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东方证券:景区有望普及登山机器人 提升衍生消费

2025-09-18 14:22

东方证券发布研报称,登山机器人(亦称外骨骼机器人)基于仿生关节与智能驱动技术,可为登山者提供体力辅助。目前行业处于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前期阶段。登山机器人主要采用租赁模式,收费标准因景区而异。除直接租赁收益外,该设备还显著激发衍生消费——约78%的租赁用户会额外购买运动数据分析服务,43%产生定制登山装备购买意愿。这种“硬件-服务-数据”消费闭环有效推动景区由“过路经济”向“停留经济”转型。

东方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国内山岳景区积极拥抱登山机器人

登山机器人(亦称外骨骼机器人)基于仿生关节与智能驱动技术,可为登山者提供体力辅助。

目前行业处于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前期阶段:1)泰山景区作为国内首个大规模应用该技术的景区,2025年1月底首次投放10台设备,3月已增至100台且已有3000名游客体验该服务,并计划“十一”前实现5000台运营规模。2)峨眉山景区计划以徒步登山为核心,结合外骨骼机器人推出“科技登山套餐”,延伸住宿、餐饮等二次消费。3)黄山景区在此基础上还在救援及环卫工作中配备该类设备,有效提升高负荷作业能力,整体响应“智能装备+文旅融合”的政策导向。

景区可借此开辟新增收入曲线,提升衍生消费

对游客而言,一方面客户体验因登山过程更轻松、更具科技感和个性化而大幅增强,另一方面因体力节省(以泰山中天门到南天门路段为例,使用登山机器人后,原本需要3小时的路程缩短至1.5小时,体力消耗减少30%)而有更多精力进行其他项目消费,有望明显提升在餐饮、演艺、游乐和文创等方面的二次消费,提高整体客单价。

对景区而言,携程数据表明,2025年一季度标注机器人体验的景区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17%,其中18-30岁年轻用户占比73%,能作为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营销亮点。此外,对扩大客群范围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吸引老年人和体力较弱群体,从而扩大市场覆盖面。

经济效益方面,目前登山机器人主要采用租赁模式,收费标准因景区而异。以恩施大峡谷为例,其计划定价为30-40元/小时,单台设备每日若运行8小时可带来240-320元收入。泰山景区24年客流约800万人,当前百台设备如全部满负荷运营,日收入可达2.4-3.2万元,月收入约72-96万元;随规模扩展至5000台,年收入理论潜力将达3-4亿元,成为公司业绩的关键增长点。除直接租赁收益外,该设备还显著激发衍生消费——约78%的租赁用户会额外购买运动数据分析服务,43%产生定制登山装备购买意愿。这种“硬件-服务-数据”消费闭环有效推动景区由“过路经济”向“停留经济”转型。

景区在应用推广登山机器人过程中仍具备长足改善空间

1)目前设备重量虽已优化至1.8公斤,但仍需进一步轻量化;续航时间约3-5小时,应对全天高频租赁仍显不足。2)用途有待拓展,且在复杂地形及人流量大时响应灵敏性与运动适配精度亦有待提升,例如泰山实践中已发现机器在前行阻滞时会出现助力不同步的问题。不过,技术迭代持续进行——例如肯綮科技已进行超百次产品优化。尽管面临技术挑战,但登山机器人通过提升体验、扩大客群和创造收入,正成为山岳景区实现差异化竞争和价值增长的重要创新工具,其长期发展价值值得持续关注。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基于前述分析,登山机器人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单一的体力辅助,更为全面提升游客体验、优化景区服务能力的关键工具。未来行业发展重点将集中于构建无障碍旅游场景(如适老化服务、家庭旅游)和增强景区科技竞争力,通过缓解游客体力瓶颈、延长停留时间、激发二次消费等方式,显著提升客户满意度并形成差异化优势。相关标的:长白山(603099.SH)、黄山旅游(600054.SH)、九华旅游(603199.SH)、峨眉山A(000888.SZ)。

风险提示

景区外骨骼应用仍面临地形适配性、高运维成本、用户安全责任及行业标准缺失等风险,可能影响商业化进程与投资回报,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