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华泰金工:港股科技类ETF应如何选择

2025-09-22 07:5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

港股科技类指数中推荐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

今年初DeepSeek的发布驱动了年内第一轮中国科技资产重估行情,三季度科技股在AI概念催化下出现第二轮上行走势,港股科技类ETF受到投资者较多关注。我们对比了有跟踪ETF的港股科技类指数:1)从跟踪ETF总规模来看,恒生科技、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分别为1464亿元、1101亿元,居前两位;2)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恒生科技指数今年以来净流入628亿元、512亿元,居前两位;3)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恒生科技指数YTD收益率分别为54.14%、40.87%,差别主要在于恒生科技的成分股行业分布相对更为多元、包含“硬科技”、“新经济”等相关行业;而中证港股通互联网的成分股高度聚焦互联网行业,今年以来在AI概念加持下弹性更高。若后续互联网行情持续演绎,可关注跟踪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的ETF;若后续“硬科技”、“新经济”等相关行业有良好表现,可关注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

ETF资金流向:上周港股科技类ETF净流入较多

上周(2025/9/15-2025/9/19)港股ETF市场中,行业或板块ETF净流入额较大,宽基和主题ETF小幅流出、Smart Beta ETF小幅流入。宽基和主题ETF中,跟踪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ETF分别净流出3.99、1.46亿元。行业或板块ETF中,科技、医药、大金融、消费相关ETF分别净流入121.55、30.17、12.84、2.63亿元,高端制造相关ETF净流出0.04亿元。近一周融资买入额超过50亿元的ETF包括香港证券ETF、恒生科技ETF、恒生互联网ETF等。

ETF交易情况:跟踪恒生科技、香港证券等指数的ETF成交额较高

上周跟踪ETF成交额前五名的指数为恒生科技、香港证券、港股创新药、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港股通创新药,周度成交额分别为667.94亿元、439.82亿元、414.65亿元、409.00亿元、372.08亿元。上周成交额前五名的ETF分别为香港证券ETF、港股创新药ETF、恒生科技ETF、恒生科技指数ETF、恒生互联网ETF。

ETF发行募集:8只港股ETF于9月启动认购,类型多点开花

今年9月以来有8只港股ETF新启动认购,包括鹏华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华安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景顺长城恒生港股通50ETF、天弘恒生科技ETF、华宝港股通恒生中国(香港上市)30ETF、南方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国泰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ETF、华安恒生生物科技ETF,类型较为分散。今年9月以来有3只ETF新成立,华安恒生生物科技ETF募集9.18亿元,南方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募集3.35亿元,国泰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ETF募集2.69亿元。今年9月以来有10只港股ETF新申报,包括4只医药相关ETF、3只科技相关ETF、2只Smart Beta ETF、1只宽基ETF。

风险提示:本报告不涉及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不涉及对具体基金产品的投资建议,亦不涉及对具体个股的投资建议;投资者需特别关注基金公司等官方披露的信息,参考有关ETF的销售文件及其他最新发布资料,包括关于特定投资产品的合适性的风险因素。

正文

港股ETF市场热点:科技类ETF应如何选择

今年初DeepSeek的发布驱动了年内第一轮中国科技资产重估行情,4月关税政策对港股市场造成一定扰动,5~6月的资产重估由金融、消费和医药等板块主导,并推动恒生指数回到 24000点。7月以来,港股科技类ETF出现新一轮的快速资金流入,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恒生科技等指数呈现震荡上行走势,带动恒生指数于上周四盘中突破27000点。站在投资角度,港股市场作为中国新经济企业国际化布局的重要平台,科技含量高,A股相对稀缺的科技龙头企业多在港股上市。因此,港股科技ETF应如何选择是一直以来投资者讨论较多并且近期关注度正在上升的话题。

下方表3中我们统计了有跟踪ETF的港股科技类指数的近几年业绩表现。今年以来,恒生指数上涨32.33%(截至2025-09-19),表3中指数除国证港股通互联网外普遍跑赢恒生指数。跟踪ETF规模较大的5个指数按今年以来收益率排序为:中证港股通科技(57.10%)、国证港股通科技(54.22%)、中证港股通互联网(54.14%)、恒生互联网科技业(45.70%)、恒生科技(40.87%)。另外,表4中针对有跟踪ETF的港股科技类指数及代表性产品进行简单介绍。

除境内上市的港股ETF外,投资者还可购买部分香港上市的互联互通ETF,其中与科技相关的ETF有5只,全部跟踪恒生科技指数,具体信息如下。其中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是境内上市的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的互挂标的。

从规模来看,跟踪恒生科技指数和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的ETF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目前恒生科技仍居首位,但今年以来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的业绩和资金流入均超过恒生科技指数;接下来,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的ETF总规模均位于350~410亿元之间;其余指数的跟踪ETF总规模均小于100亿元。

综合跟踪ETF总规模、今年以来业绩表现、今年以来资金流入额,目前投资者可重点关注跟踪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ETF。具体列表如下。

ETF市场数据

ETF资金流向:上周港股科技类ETF净流入较多

ETF交易情况:上周跟踪恒生科技、香港证券等指数的ETF成交额较高

ETF融资情况:上周香港证券ETF、恒生科技ETF融资买入额较高

ETF发行募集:8只港股ETF于9月启动认购,类型多点开花

发行:今年9月以来8只港股ETF新启动认购,类型较为分散

募集:今年9月以来新成立3只港股ETF,合计募集规模超15亿元

申报:今年9月以来有10只港股ETF新申报,7只为行业或板块ETF

风险提示

1)本报告不涉及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不涉及对具体基金产品的投资建议,亦不涉及对具体个股的投资建议;

2)投资者需特别关注基金公司等官方披露的信息,参考有关ETF的销售文件及其他最新发布资料,包括关于特定投资产品的合适性的风险因素。

研报:《金工: 港股科技类ETF应如何选择》2025年9月21日

林晓明 分析师 S0570516010001 | BPY421

陈烨 分析师 S0570521110001

李聪 分析师 S0570522100001

何康 分析师 S0570520080004 | BRB318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