告诉我们,组合投资非常重要。即使看对了一个,收益也会非常惊人。

案例十二: 2011年12月7日,重庆啤酒宣布其研制了13年的乙肝疫苗经过临床试验评估为无显著疗效,股价应声暴跌,连续多个跌停。从高点83.12连续暴跌到20. 大户徐翔,在24元和20元精准抄底,分别买入了3000万股,总成本22元,持股高达6000万股。成本13.2亿。2012年2月,股价反弹到30多,徐翔快速离场,盈利50%多,2个多月赚了6亿多。

案例十三: 2021年,因为双减,新东方股价从高点下跌了90%。20跌到2块。2021年12月8日,段永平在雪球上透露,自己买入了新东方股票。成本2.15. 2022年1月11日,他又在雪球上说,买入新东方股票就像风险投资,他就是在赌60岁的俞敏洪不会就此倒下。后来股票继续下跌到0.8, 段永平浮亏超过60%。到2024年,新东方股价涨到97(前复权),段永平买入价21(前复权),3年收益近5倍,年化收益高达58.7%。

案例十四: 1984年,奥地利股市暴跌,跌到1961年水平的一半。几乎无人问津。罗杰斯亲自前往奥地利实地考察,发现奥地利的经济正在稳步发展,且政府有刺激投资的计划,但是摩根斯坦利编制的国际指标却因为样本问题显示奥地利股价过高,误导了投资者。罗杰斯果断大量买入奥地利企业的股票和债券。次年奥地利股市暴涨145%。1987年,股市继续上涨,罗杰斯3年获利超过500%,年化收益率高达82%,赢得了“奥地利股市之父”的称号。

案例十五: 1999年,B股指数长期低迷,从1992年的高点140点暴跌到21点,7年跌到高点近7分之一,张裕B尽管利润连年增长,股价也从0.64跌到0.25, 暴跌了60%。市盈率只有6倍。数据显示,1997年到1999年,张裕营收从4亿到6亿多,利润从6000多万到9000多万,复合增长率高达20%+, 按照彼得林奇的peg理论,此时市盈率应该给20倍,但是6倍市盈率的估值,peg只有0.3. 因此罗杰斯大量买入。2001年2月20日,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允许国内居民买卖B股,政策出台后,指数从21点暴涨到241点,一年多涨了10倍。张裕B的股票也从0.25暴涨到2.5, 到了2007年更是暴涨到26.8. 8年暴涨超过百倍。罗杰斯8年获利60多倍,年化收益率高达69%。

案例十六: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和叙利亚入侵以色列,以色列因为武器装备技术过时遭受重创。索罗斯由此推理美国的武器装备也可能已经过时,国防部可能用巨资购买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为了验证这个想法,索罗斯和自己的基金搭档罗杰斯开始和国防部官员和美国军工企业的承包商进行会谈,会谈的结果让他们相信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于是,他们开始投资几个拥有大量国防部订货合同的公司股票,并且获取了巨额利润。这些投资为索罗斯基金后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整个70年代,40多岁的索罗斯多次抄底和切换不同的股票,十年获利高达40多倍,年化收益率高达49%。 1979年,索罗斯把索罗斯基金改名字为量子基金。当时他的身价已经2500万美元。与索罗斯同岁的巴菲特,1979年身价1亿美元。此时两个人都49岁。而此时37岁的罗杰斯,个人财富也高达1400万美元。索罗斯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罗杰斯毕业于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巴菲特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三大股神都是超级学霸。1979年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索罗斯,指控他操纵股市。罗杰斯打算让索罗斯打官司,但是索罗斯准备直接签署同意判决书,此外,两人在投资理念上差异明显,索罗斯注重短期和宏观经济因素,罗杰斯更强调基本面分析和长期投资,1980年,两人分道扬镳,此后30多年,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也没有说过话。

案例十七: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钢铁行业低迷,新泽西钢铁公司股价12美元,每股净流动资产18美元,施洛斯认为公司虽然没有增长潜力,但是资产真实可靠,管理层还持有大量股份,有清算动力,于是买入,3年回报200%。年化回报率高达44%。

案例十八: 1970年,滨州中央铁路破产,1976年重组。新公司每股净资产16美元,但是股价只有9美元。施洛斯抄底买入,5年获得3倍回报,年化收益率高达25%。 施洛斯1916年出生,犹太人,高中毕业当兵,退伍后加入格雷厄姆公司成为证券分析师,和巴菲特是同事。不过比巴菲特大14岁。1955年,格雷厄姆解散了公司之后,39岁的施洛斯自立门户成立基金,到2002年,47年年化收益率高达20%,累计收益5186倍。此时施洛斯已经86. 施洛斯2012年去世,享年96岁。近50年年化收益率高达20%的投资高手,全世界不超过5个人,巴菲特和施洛斯就是其中的两个,两个人还都是格雷厄姆的弟子。

案例十九: 大卫泰伯,1957年出生,毕业于卡耐基梅隆大学。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银行从55美元暴跌到2美元,花旗银行从50美元跌到1美元,大卫在3.72大举买入美国银行,1美元附近大举买入花旗银行,美国银行买入之后又被套40%,之后银行股暴涨反弹,大卫豪赚70亿美元。2025年,68岁的大卫泰伯身价1550亿人民币,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93位。(大卫泰伯也是犹太人)。

案例二十: 戴维斯,1909年出生,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经济+历史)。1944年,35岁担任纽约州保险司副司长,(保险是其能力圈),1947年,38岁的他不顾家人反对,从公务员职位辞职,用妻子的5万美元嫁妆,重仓买入当时股价暴跌,只有4倍市盈率的保险股。之后保险股盈利涨了3倍,市盈率涨了4倍,股价暴涨12倍,(戴维斯双击由此而来),戴维斯因为加了杠杆,十年爆赚32倍,年化收益率高达35.4%。1962年,他去日本调研,随后买入2倍市盈率的保险股。1994年,戴维斯去世,享年85岁。其个人资产从5万美元到9亿美元,47年收益高达近2万倍,年化收益率高达23%。 他的儿子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两个孙子分别毕业于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如今,戴维斯家族管理资产高达500亿美元。其投资组合中包括富国银行,伯克希尔哈撒韦,纽约梅隆银行,国民保险公司,花旗银行等。

以上众多股神暴跌抄底最后大赚的案例,很多抄底之后股价还继续暴跌。所以我们投资要赚大钱,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芒格的逆向投资理论,应用于我们自己的投资实践。只要买在好公司的低估区,买入之后股价再下跌是很正常的,浮盈浮亏都是短期股价波动的结果,最后要看5年10年之后卖出的收益。比如最近我4.38买入15万股中国飞鹤,扣除分红的0.12, 成本4.26, 今天中国飞鹤4.09, 这笔投资也被套,但是我心中没有丝毫波澜,他即使跌到2.13, 套我50%,我也不会惊慌,因为历史上这么多案例表明,股价短期波动的幅度,你是无法去预判和预测的,好公司股价暴跌,是你发财的巨大机会,短期股价的剧烈波动,也是未来大赚的契机,我们买的并不是股票,我们买的是伟大公司的业务,是一个每年给我们大量分红的印钞机。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