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零佣金颠覆华尔街?Robinhood的真相:份额变迁与未来野心,0 佣金策略:为什么会有、怎么赚钱

2025-09-21 00:03

(来源:券研社)

在过去十年里,Robinhood 从一个颠覆者成长为美股零售交易生态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其“零佣金”(zero-commission)策略不仅改变了券商定价,也深刻影响了散户参与市场的模式。

ENTER TITLE

本文以财经深度报道的视角,基于 Robinhood 向投资者公布的财报、公司月度/年度运营数据、以及公开研究报告,梳理其 0 佣金策略的起源与运作机制,回顾近两年(以 2023–2024/2025 为主)其在美国零售经纪市场的份额变化,并评估未来商业规模与不确定性。文中尽量以可核验的公司材料与权威媒体/研究为依据,并在关键事实处列出来源,便于读者进一步查证。

一、Robinhood:从“入门级”APP到平台化金融公司演进

Robinhood 成立于 2013 年,早期定位是为年轻散户提供“易用、低门槛”的股票交易体验。其品牌语义与 UX 设计强调“民主化金融”,并以“无最低账户、无佣金”吸引大量初次入市者。公司在 2021 年 IPO 之后继续扩展产品线:从股票、期权,到加密货币,再到保证金产品(Gold)、现金管理、以及近年来推出的更广泛金融服务(如基金、顾问连接、甚至努力进入私人市场的产品)。公司在对外披露的投资者材料中,把“广泛的用户池 + 产品扩展”视为长期增长路径的核心。

二、0 佣金策略:为什么会有、怎么赚钱

  1. 策略来由:0 佣金在 Robinhood 的故事里既是产品策略,也是市场入场券。消除交易佣金将交易门槛降到最低,触达大量“对费用敏感、以手机为主”的年轻客户群体。该策略在 2019–2020 年疫情期间迎来用户爆发式增长。

  2. 赚钱的关键通道:尽管对零售用户不收费,Robinhood 并非无利可图;其主要收入来源包括:

  • 支付订单流(Payment for Order Flow, PFOF):将用户订单路由给做市商以换取回报(这是其交易端收入的重要部分,也是监管与争议热点)。

  • 保证金利息与借贷(包括向用户提供保证金和现金管理服务的利差)。

  • Crypto 交易相关收入(不同于股票的 PFOF 模式,crypto 收入结构偏向交易差价和自营流量)。

  • 订阅与增值服务(如 Robinhood Gold)及新推出的产品(如投顾连接、基金类产品、以及近期提到的 Robinhood Ventures 等尝试)。

三、近二年市场份额的演化(以用户、交易量与营收端观察)

要衡量 Robinhood 的市场地位,常用三类指标:资助账户(funded accounts)、活跃用户/DAU、以及名义交易量(notional volume)。基于公司披露与第三方统计,可得如下脉络性判断:

  1. 账户规模与活跃度

  • 截至 2024 年,Robinhood 报告的资助账户大约在 25M 左右(公司月度/年度披露数据与行业统计存在小幅差异,第三方统计也给出类似口径的数字)。这表明其用户池仍处于大规模水平,但“资助账户 ≠ 活跃账户”,活跃率通常低于总账户数的一半左右。

  1. 交易量与收入波动

  • 近两年(以 2023–2024 为参考),Robinhood 的净收入与交易量呈现明显季节性与市场行情相关性:牛市时交易量与交易相关收入上行,熊市或波动收窄则下行。公司 2024 年与 2025 年的季报/年报显示,随着加密交易回暖、以及产品多元化(比如更多现金/存款与保证金业务)的推动,交易相关与非交易相关收入均出现结构性改善。

  1. 在零售市场的相对份额变化

  • 从“占比”角度看,零售交易在美股总体市场活动中的份额在疫情后一度被零售平台(包括 Robinhood、Webull、Fidelity 的零佣金新用户等)推升到一个较高水平(研究显示零售在某些阶段接近或超过 20% 的成交份额)。但在近两年内,随着大型机构对零售流量的适应、加密市场周期波动,以及 Robinhood 自身对产品与合规调整,Robinhood 在“新增用户增速”上不再像 2020–2021 年那样高歌猛进,市场份额呈现出“稳定或小幅调整”的格局,而非快速下滑或暴增。权威媒体与研究机构的综合分析也支持这种“由爆发向成熟转变”的判断。

