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海底捞收购了一个品牌,孵化不如直接并购?

2025-09-19 21:01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周半仙

餐饮行业又现重磅布局!海底捞悄悄收购自助小火锅品牌“举高高”,一举引爆“高性价比火锅”市场。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已在全国10座城市连开十店、店店火爆,甚至冲上多地热门榜榜首的品牌,竟是由海底捞前员工创立、后被“反向收购”的二次创业项目。

但这不仅仅是单点品牌的成功。海底捞的收购动作,早在2019年便已悄然开始——从U鼎冒菜、汉舍中国菜,到HaoNoodles,再至如今的举高高,一套“孵化+收购”双轮驱动的战略正浮出水面。

海底捞收购“举高高”

2024年10月30日,长沙举高高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旗下品牌为举高高自助小火锅。从股权结构来看,举高高由上海永经餐饮管理公司全权控股,而后者则由一围肥(上海)餐饮有限公司100%控股。一围肥旗下经营的围肥小火锅,目前已拥有百家门店。

因此长期以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举高高属于一围肥操控的品牌之一;即便有观点认为其背后站着海底捞,却也存在不少质疑,认为其和海底捞并无关联。一方面,在举高高自助火锅门店中,鲜少出现与海底捞相关的品牌标识、元素及服务;另一方面,从股权角度看,二者也没有任何股权联系。

不过在今年下半年,举高高确实得到了海底捞的站台。2025年8月,海底捞首席执行官苟轶群在半年度业绩电话会上证实,海底捞收购了举高高自助小火锅。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举高高有何不同?

在运营模式上,举高高主打一人一锅,延续回旋小火锅模式。和许多旋转小火锅类似,举高高采用的也是当下流行的旋转模式,食客无需起身,坐等传送带将美食送到面前。

在产品方面,举高高提供6种锅底、百种SKU,还引入了现做品类。锅底方面,有麻辣藤椒、贵州酸汤、金汤酸菜、浓郁番茄、清汤三鲜6种口味;在此基础上,门店汇集了包括荤素、海鲜、炸物、甜品、水果等超百种SKU。

为了提升价值感,举高高还引入了不少高端时令水果和现做餐品,水果有车厘子、荔枝、芭乐等,现做品类则包括现烤榴莲披萨、MINI汉堡,一举突破了小火锅常规的餐品布局。

在服务方面,举高高也相对细心,例如区分生熟食夹子、桌内配备一次性围裙、头绳等常用物品。

在门店场景打造上,举高高以绿色为主色调,以熊猫为IP形象。为给食客呈现食材绿色健康的感觉,门店色系以草绿色为主,既清新时尚,又兼具健康属性;为了进一步凸显食材的自然好味道,还直接凝练出了“百道菜品、现烤披萨、水果畅吃”的口号。

或许是为了与健康卖点相互呼应,并降低品牌认知成本,举高高还将熊猫设计成品牌IP,为此门店设置了带有粉色腮红的熊猫立牌、熊猫周边,以及各类熊猫装饰等。

成立后,举高高的增势不错。截止2025年9月,举高高已在全国10个城市开设了十家门店,且几乎开一城火一城,例如长沙门店刚开业就冲进本地自助餐热门榜第5,宜春市门店更是直接坐上了榜首宝座;此外,还有30多家门店在施工中,并计划在10月集中开业。

海底捞收购“举高高”意味着,其“红石榴计划”从以往单一的内部孵化模式,转变为开放式的行业创业枢纽。

与其耗时孵化"不确定孩子",海底捞直接联姻"成熟选手",其实海底捞的收购策略可追溯至更早时期。2019年3月26日,海底捞附属公司HaiDiLaoHoldingsPte.Ltd.宣布,以约2.04亿元人民币收购北京优鼎优餐饮全部股份,将“U鼎冒菜”品牌纳入旗下。该品牌高峰时曾拓展至45家门店,但后续因经营问题逐渐收缩。

2020年9月4日,海底捞全资附属公司四川新派订立协议,以1.2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收购上海澍海80%的股权,从而整合主打高端融合菜的“汉舍中国菜”品牌。该品牌客单价约160元,目前在全国拥有6家门店并获米其林推荐。

