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2025云南省民营企业100强发布——入围门槛持续提升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25-09-19 21:39

  9月19日,省工商联发布2025云南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揭晓2025年云南省“民营企业100强”“制造业20强”“服务业20强”“创新能力20强”“吸纳就业20强”榜单,并发布《2025云南省民营企业100强分析报告》。报告显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云南民营百强企业展现出发展韧性,整体规模稳中有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与社会贡献稳步推进,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规模稳中有进 制造业核心优势强化

  此次发布榜单中,云南玉溪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曲靖呈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位列 “民营企业100强”及“制造业20强”前三甲;服务业20强由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我爱我家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致酒行连锁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领衔。

  据分析,2025云南省民营企业100强入围门槛小幅提升,达11.44亿元,较上年增长1.03%。制造业20强入围门槛为42.25亿元,服务业20强为17.90亿元。整体来看,百强企业营收总额实现4550.91亿元,较上年增加30.36亿元。资产总额达4512.20亿元,增长4.36%。79家连续两年入榜企业平均资产从50.61亿元增至52.32亿元(增幅3.39%),反映长期经营企业资产稳定性较强。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百强企业中,第一、二、三产业企业数分别为3家、74家和23家,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1.93%、74.97%和23.10%。第一产业营收87.79亿元,增长48.82%,乡村振兴相关产业活力提升。第二产业营收3411.67亿元,较上年减少401.27亿元,下降10.52%;制造业核心优势进一步强化,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入围70家,实现营收3343.74亿元,占第二产业比重达98.01%。第三产业1051.45亿元,较上年减少28.28亿元,下降2.62%。

  “近年来,我们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钢铁主业绿色低碳改造、管理创新和产品定位提升。”玉溪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百强榜首,副总经理陈丕锦介绍,企业投资230亿元,在云南玉溪大化产业园区建成了绿色钢城,致力于打造绿色、低碳、高端化的钢铁产业园区,构建了全流程智能化的钢铁制造体系,使集团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

  报告显示,去年以来,百强民企深入推进绿色转型,76家企业实施绿色低碳转型,60家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应用绿色设备,33家企业开展“绿色化+智能化”融合改造,35家企业引进绿色人才,积极响应“双碳”目标。

  积极布局新兴产业 数字化转型提速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2025年,百强企业研发投入总额73.72亿元,研发强度1.62%,虽较上年有所回落,云南沃森生物技术研发强度24.82%为全省最高。制造业研发投入69.40亿元,占百强研发总额的94.14%,是创新投入主力。新兴产业成为企业布局重点,40%的百强企业参与77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参与度最高,布局新材料产业有22家,布局新能源产业有18家,为未来发展培育新动能。数字化转型提速,42家企业在战略层面已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40家企业已实现降本增效。

  “贝泰妮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构建竞争壁垒。”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钟巍表示,公司已建成覆盖基础研究、原料开发、配方创新与临床评价的完整研发体系,形成“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

  在社会贡献方面,2025我省民营企业100强吸纳就业24.33万人,下降4.30%;户均就业2433人,吸纳就业超万人企业有5家,民生服务类企业就业带动作用突出,一心堂药业集团、我爱我家控股集团合计吸纳就业69106人,占百强总就业28.32%。税收贡献有所收缩,纳税总额108.58亿元,较上年减少35.33亿元,下降24.55%;纳税额达1亿元及以上的企业23家。

  区域发展仍存差异 国际化进程显著加快

  从区域分布看,滇中核心地位突出,昆明、曲靖、玉溪入围企业数达64家,营业收入占百强总收入的69.92%。其中昆明市入围39家,营业收入1801.60亿元、资产1688.03亿元、税后净利润45.52亿元,均居全省首位,是民营经济核心增长极。区域发展仍不均衡,昭通、怒江、德宏、普洱4个州(市)连续两年无企业入围百强。

  国际化进程加快,百强企业“走出去”步伐提速,新增对外投资额增长66.01%,境外营收增长115.41%,境外资产增长142.07%,外派人员增长72.73%。海外布局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未来三年,10家企业计划拓展东南亚市场,与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定位契合。

  与此同时,百强民企对营商环境感受存在差异,降成本、强维权成为主要政策期待。成本压力仍为关切,56%的企业认为税费成本影响最大,55%关注物流成本,44%提及用能成本,降本减负仍是企业核心需求。融资结构待优化,77家企业以银行融资为主,36家企业银行融资占比超70%,股权融资、非银机构融资参与度较低,融资渠道多元化仍需拓展。75%的企业希望建立健全民营经济投诉维权平台,41%的企业呼吁整治“乱收费、乱罚款”。

  当前云南民营百强发展仍面临经营效益承压、创新能力待提升、区域与行业结构失衡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云南网记者 杨抒燕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