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19 08:13
来源:2025年9月18日外发报告《AI应用,港股互联网先行——科创&海外市场策略深度报告》
分析师:王杨 S1230520080004
陈昊 S1230520030001
来源:浙商科创&海外策略团队
摘要
核心观点
AI应用,港股互联网先行。一则,美联储降息落地;二则,港股互联网传统业务或触底;三则,AI业务正迎快速发展。加之,板块估值尚处历史低位。
我们看好港股互联网的战略配置机会。最关键的是,针对AI进展较快的互联网龙头,理解其估值空间,不能用修复逻辑,而应基于AI投资时代的成长逻辑重塑。
驱动因素一:流动性持续迎利好
站在当前,结合美国经济数据情况,本轮美联储降息类型更接近预防式降息。因此,单就美联储降息的影响而言,我们认为,对恒生科技走势构成边际利好。
与此同时,就微观流动性而言,下半年以来,港股特别是恒生科技板块持续向好。一方面,以国际中介机构的持股数量为统计口径,其持有的恒生科技数量自4月以来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以港股通为观察口径,对恒生科技的持股数量从6月开始明显回升。
驱动因素二:传统业务或迎触底
对互联网平台公司而言,传统业务呈现触底改善的迹象。一方面,近期外卖大战出现边际缓和迹象;另一方面,板块具备顺周期属性,而8月PMI数据显示底部迹象。
驱动因素三:AI重塑成长逻辑
从AI进展角度看,港股互联网公司可以分为两类,一则,以通用大模型和云计算为核心方向,代表性公司有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二则,以垂类应用为突破口,代表性公司有美图、快手等,两类公司的AI业务正迎来快速发展期。
自2023年以来,全球AI产业浪潮来临,股市也迎来AI投资时代,AI的快速进展将重塑这些公司的成长逻辑,打开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大模型以及垂类线索
从估值的角度看,截至9月16日,恒生科技的PE-TTM约23倍,处于2020年7月以来32%分位数。我们认为,本轮AI进展较快的互联网龙头公司估值空间,并非简单的修复逻辑,而是AI产业浪潮下的成长逻辑重塑。
结合行业观点,一方面关注大模型线索,代表性公司有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另一方面关注垂类应用线索,代表性公司有快手、美图、金蝶国际等。
风险提示
恒生科技的传统业务修复不及预期。AI产业进展不及预期。
正文
1 前言:AI应用,港股互联网先行
AI应用,港股互联网先行。对AI而言,产业链可大致划分为,海外算力链、国产算力链、AI应用链。对这三大子赛道而言,景气是驱动主升段到来的核心因素。其中,海外算力链自2023年开始景气率先爆发,2025年国产算力也逐步迎来景气释放,我们认为,接下来AI应用的景气有望逐步来临。
AI应用可分为AI软件应用和AI硬件应用。其中,针对AI软件应用,大模型引领,垂类应用亦有突破;针对AI硬件应用,机器人引领,其他还有无人驾驶、AI眼镜等。
当前时点,我们重点提示,AI软件应用,以大模型公司为代表的港股互联网板块先行。逻辑上,一则,美联储降息落地;二则,港股互联网传统业务或触底;三则,AI业务正迎快速发展。加之,板块估值尚处历史低位。
2 驱动因素一:流动性持续迎利好
美国时间9月17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公布最新利率决议,降息2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的首次降息。美联储声明指出,近期指标显示,上半年经济活动增长放缓。就业增长放缓,失业率略有上升但仍处于低位。通胀率有所上升,且仍处于略高水平。最新公布的点阵图显示,预计今年年内还将再降息两次(各25个基点),比6月的预测多出一次。
如果单独分析美联储降息对港股走势影响,通常而言,美联储“预防式降息”下,边际上往往对恒生科技走势构成利好。
具体来看,自恒生科技指数发布以来,美联储进行过三轮降息,分别为,2019年8月1日-2019年10月31日、2020年3月3日-2020年3月17日、2024年9月19日-2024年12月19日。其中,2019和2024年美联储降息倾向于提前预防经济走弱,可以定义为“预防式降息”,而2020年美联储降息更偏向于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定义为“应对式降息”。从恒生科技表现来看,预防式降息背景下,如2019年8月1日-2019年10月31日和2024年9月19日-2024年12月19日,恒生科技分别上涨11.1%和25.5%;而应对式降息背景下,如2020年3月3日-2020年3月17日,恒生科技下跌18%。
站在当前,结合美国经济数据情况,本轮美联储降息类型更接近预防式降息。因此,单就美联储降息的影响而言,我们认为,对恒生科技走势构成边际利好。
与此同时,就微观流动性而言,下半年以来,港股特别是恒生科技板块持续向好。一方面,以国际中介机构的持股数量为统计口径,今年以来截至7月其持有的全部港股数量持续下滑,而7月以来呈现底部企稳趋势,其中,其持有的恒生科技数量则自4月以来逆势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以港股通为观察口径,今年以来港股通对港股的持股数量呈稳步上升态势,特别是对恒生科技的持股数量从今年6月开始明显回升。
3 驱动因素二:传统业务或迎触底
对互联网平台公司而言,传统业务呈现触底改善的迹象。一方面,近期外卖大战出现边际缓和迹象;另一方面,板块具备顺周期属性,而8月PMI数据显示底部迹象。
一方面,近期美团、京东、阿里巴巴的外卖大战迎边际缓和。
