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20 00:23
来源:李丹Fintalk
2016年9月28日,邮储银行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
作为六大国有银行里最年轻的邮储银行,资本市场普遍还是看好。这次邮储银行港股IPO定价每股4.76港元,募资总额超过了566亿港元
是2016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
上市当天,邮储银行在港交所举办了盛大的上市挂牌仪式
这个隆重而盛大的仪式,自然少不了邮储银行H股的六大基石投资者的股东代表
这次IPO邮储安排了六大基石投资者,他们分别是中国船舶(CSIC)、上港集团、海航(Victory Global)、国家电网、诚通控股、长城资产
海航集团作为第三大基石投资者,大手笔一次性投资了10亿美元。
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理所当然也参加了上市挂牌仪式
照片里海航陈峰和当时的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亲切握手合影。
多年之后,照片里的两人李国华和陈峰双双落马,进了监狱。
2024年5月7日,李国华一审被判16年。
2025年9月10日,陈峰二审被判12年。
就是这笔对邮储银行的10亿美元的基石投资,最后成了陈峰被定罪的主要原因。
根据财新的报道,海航集团总经理谭向东是这样供述这笔10亿美元的基石投资的:
2016年9月,邮储银行H股上市,为了加深和该行合作,在邮储银行担保下,海航资本从建行香港贷款4.9亿欧元用于认购邮储银行境外H股。
4.9亿欧元当时大概折算5.5亿美元左右。
这句关键是海航拿到这4.9亿欧元的必要条件是
——在邮储银行的担保下
这其实就是邮储帮海航做了一笔内保外贷业务,建行香港作为放款方不承担风险,最终的还款风险由邮储银行承担。
而根据邮储银行H股招股书的说法,拿到这4.9亿欧元后,海航再通过瑞银做了4亿欧元的融资
Victory Global可向瑞銀(或其任何聯屬公司)(‘貸款方’)取得外部融資,為其認購H股提供資金。該筆貸款(如取得)將會是一筆公平的商業貸款(‘貸款’)。
也就是说,海航对邮储银行这10亿美元的投资,一部分来自于邮储的间接出资,一部分来自于券商的新股配资。
海航自己一分钱没出——这就很有海航风格。
既然是借的钱,那么就要考虑还钱的问题。
后面的事情,财新报道谭向东继续供述,2019年这笔贷款到期
当时海航亏损出售了邮储银行股份,但依然未还清贷款。于是,海航集团多次与邮储银行协商解决办法,邮储银行同意在境内给予海航集团33亿元流贷,由海航资本境外自行偿还贷款后,邮储银行境内提供流动性资金扶持。
但是,这笔贷款的内部批复,邮储银行写明了
这笔贷款不增加信用敞口,并且,这笔贷款用途是流动资金贷款用于采购钢材,不能直接用于归还建行香港4.9亿欧元
不增加用信敞口,懂得都懂啊——2019年的时候,海航危机已经爆发。
拿到这33亿元之后,海航通过表面的受托支付满足了流贷用途——采购航材。
但是资金依然在海航内部账户,之后,33亿元中的28.88亿元最终用于归还了4.9亿欧元的贷款。
后来,海航危机愈演愈烈,这笔33亿元的贷款中仍然有21.23亿元未偿还。在海航的破产重整中,这笔21.23亿元的债权被转换成了信托份额。
成了削债的一部分。
最终,这笔33亿元的贷款被认定为陈峰的罪行——骗贷罪
虚构用途,骗取贷款
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陈峰因为骗贷罪被判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500万元。
当然了,从海航的角度来看,陈峰罪有应得。
只不过,最后如果从邮储的角度来看
1、首贷即坏,这笔业务邮储的压力不小啊。
2、基石投资资金变相间接来自于银行的自己的资金,这件事情挺耳熟的,对了,结构化发行是怎么定义来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