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入通之后,汽车销售界的“拼多多”涨疯了!

2025-09-18 14:5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价量齐升,港股正式全面迈进大牛市,感觉回到了当年遍地黄金的好日子。

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新消费明显回调,上周把新入港股通的标的梳理了一遍,发现喜相逢集团(2473.HK)很有意思,势头很猛。

上半年走势凶猛的泡泡玛特和老铺黄金,走的都是所谓的高端路线,品牌打法是从上到下,明星引流,大众效仿,商品单价明显高于同行一大截,主流消费人群是高消费都市白领。

随着它们股价飙升,大家开始也对泡泡玛特和老铺黄金们产生过质疑,市场需求真的真么大吗?毕竟这几年奢侈品在中国的销售都连年下滑,因为在中国做消费,高端路线走不通,必须得下沉。前些年但凡走消费升级路线的品牌,基本上都死了,只有抓住下沉市场的拼多多,绝处逢生,一飞冲天。经济压力越大,消费越低迷,拼多多业绩就越猛。

研究了一下喜相逢集团的逻辑,这不是汽车界的拼多多和雪王嘛!

当年拼多多是怎么崛起的呢?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用密集渠道触达长尾用户,靠供应链直连降低成本,以普惠方案激活刚需

大家刷短视频就可能会有一个问题,很多看起来很low的视频,为何粉丝和点赞这么多啊,因为这群人才是中国的主流人群,占比90%左右。谁抓住了这些人,谁就能在中国立于不败之地。

拼多多是这样,喜相逢集团也是这样。如果不了解这群人,你很难理解这都在年代了,为何汽车行业还会如此蓬勃发展呢?

给大家指一条路,你打网约车的时候,问一下司机,他们的车是谁的。调研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个市场规模是真大啊,当然竞争也激励。

而喜相逢集团的玩法是,它复刻了拼多多“下沉普惠” 逻辑,击穿传统汽车服务壁垒。

01 用户层:锁定 “被传统服务遗忘的人”

正如拼多多服务下沉市场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喜相逢集团聚焦传统金融覆盖不足的长尾人群”—— 三线及以下城市20-40 岁中低端购车者、网约车司机、小微企业主。

通过“一成首付低月供(万车源月供仅1200元)到期可购可换” 以租代售” 方案,将购车门槛从全款10 +”拉至首付5000+”,如同拼多多将大牌商品” 变成9.9元包邮,激活下沉市场2.3 亿潜在购车需求(2025 年三线及以下汽车增量市场占比达61%)。

02 渠道层:“农村包围城市” 的网点密植

拼多多县域电商节点的布局逻辑,喜相逢集团2025年中期已建成110家直营网点,覆盖80%县级行政区,规模是头部同行的2倍,相比之下,头部企业仅覆盖40%县域。而且,喜相逢集团还重点深耕华东、华南县域,如盐城、南通等新能源增速超80%的区域。

这种毛细血管式” 渠道,解决了传统4S县域渗透率低、客流转化率仅12%” 的痛点—— 喜相逢县域客户转化率达35%,是行业平均的近2倍,如同拼多多在县域的团长网络,实现家门口的汽车服务

其实,但凡研究过商业模式的人都知道,拼多多和喜相逢集团这种策略生命力很顽强,很多公司也都想做类似的事情,为何都做不成呢?因为这个模式的背后是,强大的供应链管理,以及赚别的钱。

拼多多靠直连工厂砍掉中间环节降本,喜相逢则通过深度绑定主机厂构建供应链壁垒,形成采购价差定制化服务的双重优势。

01 直采降本:批量采购拿 “工厂价”

拼多多横空出世的时候,大家都想不明白为何拼多多的商品就是比其他平台便宜?因为拼多多的成本就低,很多商家都是直接对工厂。

喜相逢集团也类似,它已经与吉利、东风、一汽等头部主机厂达成战略协作,不仅获得专属车源(如吉利为其定制10-15 万区间代步车型,占下沉市场销量的60%),还凭借年采购量超万台的规模,拿到比传统经销商低8%-12% 的采购折扣。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折扣,这部分采购价差” 贡献了公司28%的利润,如同拼多多的百亿补贴背后的工厂直供成本优势,最终将实惠传递给用户。