同一天,海底捞全资附属公司HaidilaoSingapore订立HaoNoodle协议,以304万美元的总代价购买80%的HN&THoldings已发行及发行在外普通股,将面向中端市场的“HaoNoodles”纳入体系,其同样获米其林推荐,目前在上海和纽约均设有门店。

在此之后的几年间,海底捞的收购动作有所放缓。而到了2025年,基于以往收购经验,它宣布收购已经在市场上被验证非常成功的“举高高”,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模式的有效性。

也因此,在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对“红石榴计划”进行了重要升级:除内部创业团队出资之外,新增了通过收购引入外部成熟品牌的机制,真正从单一内部孵化转向“孵化+收购”双轨驱动,构建起开放式的餐饮创业生态枢纽。那么,海底捞为何如此痴迷收购呢?

采用收购方式,一方面可快速获取已验证的商业模式,降低从零起步的不确定性。例如“举高高”已具备稳定的单店模型和盈利能力,门店扩张节奏明显快于内部新创品牌。相比之下,海底捞内部孵化的项目如2025年推出的烘焙品牌“娃耍”,虽有一定市场认知,但消费者接受度和品牌知名度仍较有限;另一个内部品牌“喵塘主麻辣烤鱼”自2024年10月首店开业至2025年9月,仅新增三家门店,发展速度远不如收购品牌。

另一方面,收购能大幅缩短市场进入时间。被收购品牌通常已拥有稳定的供应链、运营体系和客群基础,避免自建品牌漫长的培育期。更关键的是,收购品牌的存活率也显著高于内部孵化项目。据公开数据,海底捞2020年以来收购的品牌如“汉舍中国菜”等均持续运营三年以上,而内部孵化的品牌截至2025年3月,已有超半数停业,其中约三分之一存活时间不足一年。

此外,收购还能为海底捞带来外部创新基因,弥补原有业务矩阵的空白。内部孵化有时难以摆脱原有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导致新项目与主业模式相似、难以突破。而“举高高”作为前员工创立的品牌,既保留了海底捞的基因,又融入传送带自取餐、小吃搭配等创新模式,有效规避大企业常见的创新瓶颈。其定位为自助式快餐小火锅,与海底捞主打多人聚餐、强调服务的模式形成互补,有助于覆盖更广泛的消费场景与客群,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

尤其在当前性价比消费盛行的背景下,通过收购“举高高”这类已被验证的品牌,海底捞可快速切入平价赛道,抓住市场窗口期。该品牌已实现“一城一火”的拓展效果,同时海底捞也借此瞄准小火锅行业普遍存在的痛点:不少品牌为维持低价竞争,采用合成肉、长期冻品等低成本原料,导致品质下降、同质化严重。而海底捞依托自身供应链、品质管控和品牌信誉,有望打破这一僵局,将“高品质+高性价比”的新模式导入市场,推动行业升级迭代。

通过“内部能力赋能外部成熟模式”的策略,海底捞正试图在小火锅赛道开辟高品质平价的新路径,进一步强化其市场领先地位。

写在最后

海底捞的这盘棋,下得又稳又狠。从内部孵化的“红石榴”到外部收购的“举高高”,它不再满足于只做火锅界的服务标杆,而是要成为餐饮生态的“造风者”。收购不只是买品牌,更是买时间、买模式、买赛道——用已验证的创新基因,快速填补自身业务矩阵的空白。

当行业还在卷价格、卷流量时,海底捞已悄然转向了“供应链+品牌+生态”的更高维竞争。举高高的成功印证了一件事:餐饮的未来不属于埋头单干的孤勇者,而属于那些能整合内外部资源、用系统能力打赢局部战争的组织。

你看好海底捞的“收购式创新”吗?

参考内容:

36氪:海底捞低调收购人均60的平价小火锅“举高高”,优化“红石榴计划”,要顺应消费者追求极致性价比

职业餐饮网:海底捞开“自助小火锅”副牌!59.9元/位,现烤披萨、百种菜品畅吃!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