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康力电梯26亿遗产落定:子女主动弃权,创始人遗孀接掌股权

2025-09-19 08:01

(来源:WEALTH财富管理)

2025年4月21日,对于康力电梯而言,是个悲痛的日子。公司创始人、原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王友林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享年62岁。

王友林在康力电梯的发展历程中,那可是灵魂人物般的存在,他一手将康力电梯从默默无闻到打造成为行业内响当当的企业。

康力电梯创始人、原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王友林

在王友林离世半个月后,5月5日,康力电梯发布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披露了王友林生前持有的3.59亿股股份的归属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王友林与妻子朱美娟的夫妻共同财产中,一半为被继承人王友林的遗产。而王友林生前并未订立遗嘱,也未与他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其遗产本应由妻子朱美娟、儿子朱琳昊、女儿朱琳懿3人共同继承。

令人意外的是,朱琳昊、朱琳懿自愿放弃对这笔遗产的继承权,最终相关遗产由朱美娟一人继承。继承完成后,朱美娟持有康力电梯股份3.7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7.05%,一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按4月30日收盘价每股7.22元计算,朱美娟继承的股份价值约25.89亿元 。

这一遗产分配方案,在外界看来十分特殊。毕竟在众多民营企业传承中,“子承父业”是较为常见的模式,而此次康力电梯却是妻子接棒。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考量,值得深入探究。

01 白手起家,打造电梯行业传奇

王友林于1963年出生在原吴江县莘塔镇的一户普通农家 。年少时的他,热爱古典文学,对名人传记类书籍爱不释手,书法篆刻也颇为擅长。但命运似乎在求学路上和他开了个玩笑,两次高考失利,让他与大学失之交臂。但王友林骨子里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1979年高中毕业落榜后,他选择复习再考,可还是未能如愿。

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1983年,王友林进入了颇有名气的南汽吴江跃进客车厂,成为一名技术员。在机床的轰鸣声中,他开启了职业生涯。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一年后,厂里有了2个上大学的名额,150多人参与竞争。王友林凭借自身努力,脱颖而出,进入江苏工学院(现江苏大学)汽拖工程系深造。在大学期间,别的同学或许在享受校园生活,他却挑灯夜读,用三年时间完成专业学习,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

1987年,王友林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回到原厂成为技术骨干。然而,1993年,而立之年的他,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当时中国电梯市场被奥的斯、三菱等外资品牌牢牢垄断,国产电梯企业只能在零部件代工等边缘业务徘徊。但王友林从中敏锐地嗅到了商机,毅然辞职,创办了莘塔通用机械厂,起初主要为上海鼓风机厂做零部件加工 。

好景不长,一年后,上海鼓风机厂因改制重组等原因停产,王友林的业务没了着落。但他没有被困难打倒,四处寻找出路,在苏州郊外租下仓库,用赊购的机床开始制造电梯导轨。创业初期,公司员工仅有3至5人,条件十分艰苦。但王友林凭借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产品逐渐打入奥的斯、通力等外资供应链,为后来康力电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

1997年,王友林正式进军整机制造领域,成立苏州康力电梯有限公司,并喊出了“打破外资垄断”的响亮口号。此后,他一路披荆斩棘,2002年组建江苏康力电梯集团,旗下设有多家子公司,带领康力电梯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

从国内首台3m/s高速电梯问世,到7m/s超高速电梯通过认证;从登陆深交所成为上市公司,再到创下六项“世界之最”,王友林用自己的坚持与拼搏,改写了中国电梯产业格局。2000年初,国产电梯还被贴上“低端”标签,王友林力排众议,投入重金研发,与高校共建实验室,攻克了无机房电梯、重载扶梯等核心技术 。2005年,康力电梯推出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3m/s高速电梯,打破了外资品牌对高速电梯技术的垄断。2010年,康力电梯成功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成为国内电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