同样都是租赁,同款的车型,喜相逢的租金就是比传统租赁低15%,这是天然的优势。

02 定制化协同:从 “卖车” 到 “造金融产品”

当年淘宝横空出世,开启了中国电商行业,最核心的一步是什么?搞了支付宝这个平台,解决了做生意最难的一块:信任。

喜相逢集团也在做类似的事情,不过它解决的不是支付的信任问题,而是贷款的信任问题。

它联合汽车厂商,开发专属金融方案,比如公司与吉利智慧普华合作低息租赁产品,解决下沉用户信用不足、贷款难” 的问题。

例如,针对网约车司机群体,推出租金抵扣购车款” 的定制方案,实现租车即攒钱,目前已管理超万台网约车车队,出租率稳定在92%

这种主机厂场景化金融” 的模式,如同拼多多为工厂定制爆款单品,精准匹配用户需求。

介绍喜相逢集团的商业模式之后,我们接下来看看它的财务表现和赚钱方法。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拼多多有一个商家,它工厂直销,售价就是成本价,一分钱不赚,出货量极大,基本都快卷死其他同行了。所以很多人都纳闷,你成本价卖,到底靠什么赚钱呢?研究了之后发现,它赚的是快递包装上的广告费,每年300万左右,至于商品,真的是一分钱不赚。

看了之后有一个感触是,大家的赚钱方式真的五花八门。它有工厂,看起来是赚实业的钱,实际上它赚电商的钱。你说它赚电商的钱吧,它真的又不赚一分钱,而是赚流量的钱,赚广告的钱。

喜相逢集团和拼多多也都是这样赚钱的。传统融资租赁公司80% 利润依赖资金利差,如同早期电商仅靠进销差价”盈利

喜相逢也赚广告、佣金C2M 的钱,这种非利差收入占比达58%,所以抗周期能力显著。

回到投资逻辑上,我们需要看什么?

1、长期投资看市场空间。喜相逢集团像Temu出海一样,把中国下沉模式复制到全球蓝海,空间巨大。

如果观察最近中国企业的玩法就发现一个现象,只要在国内能卷赢的企业,出海之后基本上都是砍瓜切菜,咔咔乱杀。拼多多、抖音这样,喜相逢集团也这样。

拼多多靠Temu 中国供应链下沉逻辑” 复制到海外,喜相逢则依托一带一路,把汽车租售下沉模式” 推向全球新能源租赁蓝海。

根据估算,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市场规模预计达850亿美元,年增速23.5%,其中东南亚、中亚,如乌兹别克斯坦等,因政策补贴基础设施完善”,增速超30%

当年Temu 切入海外低价电商时候也这样,眼前都是机遇,一片蓝海,竞争少、需求旺。

它出海的策略是什么呢?跟随“一带一路”政策,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子公司,复制国内直营网点主机厂绑定” 模式:

一方面承接中国车企出口的车源(如比亚迪PLUS),提供租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亚商用车需求,推出新能源货车租赁方案

2025 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已达3800 万元,全年预计突破8000 万元,2026 年目标销量万辆,如同Temu快速起量,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看到了没?你以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就赚个制造业费用啊,还赚服务业费用呢。

最后,再强调一遍,它的市场空间有850亿美元。对比一下,现在炒的火爆的PCB啊、液冷啊、机器人Peek材料啊,他们的市场空间才几个钱?然后再看看他们的走势。

2、短期投资看时机和催化。当下正处于消费复苏的起点,以及行业变革期,预期差巨大。

投资就是,先信先赚钱。虽然有些人已经开始高切低,从科技切到了消费,但是大多数人还不信消费能够复苏。

从经济周期看,当下就是消费复苏的起点,往后的消费不可能再差了,只会越来越好。相应的,包括汽车租赁行业在内的所有消费都会复苏。

当然,具体到这个行业,也有一些利好。现在,融资租赁行业监管环境从"强约束"转向"促发展",国家明确支持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与融资租赁企业合作,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025年,超过10家汽车厂商探讨与租赁购车企业合作。当然,受益最大的就是喜相逢,因为它是头部品牌,所以成为了核心合作目标,这进一步推动公司在车辆采购成本、残值处理等环节形成闭环。

总结一下:

港股主题轮动,这虽然是牛市的一个特征,但是背后更多的是行业逻辑,以及公司质地。作为汽车销售界的拼多多,而喜相逢集团的表现确实不错。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