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1 15:14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金研究,作者:杨冰、罗凡、陈健恒
在市场调整前,我们遇见过这样一种问题,来自保险机构:当下债券收益率较低,而保险需要达到更高的收益目标(例如3.5%),只能通过转债来提升回报,这样一来转债的需求应该源源不断,那么估值是否就应该不受约束地一路新高呢?当然,市场调整过后这样的声音少了,但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值得投资者找到共性并加以注意。
首先这个问题把“转债”抽象化了,容易模糊掉它原本的功能性。比较直接的角度,在于转债在不同估值水平下,盈利能力是不同的。
图表1:不同均价水平下,转债未来若干交易日平均回报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摘自《择时系列一:这些指标怎么看》
投资者不妨更加具体想想,假设有一张期限1年的转债,价格在125元(因而YTM大约是-8%左右),债性品种,溢价率在240%附近。那么,在1年内投资者要面临的几类情景是:
1、正股未能大涨(涨幅不到200%都属于这类情况)甚至下跌,该品种兑付,得到年化8%的亏损;
2、正股涨幅超过200%,但不到240%,此时平价可能超过了债底,投资者可以得到小于8%的年化亏损;
3、正股涨幅超过了240%,投资者不亏或者得到(实际涨幅 - 240%)的正回报;
4、转债执行下修,且下修到位,但随后正股走平或下跌,投资者的结果与1相同,仍是8%的年化亏损;
5、转债执行下修,且下修到位,随后正股上涨但涨幅不到25%,转债投资者亏损,但小于8%;
6、转债执行下修,且下修到位,随后正股上涨超过25%,转债投资者可盈利;
7、转债执行下修,但不到位,情况可能介于4~6;
8、转债违约(这在今年的此刻虽然并无太多投资者讨论,却是去年的热门话题)。
显然,如果资方投资者阅读了以上情况,很难把这支转债和增强回报联系到一起,但把问题模糊成“配置转债资产”就容易许多。不熟悉转债的投资者可能认为上述案例较为极端,但这是真实的案例,甚至不是当下估值最高的那几个。
图表2:平价低于70品种:YTM中位数(单位:%)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除了把问题具体化,我们也可以审视问题本身。它的形式像是一个选择题,题面是“投资者需要达到3%以上的收益”,选项是:A、投资于债市(当前收益率较低);B、投资于转债。在开篇的叙述中,投资者因为债券收益率较低,而排除了A,那么B自然成为了答案 —— 这就是问题所在,可能我们习惯了考试题目的性质,即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但这就是现实市场与试卷的不同。事实是,固收投资者更熟悉A,知道凭借债券的YTM达不到这样的收益目标,而对B不太熟悉,误以为B是答案 —— 我们认为现在的转债很难做到,投资者需要的是更多工具(选项C),或者承认那样的目标就是达不到(选项D)。
暂且不论目标是否能达到,这取决于各机构的成本等复杂情况,转债本身的定位,就不应该在当下的环境承担太重要的角色。转债作为期权性质、股债交界的工具,更适合的是股市较为模糊,或至少投资者本身难以判断的环境。因此常见的强势期为调整的中后期及行情反转的中前期,例如2018年的下半年、2019年年中、2020年年中、2024年8月前后,而当趋势明朗,转债的功能价值就逐渐淡出甚至成为负担。更不能“因为看好股票,所以买入转债”。
因此,当下转债结构的着眼点在于如何缩小劣势。相对来说,低溢价率的股性品种劣势更小。但我们上期的十大转债亦未能有超额回报,问题出现在了赎回上。当下来看,定量模型认为的“更具性价比”的品种,往往可能有较大的赎回风险(而我们此前的强化学习模型基本不考虑条款博弈),上个月十大转债出现了4支赎回的情况(海泰、崇达、金现和荣泰),这是本期需要尽可能避免的。此外,当前溢价率水平,我们认为需要尽可能让正股有较大的资金独立性,与大盘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才可尽量提升盈亏比,经验上是按照主题分散布局,我们沿用这个思路,继续保留华锐,加入利扬、嘉元、立讯、宏图、精装、天赐、皓元、蒙娜和万凯。
图表3:十大转债:2025年走势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本文摘自:2025年9月19日已经发布的《选项“C”和“D”——暨本月十大转债》;分析员:杨冰 S0080515120002,罗凡 S0080522070003,陈健恒 S0080511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