2013年,张家界天门山景区招标观光扶梯,项目要求在垂直绝壁安装总提升高度340米的扶梯,技术难度极高,日本、欧美厂商纷纷退出竞标。但王友林却迎难而上,带队驻扎工地两年,制订防潮、抗震解决方案,攻克27项技术难关,最终成功打造出16台扶梯组成的340米超长“天梯”,穿过山体。该项目创下六项“世界之最”,被美国《世界日报》称为“中国制造的奇迹”,至今仍是全球山体隧道扶梯的标杆项目 。

到2017年,康力电梯品牌价值达68.65亿元,登上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产品覆盖六大洲,年营业收入超30亿元,员工达5100人。至2023年,康力电梯年营收超50亿元,连续11年入选“全球电梯制造商TOP10”榜单,市场占有率从外资主导时期的不足5%攀升至15% 。

王友林用30余年时间,将一家仅有3人的乡镇小厂,发展成能与外资巨头抗衡的民族品牌标杆,他也当之无愧地被誉为“中国电梯行业破局者” 。

02 营收三连降,企业发展遇挑战

在创始人王友林的带领下,康力电梯确实取得了辉煌成就。不过近年来,公司经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营收下滑较为明显 。

从财务数据来看,康力电梯营收已连续三年下滑。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47亿元;到了2022年,营业收入降至54.47亿元;2023年,这一数字进一步下降至51.67亿元 。

导致营收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电梯行业竞争愈发激烈。随着国内电梯市场逐渐饱和,众多电梯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康力电梯在价格竞争中,面临着较大压力。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对电梯行业影响显著。电梯作为房地产的下游产业,与房地产行业紧密相关。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新建住宅项目减少,直接导致电梯需求减少 。

在这种情况下,康力电梯也在积极寻求转型与突破。一方面,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如智能电梯、绿色节能电梯等,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智能化电梯的需求 。另一方面,康力电梯积极拓展业务领域,除了传统的电梯制造、销售与安装业务外,还加大在电梯维保、旧楼加装电梯等后市场领域的布局 。通过这些举措,康力电梯试图扭转营收下滑的局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03 遗产分配背后,家族企业传承新思考

此次王友林的遗产分配,子女放弃继承权,妻子朱美娟接棒成为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这一模式在民营企业传承中较为新颖,背后有着诸多深层次的考虑 。

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避免股权分散是重要因素。若子女继承股权,未来可能因婚姻、债务等问题,导致家族持股被稀释,进而影响公司决策权的统一。将股权集中在朱美娟手中,能确保家族对公司的控制权稳固,在重大决策上保持一致,有利于公司稳定发展 。

在企业传承方面,其实康力电梯早已有所布局。2024年3月,王友林就因考虑公司长远发展及战略安排,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由儿子朱琳昊接任 。女儿朱琳懿也担任公司副总经理。也就是说,在企业管理层面,二代已经开始“掌权”。

此次股权集中在母亲朱美娟名下,形成了一种“母子共治”的格局。朱琳昊、朱琳懿通过职位掌控公司运营,母亲持股为他们提供“权力背书”,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又能发挥二代在企业管理上的能力 。

从税务角度考虑,股权继承涉及高额税费。或许也是为了降低未来遗产税成本,从家族财富传承的角度,做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安排 。

朱美娟其实也并非首次涉足企业管理。天眼查显示,她长期担任康力子公司法定代表人,并参与多家关联公司管理,有着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堪称公司的“隐形操盘手” 。此次接手股权,对她而言,虽然是巨大的责任,但凭借其过往经验,也有能力应对公司经营中的诸多挑战 。

这一遗产分配案例,也反映出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开始尝试去家族化治理,二代以职业经理人身份介入管理,淡化“血缘色彩”,这样有利于吸引外部优秀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将持股集中于父母一代,能有效隔离二代可能面临的婚姻、债务等问题对股权结构的冲击,降低家族企业的经营风险 。

王友林的离世,对康力电梯而言是一大损失。但他留下的企业与独特的遗产分配模式,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考。在未来,康力电梯在朱美娟及二代的带领下,如何应对行业挑战,延续企业辉煌,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这一遗产分配模式,也为众多面临传承问题的民营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 。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