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美妆头部集团集体冲刺“A+H”

2025-09-18 15:38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方良

近日,可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可孚医疗,股票代码:301087)发布公告称,已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下称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

这意味着,可孚医疗不日将赴港上市,并冲刺“A+H”股。

据青眼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至少有4家美妆相关企业启动“A+H”双地上市计划,美妆“A+H”股迎来热潮。

可孚医疗赴港上市

旗下修复贴销量超1亿片

公开信息显示,可孚医疗成立于2007年,2021年在深交所上市。该公司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终身信赖的医疗健康产品和一站式解决方案,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个人健康管理的企业。

据了解,可孚医疗旗下业务主要包含健康监测、康复辅具、呼吸支持、医疗护理及中医理疗五大领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于2024年按国内收入计,可孚医疗在中国所有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中排名第二。

早在今年7月,可孚医疗即发布公告称,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 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此次是该公司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资料(即招股书)。因此,这也是该公司继202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后的第二次IPO。

▍

截自可孚医疗公告

根据公告,2022至2024年,可孚医疗的营收分别为29.77亿元、28.54亿元、29.83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14.96亿元,同比小幅下降4%。

截至目前,可孚医疗旗下拥有“可孚”“健耳听力”“吉芮医疗”“背背佳”“颜本舒”“氧立得”等多个品牌,其中,“颜本舒”主打美容修复领域。

根据颜本舒品牌官方微信号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5月26日,可孚医疗举办了颜本舒品牌战略发布会并发布3款重磅新品。据介绍,“颜本舒”以透明质酸钠和重组人胶原蛋白为核心成分,已构建覆盖洗、敷、喷、涂及美容仪等产品矩阵,其中明星产品透明质酸钠修复贴“小蓝膜”在线上的销量已突破1亿片。

▍

截自“颜本舒”微信公众号

根据可孚医疗公开披露的信息,该公司赴港上市的三大背景原因分别为:一是,在政策层面,当前国家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港股上市符合政策导向,有利于公司国际化发展;二是从市场环境来看,港股市场国际化程度高,能为企业提供优质的融资平台;三是从公司战略角度出发,搭建H股平台是推进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公司海外业务拓展能力、优化跨境并购的资本运作效率。

因此,此次冲击港股IPO,被视为可孚医疗深化全球化布局、应对行业竞争的关键一步。

美妆行业迎“A+H”热潮

事实上,自2025年以来,“A+H”两地上市的模式就开始持续升温。不止是深耕医疗器械领域的可孚医疗,在美妆领域,也同样有多家A股公司集体官宣要冲击“A+H”股。

据青眼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至少有4家美妆相关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将筹划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 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其中不仅包含了品牌商,还有美妆TP商和原料商企业。

具体来看,这4家企业中,成立时间最早且最早在A股上市的企业为天赐材料。公开信息显示,天赐材料成立于2000年6月,于2014年1月23日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目前,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两大板块。其中,天赐材料生产的日化材料主要有表面活性剂、硅油、水溶性聚合物、阳离子调理剂、有机硅及橡胶助剂材料等系列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天赐材料还是亚洲第一大“两性表面活性剂”生产商。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亚什兰、拜尔斯道夫等均是天赐材料旗下客户。

而上市时间最晚的则是另一家原料企业华恒生物。据了解,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2021年4月22日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是4家企业中唯一登上科创板的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华恒生物是国内合成生物领域的头部企业,主营业务为生物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涵盖氨基酸系列、维生素系列,以及生物基新材料等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中间体、日化护理等众多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华恒生物以可再生葡萄糖为原料厌氧发酵生产L-丙氨酸的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其L-丙氨酸的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同属于上交所的则是稳坐国货美妆上市企业“头号交椅”的珀莱雅。该公司于2017年11月15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是中国美妆企业中较早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之一。上月,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的同日,珀莱雅正式宣布筹划冲击“H”股,并由此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若羽臣则是美妆TP(电商服务商)A股公司中,首个冲刺港股的企业。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并于2020年9月25日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开信息显示,若羽臣已在电商和消费领域持续深耕十余年,业务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客户包括宝洁、强生等百余个国内外企业和品牌。

可以看到的是,上述4家企业均是细分领域的龙头。

目前,从这4家企业冲击H股的进展来看,珀莱雅和天赐材料属于公司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发行 H 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议案》;华恒生物和若羽臣则是在公司通过审议后,已发布了“H股发行并上市后适用”的各类细则及管理制度,如公司章程、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等。

目前,这4家企业均暂未发布赴港上市的招股书。

通常,业绩是企业冲击港股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青眼也对上述4家企业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进行了梳理。其中,珀莱雅、若羽臣、天赐材料3企业均录得了营收、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长。而华恒生物虽然录得了超46%的营收增长,但其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23.26%。

整体来看,这4家企业中,若羽臣在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增速及归母净利润增速均为最高,分别为69.55%和85.6%。不过,该公司也是4家企业中,上半年营收金额最低的企业,增长空间较大。

8个月融资超1200亿元

港股是美妆公司全球化“跳板”

据了解,香港市场作为最早与A股建立互联互通机制的境外市场,也是目前互联互通覆盖范围最广的市场。两地市场经过30余年努力,逐渐完善了如今顺畅的“A+H”路径和生态。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今年已有11家A股公司登陆港股,“A+H”公司总数增至161家,另有逾50家A股公司正排队港股IPO。另据重庆商报不完全统计,仅今年8月,就至少有28家A股上市企业披露筹划赴港上市计划。港股融资市场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还公开表示,“今年前8个月,港交所新股融资总额达134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31.68亿元)。从融资结构看,A+H上市模式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上半年中贡献了总融资额的七成,成为推动港交所IPO市场活跃的核心动力。”

事实上,企业纷纷奔赴港上市,也与今年港交所IPO新规有关。据悉,其中特别放宽了“A+H”股公司的上市条件,包括降低公众持股比例、加快备案审核等。此外,今年8月1日,港交所还将“A+H”上市发行人的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降至10%,或相应市值达3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7.47亿元)即可,这也降低了企业上市的门槛。因此,政策红利的释放,也为A股企业冲击H股创造了有力条件。

另不可忽视的是,港股热潮的背后,还有一个深层的驱动因素,即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毫无疑问,在面对产业链重构、技术竞争加剧及国内市场增量放缓等挑战之下,出海也成为了不少中国企业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必选战略,美妆领域亦然。

可以看到的是,上述4家美妆相关A股企业在发布筹划H股上市的公告中均提及了,冲击“A+H”股的核心原因之一即在于加快发展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可以说,港股就是美妆公司全球化的重要“跳板”之一。

譬如,珀莱雅在公告里披露,其赴港上市原因系“加快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发展,增强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天赐材料也同样表示,是为了“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满足海外业务的持续发展需要和提质增效要求,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实力”。

对此,有资深行业人士曾接受青眼采访时表示,“港股的国际化程度高、境外投资者基础稳健,有助于企业融资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能见度,特别适用于有出海计划的国货美妆品牌。”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在“A+H”一片火热之下,或将有更多A股美妆相关企业向港股发起冲剂,而这也势必为中国化妆品走向全球打下坚实的基础。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