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科创金融生态圈”深入县域

2025-09-19 07:59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李新盛 本报记者 章丽铃

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在基层落地实效如何?以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为例,截至7月末,该县各项贷款余额371.9亿元,较年初增加40.09亿元,同比增长14.02%;其中,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6.51亿元,较年初增加9.56亿元,同比增长48.4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4.46个百分点。

高速增长的数据背后是一系列金融举措。据悉,今年以来,东至金融监管支局指导辖内金融机构深耕科技金融领域,持续深入开展 “千企万户大走访”“访村入企”等活动,积极对接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科技型企业,依托“科创贷”“战新贷”等专属产品精准发力,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

“科创金融生态圈”正在形成

池州市乾峰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乾峰新材料”)是安徽省唯一一家生产芳纶纤维的科技型企业,2024年6月开始试生产,2024年全年营收不足300万元。

邮储银行东至县支行对接后发现乾峰新材料虽然存在营收不高、负债过多等问题,但根据“战新贷”制度,该企业同样也有很多亮点。

邮储银行东至县支行行长吴旭红介绍:一是人才素质过硬。乾峰新材料负责人长期在成熟的芳纶纤维生产企业担任高管,熟悉企业全流程管理,在国内芳纶行业有一定的影响力。二是技术领先。该企业研发团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企业拥有自主发明专利,其中商标权1个、发明专利权2个、实用新型专利6个。三是订单充足。

经调查了解,乾峰新材料生产的芳纶纤维产品属于高科技产品,省内仅此一家企业生产,产品不缺销路,且企业产品应用前景广阔,利润空间非常大。

鉴于以上情况,邮储银行东至县支行组织业务部门与信审部门专业人员到企业实地开展平行作业,与企业主面对面交流,深入车间察看生产工艺,通过详细调查和“看未来”模型,最终决定为企业发放500万元贷款。同时,该支行还为企业办理专利质押,并与企业签订共同成长协议,使知识产权成为主担保模式,企业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效的金融质押物,还可以享受政府专利质押贴息政策。

乾峰新材料只是东至县金融业支持科技产业发展的一处缩影。据悉,为共建科创金融生态圈,东至金融监管支局持续加强与县有关部门对接,建立常态化工作对接联系机制,召开专场科技型企业座谈会、对接会,争取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壁垒。

“我们指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优质、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助力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推出‘科创贷’‘科创e贷’‘战新贷’‘专新贴’等信贷产品,精准支持企业在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流动资金周转等方面的需求,加大对轻资产科技型企业的信用贷款投放;同时,主动升级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配置专项额度,对有信用、有技术、有市场、有前景的企业给予优先支持;为符合授信条件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优化续贷服务,加大信用贷款与中长期贷款供给,全力保障企业融资需求。”东至金融监管支局局长葛小玉介绍。

梯度培育企业 全周期金融陪伴

在助力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中,东至金融监管支局提出梯度培育理念,引导金融机构通过综合方案设计、产品运用、信贷支持等培育起步期企业、扶持初创期企业、伴飞成长期企业、助力高成长性企业、护航成熟期企业。

“一是辅助企业积极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资质,推动科技信贷投放扩大总量,提升‘六类名单’有贷户覆盖率;二是加大区域内科技创新项目、大中型客户对接,确保科技型企业贷款稳步提升。”葛小玉说。

“这两年营商环境的优化,对我们这类科技型制造企业来说,真是‘及时雨’。不仅让我们轻装上阵搞研发,更在关键时刻帮我们跨过了资金难关。”安徽东至县某五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伟感慨。

作为一家专注于精密五金配件加工的制造企业,张伟的公司从最初的小作坊起步,如今已凭借科技创新实力成功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这一路的成长,离不开东至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带来的红利。

最让张伟印象深刻的,是在企业扩大生产的关键节点获得的金融支持。“去年我们计划引进一批高精度加工设备,提升产品精度和生产效率,但300多万元的设备款让我们犯了难,资金短缺成了‘拦路虎’。”张伟回忆。

就在企业一筹莫展时,东至农商银行的金融“村官”主动上门走访,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规划和资金缺口。

“他们没有简单地看报表,而是深入生产车间实地调研,还结合我们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质,量身定制了融资方案。”张伟说。

企业主的感受源于政策滋养。据悉,东至金融监管支局积极对接当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园区管委会等单位,获取招商引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风险补偿、人才培养等最新信息,借助资质申报、补贴申请等优惠政策,推动银行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的同时,实现银企互惠互利,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