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1 10:48
飞驰在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老挝等国的“钢铁巨龙”背后,藏着一扇扇“中国智造”的安全之门——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尼机电”)打造的高铁车门,不仅成为复兴号动车组的“标准配置”,更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向全球,以严苛的安全标准和领先的技术实力,成为中国高端制造的闪亮名片。
“能做城轨和高铁门系统的,全球不超过5家。”康尼机电总裁助理兼轨道总部总经理刘落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0年,康尼机电首次以完全自主国产化产品出口海外,实现了国际市场从“0到1”的突破。如今,康尼机电的车门产品已出口至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是中国中车的合作伙伴,也与阿尔斯通、CAF、TALGO等国际著名轨道车辆制造商开展合作,其轨道交通车门系统全球细分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为更好地服务海外市场,康尼机电还在美国、法国、泰国、智利、巴西设立子公司,构建起覆盖全球的服务网络。
高铁车门虽小,却是保障行车安全与乘客体验的“生命线”。在时速300公里的高速运行场景下,车门需承受极端气动载荷。曾有欧洲两列高铁会车时,因车门抗载荷能力不足被“吸附”至对向列车,引发安全事故。
“我们车门的安全故障概率控制在10以下,相当于‘百年一遇’的超高安全等级。”刘落明介绍说,在耐久性方面,康尼机电的车门也远超行业常规标准。汽车驾驶室门标准为15万次,而康尼机电为地铁车门设定的寿命标准达150万次,是汽车门的10倍。这一高标准背后,是对材料选型、运动部件精度、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全方位打磨,确保车门在高频次使用中始终保持可靠性能。
值得关注的是,康尼机电不仅是技术的践行者,更是“中国标准”的制定者与推广者。自2015年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研发启动以来,康尼机电便深度参与标准制定,其车门技术成为复兴号车门标准的“原型蓝本”。早期,康尼机电为复兴号提供了80%的车门配套;随着技术标准公开与市场开放,目前仍以每年超50%的份额持续为复兴号供应车门,涵盖外部门、内部门、司机室门等全品类。更关键的是,康尼机电主动将核心技术与接口、功能、通信协议等标准向行业公开,推动复兴号车门实现“互联互通、部件互换”,既打破了单一供应商依赖,也带动了整个轨道交通车门行业的技术进步。
如今,这份“中国标准”正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向世界: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标志性项目的动车组车门,均以复兴号标准为原型,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重要技术支撑。其中,雅万高铁作为中国高铁首次出海的标杆项目,其350公里时速等级的车门系统,正是以康尼机电制定的“中国标准”为核心;中老铁路160公里时速等级的动车组车门,同样延续了这一技术体系。这些“钢铁之门”不仅保障了跨境高铁的安全运行,更成为中国高端制造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
从复兴号的“中国门”,到全球高铁的“安全门”,康尼机电的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为中国高端制造“出海”积累底气;每一扇车门的海外落地,都在为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写下生动注脚。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不断深化的今天,以康尼机电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通过掌握核心技术、输出自主标准,让“中国智造”从全球产业链的“参与者”转变为“引领者”。未来,随着更多“中国标准”扎根海外,中国不仅将为全球发展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更将以技术合作推动全球产业升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