今年以来,美团、京东、阿里巴巴围绕外卖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补贴竞争,二季度财报显示三家公司利润均受到影响。9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例行发布会,称市场监管总局已经及时约谈主要外卖平台,相关平台快速响应,集体发声,承诺严守法律法规,杜绝不正当竞争,抵制恶性补贴,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另一方面,历史上来看,恒生科技指数走势和我国制造业PMI呈现较强正相关,原因在于恒生科技的主要成分互联网平台板块有较强的顺周期属性。而8月PMI数据,初步显示底部迹象。
其一,8月制造业PMI为49.4%,相较上一个月回升0.1个百分点,且处于过去十年18%分位数,呈现底部迹象。
其二,M1触底领先制造业PMI触底约一年左右。2015年以来,M1阶段性触底的时间分别为2015年3月、2019年1月、2022年1月,而制造业PMI阶段性触底的时间分别为2016年2月、2020年2月、2022年12月。由此可见,M1触底的时间领先于制造业PMI触底约一年左右,背后体现出信用扩张对经济回升的领先性。这一轮M1阶段性触底的时间是2024年9月,制造业PMI可能于近期逐步见底。
4 驱动因素三:AI重塑成长逻辑
从AI进展角度看,港股互联网公司可以分为两类,一方面,以通用大模型和云计算为核心方向,代表性公司有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另一方面,以垂类应用为突破口,代表性公司有美图、快手等。两类公司AI业务正迎来快速发展期。
阿里巴巴在大模型和云服务两个方向进展较快。其一,阿里发布了新一代基础模型架构Qwen3-Next,性能提升的同时成本大幅下降,阿里巴巴在大模型方向的投入持续见效。其二,阿里云投入初见效果,2025年二季度阿里巴巴AI+云的CAPEX投资达386亿元,由此催化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AI收入占外部商业化收入的比例超20%。
百度的AI业务同样驶入快车道。其一,百度集团2025二季度AI新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同比增长34%。其二,自动驾驶方面,百度旗下萝卜快跑处在国内第一梯队。其三,百度在AI芯片和大模型方面也都有不凡的表现。
腾讯的AI布局正在加速落地。腾讯2025年二季度资本开支191亿元,增速达119%,随着资本开支加大,AI业务快速推进。其一,在C端,腾讯元宝已经成为国内DAU排名前三的AI原生应用。其二,腾讯还将AI能力深度融入广告、游戏、社交等业务,二季度腾讯营销服务收入增长20%,而游戏业务则基于AI推出仿真度更高的虚拟队友和NPC的方式。
除了大模型和云计算板块外,垂类应用公司同样商业化进展加速。就美图来看,在美图秀秀和美颜相机等核心产品集成了AI功能,在AI驱动下2025上半年订阅渗透率提升至5.5%。就快手来看,其发布文生视频生成模型可灵,发布后快速实现商业化,2025上半年可灵营收超4亿元。
此外,小米在AI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方向发力,哔哩哔哩发布视频生成模型AniSora V3进军AI创作赛道,京东则在大模型、数字人、具身智能、智能体等多方位进行布局。
5 投资建议:大模型以及垂类线索
从估值的角度看,恒生科技板块均处在历史低位,数据上,截至9月16日,恒生科技的PE-TTM约23倍,处于2020年7月以来32%分位数。进一步关注AI应用重点龙头公司的PE-TTM,其中,阿里巴巴和百度集团分别处于近五年来38%和50%百分位;腾讯尽管处于近五年来84%的分位数,但处于近十年来42%百分位。
更关键的是,我们认为,本轮AI进展较快的互联网龙头公司估值空间,并非简单的修复逻辑,而是AI产业浪潮下的成长逻辑。
结合行业观点,自上而下对港股的AI应用公司进行分类,一方面关注大模型线索,代表性公司有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另一方面关注垂类应用线索,代表性公司有快手、美图、金蝶国际等。
6 风险提示
1、恒生科技的传统业务修复不及预期。假设宏观经济修复力度不及预期,或者互联网平台外卖大战升级,或将影响恒生科技的传统业务修复情况。
2、AI产业进展不及预期。假设AI全球产业进展,或者相关公司的AI业务进展,大幅不及预期,或将影响恒生科技的AI成长逻辑。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为浙商证券科创&海外策略团队设立。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科创&海外策略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的后续解读,内容仅供浙商证券研究所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应当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和解读,浙商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视其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订阅者如因摘编、缺乏相关解读等原因引起理解上歧义的,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浙商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浙商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廉洁从业申明:
我司及业务合作方在开展证券业务及相关活动中,应恪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的规定,遵守相关行业准则,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公平竞争,合规经营,忠实勤勉,诚实守信,不直接或者间接向他人输送不正当利益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