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闵行这场邻里节上,来自78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欢聚,展示“多元共治”生态

2025-09-20 17:02

(来源:上观新闻)

9月20日,上海“国际家庭日”嘉年华暨闵行区欢乐邻里节在华漕镇文体中心广场热闹启幕,伴随着《苏格兰高地舞》的欢快旋律,来自78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居民齐聚一堂。

在现场,欢乐邻里市集、汽车后备箱市集热闹非凡,各式充满异域风情的手工饰品、特色小食整齐摆放,在暖色串灯下显得格外吸睛,一些外籍摊主正热情地介绍着面前物品,吸引了众多居民参观、选购。

当天,华漕国际社区中心(HICC)成立2周年主题活动也同步举行,中外嘉宾围聚台前共享象征“国际友谊”的蛋糕。据介绍,自2023年9月成立以来,HICC用多元的活动与细致的关怀,成为国际社区治理、国际文化互融的重要平台。

作为全市外国人集中居住社区治理试点探索区域之一,闵行区华漕镇立足国际社区特点,积极开展治理试点,充分发挥外籍人士、国际资源集聚优势,丰富文化活动,搭建沟通平台,优化外籍人士在沪体验,着力构建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多元共治、精准服务、文化融合的国际社区治理新体系,通过多年探索实践,已初步构建起多元融合的治理生态。

党建引领,提升多元治理效能

如何破解国际社区治理“走不进去”“请不出来”“众口难调”等诸多难题?

华漕镇通过建立党委引导、政府负责、 国际中心运营、其他社会组织和公益组织参与的多元共治架构,形成 “ 一轴多驱” 的组织体系,42家成员单位组成的前湾国际社区党建联盟与“华漕国际社区管理服务委员会”“金丰国际社区发展促进会”协同发力,让社区工作人员从“走不进去”变为 “深度融入”。

该镇搭建“外籍居民议事厅”“人大立法观察站”等平台,召开议事会40余场,引导外籍居民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推动外籍居民高度关注的交通信号灯增设、文化活动场所新增等民生项目落地,更有2条外籍居民提出的卫生健康建议被市人大采纳,让外籍居民从“请不出来”变为“主动参与”。

依托华漕国际社区中心(HICC)梳理国际社区4大类超190项需求,该镇整合医疗、教育、文体等多项服务,创新性打造集境外人员服务站、移民融入服务站、国际社工站、镇红十字会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站点,编印《华漕・LIFE》双语杂志、推出“HUACAO123”英文版生活提示,解决了公共服务 “对不上号”的痛点,2024年累计为6000人次外籍居民提供服务。

文化互融,扩大国际传播效果

在国际社区治理中,华漕镇始终高度重视文化互融的重要性,将其视作串联多元邻里、涵养治理温度、推动社区多元共生的关键。

比如,该镇通过打造“外国人过中国节”“国际家庭日嘉年华”“上海城市微旅行”等系列品牌项目,开设全市首个“市民夜校”外籍班,中国书法、传统武术、中外美食烹饪等特色课程,培育4支外籍烹饪、旗袍、骑行、电竞团队,持续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

又如,以HICC为阵地,华漕镇组建培育了10 余名中外籍志愿者团队,全年为当地中外居民提供课程活动200余次。为感谢这群可爱的国际社区“美好合伙人”在助力形成“治理共商、服务共推、文化共融” 良好格局中做出的贡献,本次邻里节活动上为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

下一步,华漕国际社区还将推出“外籍志愿者孵化计划”,通过建立“服务-积分-权益”闭环,鼓励外籍居民参与社区议事、法治观察、公益服务等,积极打造国际社区生活共同体和治理共同体。

主办方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社区邻里节不仅是一场中外居民的欢聚盛会,更是闵行向未来的郑重承诺——将持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精准专业的服务,打造“社区成员多国化、社区文化多元化、社区治理国际化” 的标杆,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共筑美好同心家园。

原标题:《闵行这场邻里节上,来自78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欢聚,展示“多元共治”生态》

闵行区供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黄勇娣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