(关键依据:公司 10-K 与月度运营披露,以及 Reuters、行业数据汇总。)

四、推动份额变化的内外部因素(解读)

  1. 内部:产品组合与留存策略的影响

  • Robinhood 在过去两年集中推进多条产品线(例如提升 Gold 订阅、增加现金管理功能、扩展加密服务与推出新的投资产品),这有助于提升单用户终身价值(LTV),但同时需要更多合规与运营投入,这会在短期影响获客成本和利润率。公司在投资者材料中明确把“更多付费产品与更高粘性”作为增长路径。

  • 外部:监管、竞争与市场情绪

    • PFOF 的监管关注、2021 年的交易中断和社会舆论、以及其他大型券商的零佣金跟进,均改变了 Robinhood 的竞争环境。此外,加密市场波动对其收入波动性影响较大。媒体与监管报告对 Robinhood 的运营稳健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既是风险也是推动其商业模式升级的驱动力

    五、商业规模的未来展望:三条路径与若干假设

    要预测 Robinhood 的未来商业规模,需把握三个关键变量:用户池增长率与活跃度、交易相关收入的结构性变化、以及非交易收入(订阅、利差、产品扩展)的占比。基于公司已披露的战略与市场表现,可对其未来规模做三种情景判断:

    1. 稳健增长情景(中性偏乐观)

    • 假设:用户基数持续缓慢增长(通过国际化与产品丰富),活跃率逐步提升;PFOF 与交易相关收入在监管框架内稳定;非交易收入(保证金利息、订阅、基金类产品、Robinhood Ventures 等)占比上升。

    • 结果:公司总营收与利润逐年增长,商业规模从“以交易驱动”向“平台化、多元化收入”转变。公司市值与估值倍数回归更传统科技/金融混合公司水准。

  • 压力情景(谨慎)

    • 假设:监管对 PFOF 的限制进一步收紧;市场波动导致交易量回落;竞争加剧使获客成本上升。

    • 结果:交易端收入收缩,短期利润承压;若未能快速放大非交易收入,商业规模增长显著受限。此情形下公司需要通过并购、产品创新或国际扩展来寻求新的增长通路。

  • 加速扩张情景(高成长)

    • 假设:公司在国际市场或新金融产品(例如对零售开放的私募投资通道、数字资产衍生品等)获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能在合规成本可控的情况下提升付费产品混合。

    • 结果:用户价值显著提升,非交易收入成为主引擎,商业规模呈指数级上升。但伴随较高的执行风险与监管风险。巴伦周刊+1

    六、对中国读者的几点观察与借鉴意义

    1. 0 佣金不是“免费午餐”——它改变了行业边界,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客户群体都能长期为此买单。收入结构的多元化与合规透明,是能否长期盈利的关键。

    2. 用户教育与风险管理同等重要——Robinhood 的成长也伴随着关于用户交易行为、平台责任的讨论。任何平台在快速扩张用户规模时,都需同步加强风控、停服应急、用户教育与监管沟通。

    3. 中国券商/金融科技公司的启发:产品下沉 + 价值服务化是长期路径,但监管环境与本土市场结构(例如支付清算机制、证券市场参与者结构)将决定本地化策略的可行性。

    七、结论(总结)

    回到问题本身:Robinhood 的 0 佣金策略成功把大量新手与年轻人带入金融市场,塑造了其早期的用户池与品牌认知;近两年其市场份额呈现“由爆发转向成熟与稳定”的趋势,营收结构也在从纯交易相关向更多元化方向演进。未来的商业规模将取决于三件事:监管走向(尤其是 PFOF 的规范)、公司能否将付费产品做大并提升单用户价值、以及能否在不牺牲合规与声誉的前提下把业务国际化或拓展到新资产类别。基于 Robinhood 自身的 10-K、月度披露与公司投资者演示文稿,

    以及权威媒体的追踪报道,最现实的预期是:Robinhood 将从“零佣金的快速增长阶段”逐步进入“平台化、产品多元化的中长期增长阶段”,但过程中波动与监管不确定性仍是常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