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19 10:57
(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作为安庆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安庆经开区锚定“打造一流园区、引育一流项目、建设一流队伍”目标,以汽车产业集群化突破与商业航天赛道化崛起为双轮驱动,上半年经济运行交出“增长好、质效优”答卷,在现代化一流开发园区建设征程上蹄疾步稳。2025年1-6月,园区GDP同比增长6.1%,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1%,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4个,新增“四上”企业41家,用硬核数据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千亿汽车产业集群的“智造高地”
从零部件配套到整车制造,从本地配套到全国供应,安庆经开区汽车产业正以“链”式思维构建千亿级产业生态。目前,园区已集聚福田雷萨、振宜汽车、美的威灵、环新集团等近200家汽车产业链企业,2024年产业产值达350亿元,今年上半年再添19个新引进零部件项目,产业链日趋完整。
在安徽浩博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每天8000只汽车内外饰件从这里发往大众、通用、奇瑞、比亚迪等主流车企。“看好安庆千亿汽车产业前景,我们不仅落了户,更追加投资建设二期项目。”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的快速成长,正是园区“顶格协调、顶格支持”的生动缩影——项目专班全程帮办代办,供需对接推动本地配套,让企业扎根即加速。
党建引领成为产业链发展的“红色引擎”。园区组建汽车产业链联合党委,构建“1+8+X+N”组织架构,吸纳97家上下游企业、覆盖1300余名党员,通过“三清单”机制和“红色服务团”,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在其推动下,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安庆恒瑞达汽车零部件公司年均产值增长超30%,2025年销售额有望突破2亿元,本地配套率持续提升,为千亿汽车产业集群筑牢坚实根基。
逐梦空天新赛道上加速“起飞”
“不久,我们在安庆总装的遥一遥二火箭将择机发射!”在安庆经开区高铁新区,致航科技总经理孙学庆的话语充满期待。2024年12月,总投资35亿元的5个商业航天项目在此集中开工,涵盖年产20发可回收液体火箭制造、40万平方米高效换热器制造及航空航天智造产业基地等,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超百亿元。
短短一年间,安庆经开区商业航天产业实现从“零”到“链”的突破。今年上半年,园区新签约4个亿元以上商业航天项目,加上此前落地项目,高铁新区已集聚6个商业航天项目、总投资76亿元,初步形成涵盖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发射服务等环节的产业链。其中,致航科技10亿元可回收液体火箭项目将建设总装基地,赢衍热能高效换热器项目填补行业空白,安庆唯一商业航天配套产业园——航空航天智造产业基地将提供8.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为产业发展搭建优质载体。
“选择安庆,是因为这里有干事创业的热忱与人才优势。”孙学庆的话道出企业心声。园区围绕高铁新区“能供地、可落地、招大商”要求,建成四纵三横交通路网,成立商业航天工作专班,以“双招双引”激活产业动能。随着一批优质项目加速落地,安庆正从“汽车城”向“航天城”跨界,在商业航天新赛道上加速“起飞”。
院士智力赋能产业打开新空间
走进安庆经开区的膜集成节能环保设备产业化车间里,工程师正在将徐南平院士团队研发的特种分离膜安装在即将发货的环保设备上。这个纳米级精度的“工业废水净化器”,正改写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困境。
据安庆市绿巨人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伟博介绍,徐院士团队的膜集成技术,让处理成本降低30%、回用率提升至90%以上。
深耕膜技术30余年的徐南平团队,手握多项国际领先专利,他与安庆经开区牵手,缘于“人才周”“院士安庆行”等建立的常态化联系,最终促成项目落地安庆。
“这里有完备化工产业链,更有相关政策支持,能心无旁骛做转化。”李伟博说,为加速技术迭代,项目配套建设膜材料研发中心,院士团队定期派专家指导,还与本地高校共建实习基地,培养50余名专业人才。
最新抗污染膜使用寿命比传统产品延长一倍,安庆市绿巨人环境技术公司也借“膜技术东风”成长,2022年与南京膜科学技术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共建“年产800套膜集成设备项目”。目前,设备已在宝武钢铁、达利园食品等龙头企业应用,2023年投产至今产值超4000万元,形成从膜材料研发到环保工程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创新服务成高质量发展“核心密码”
走进浩扬精密机械(安庆)有限公司,五轴加工中心BC650正在精准作业,其定位精度达0.004毫米,可为C919大飞机锻造精密部件。这家具备年产1500台中大型数控机床能力的企业,已获评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工业母机企业,产品出口欧美、东南亚,成为园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创新标杆”。
科技创新是安庆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园区始终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核心命题,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形成“链主企业+配套集群+创新平台”的产业生态。深化与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与合工大共建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研究院,与安师大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搭建产业创新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引才聚智,为汽车、航天、高端装备等产业注入科技动能。截至目前,经开区现有省级以上科创平台65个,国家级平台3个,为区域重点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能力。
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两条创新主体链条培育工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环新集团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新富新能源、合力车桥获批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帝伯粉末等2家企业跻身市高新技术企业20强。截至目前,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6家,专精特新企业50家,为企业研发、设备购置、人才引进等提供关键要素保障。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让企业发展“轻装上阵”。园区设立长三角“一网通办”窗口和为企服务专区,上半年新设立企业1212户,帮办代办80余次,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居全市第一方阵。通过开展“访企入村”“进企业、察实情、听意见、解难题”活动,走访企业146家,解决诉求70条,以“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安心经营、专心发展。
奋力建设现代化一流园区
“未来,我们要延链补链强集群、抓片区强载体!”安庆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徐郑生明确攻坚方向:其中今年目标新签约汽车及零部件项目超30个、商业航天项目6个;推动圆梦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加快高铁新区商业航天项目落地,助力综保区高质量发展。
展望“十五五”,安庆经开区的蓝图更加清晰: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深度融入长三角,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园区建设成为经济规模跃升、产业能级突破、创新动能澎湃、开放格局深化、绿色底蕴彰显的现代化一流开发园区。
未来,这里不仅是千亿汽车产业的“智造高地”,更是商业航天的“逐梦摇篮”,还将持续以产业之强、创新之锐、服务之优,扛起安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担当”。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通讯员 姚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