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航科技电子】首次覆盖 | 蓝思科技(300433)深耕果链享创新红利,锚定AI谋多元成长

2025-09-19 17:38

(来源:中航证券研究)

◼ 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全产业链一站式精密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是国内消费电子精密制造的头部企业,以智能手机玻璃盖板业务为基,纵向产业链垂直整合,具备“结构件-功能模组-整机组装”全链条一站式服务能力;横向不断拓宽业务版图,从消费电子、智能座舱拓展到AI眼镜/XR头显、人形机器人、智慧零售等新兴应用场景。2020-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369.39亿元增长至698.97亿元,期间CAGR为17.3%,远超行业平均增速。

分业务看:

2024年,公司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收入577.54亿元,同比+28.6%,业务占比82.6%,其中整机组装业务收入145.20亿元,同比+80.8%;

智能汽车与座舱类业务收入达59.35亿元,同比+18.7%,业务占比8.5%;

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收入达34.88亿元,同比+12.4%,业务占比5.0%;

具身智能+智慧零售发力,公司其他智能终端类收入增长754.2%。

◼ 受益于苹果创新周期,果链价值重估,折叠屏量价齐升。

苹果每隔2-3年迎来一次重构级别的“设计大年”,新的三年计划启航:iPhone 17系列发布,新增Air主打极致轻薄;2026年苹果首款折叠iPhone有望面世,ASP抬升一个数量级;并准备20周年纪念款iPhone。2007年,公司与苹果合作,创新性地将玻璃应用到全球首款全面屏触控手机上,成为苹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盖板玻璃的主要供应商,过去19年持续参与大客户的产品迭代与开发,在玻璃、金属件等领域积淀深厚。2020-2024年,公司对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额从203.06亿元快速增长至345.66亿元,期间CAGR为14.2%,五年平均收入占比约59.1%。

折叠屏方面:屏幕数量从单屏向双屏甚至三屏演进,显示模组成为折叠屏较直板机最大的增量环节,UTG逐渐取代CPI成为市场主流的折叠屏柔性盖板材料,单屏价值量也显著提升。公司已占据UTG和相关结构件的领先市场地位,具备快速量产的能力,并进一步研发下一代可折叠超薄玻璃技术VTG,相较于UTG具有更高的强度、抗冲击性和耐刮性。公司于7月9日完成H股上市,计划将30%的募集资金(约13.77亿港币)用于投资新一代折叠屏功能件及相关配件的技术储备及产能建设,助力大客户折叠机的量产。

◼ 智能座舱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汽车“四化”趋势加速,整车的人机交互需求提升,Frost & Sullivan预计2029年全球智能汽车交互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93亿美元,届时中控屏、智能仪表盘、智能B柱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98.5%、65.0%、29.0%。公司业内排名第一,以24年收入测算市场份额超过20%,是全球第一大纯电动汽车品牌中控屏和智能B柱的主要供应商,汽车客户矩阵包括Tesla、宝马、奔驰、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全球头部企业。公司汽车电子产品从中控模组、仪表盘延展到智能B/C柱、充电桩、动力电池结构件等,核心产品线协同放量。超薄夹胶玻璃是公司战略级创新支点,已成功导入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预计下半年开启量产供货,显著提升单车价值量。

◼ 卡位“AI+”新兴赛道,加速成长。

1)AI眼镜/XR:AI眼镜被视为除智能手机外最佳的智能入口,各大厂商跑步入场。公司深度参与Rokid、北美大客户等多款产品的研发与制造,覆盖从光学镜片、功能模组到整机的全链条生产。

2)AI+人形机器人:公司致力于打造高度垂直整合的中国最大具身智能硬件核心制造平台,为人形机器人整机降本。目前已与智元、灵宝等客户合作,提供从核心零部件(关节模组、灵巧手)到整机组装的全栈式服务,交付数百台整机。与北美机器人头部客户已确定头部模组和结构件份额,灵巧手和结构件也在送样过程中。

3)AI服务器:公司计划将AI服务器作为重点开拓方向,布局液冷模组、连接头等高价值量环节,预计25H2实现液冷相关产品的量产。

◼ 投资建议

公司深度绑定大客户苹果,受益于其新一轮的创新浪潮,并开拓汽车电子第二增长曲线,新兴业务的早期布局进入收获期。我们看好果链尤其是折叠屏的增量机遇,以及AI端侧业务多点开花抬升公司远期天花板。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20.35、1145.27、1376.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7%、24.4%、20.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51、68.05、81.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7%、27.2%、20.0%。对应当前(2025年9月16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30、24、2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疲软的风险、中美贸易摩擦的关税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 分业务预测:

◼ 盈利预测:

财务报表与财务指标(单位:百万元)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蓝思科技(300433.SZ)首次覆盖:深耕果链享创新红利,锚定AI谋多元成长》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8日

中航科技电子团队介绍

首席:赵晓琨    

SAC执业证书:S0640122030028,十六年消费电子及通讯行业工作经验,曾在华为、阿里巴巴、摩托罗拉、富士康等多家国际级头部品牌终端企业,负责过研发、工程、供应链采购等多岗位工作。曾任职华为终端半导体芯片采购总监,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供应链采购总监。长期专注于三大方向:1、半导体及硬科技;2、智慧汽车及机器人;3、大势所趋的新能源。

分析师:刘一楠                                   

SAC执业证书:S0640524100002,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硕士,2022年7月加入中航证券,覆盖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板块。

团队成员:杜越

SAC执业证书: S0640123120003,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硕士,2022年加入中航证券,覆盖芯片行业。

研究所拥有一支近二十人的军工研究团队,依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央企股东优势,深耕军工行业各细分领域,还包含科技电子、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农林牧渔、非银金融、社服&传媒、医药生物等行业研究团队。目前主要业务有:投资咨询、战略咨询、行业主题指数定制、项目类合作等。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