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18 16:54
一、整体经营情况回顾:
(一)财务数据回顾:25 年上半年整体行业业绩同比下滑;25Q2 环比改 善,海外&创新类资产韧性十足
本文如无特别说明,上市公司经营数据均来自 wind 数据。从 A 股医疗器械整体板块 数据来看(已经剔除新冠相关个股),25 年上半年,A 股医疗器械整体板块(剔除 受新冠影响企业)数据略有下降,在宏观环境影响下,国内业务下游需求端持续有 承压状态,单季度间实现边际改善;国际业务相对稳定,部分企业迎来海外市场去 库存拐点,逐步迎来供需常态化状态,相关供应链企业实现业绩修复。同时,根据 wind,25 年上半年行业整体费用率相较于 24 年上半年维持一个稳定的增速,我们 预计企业已经实施了一定程度的降本增效的措施,有效为后续业绩修复做准备。 出海:根据wind数据,25年7月,当月整体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达15亿元人民 币,同比增长12.3%;25年1-5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长6%,维持扎实增速。当前国际 环境复杂且多变,尤其对美业务充满不确定性,出海业务需持续观察关税等相关法 规的调整。
A 股医疗器械重点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在 24 年实现 636.92 亿元,同比 2023 年增长 18%,海外市场终端及渠道逐步完成库存消化,24 年企业恢复常规增长状态;25 年 上半年,A股医疗器械重点公司海外业务收入整体实现 268.62 亿元,同比增长 11.7%。 除主要以出口的低值耗材企业外,25 年上半年,高值耗材海外收入超 10 亿元的企 业有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楚天科技、蓝帆医疗;接近 10 亿元的海外收入企业有新 产业、东富龙、三诺生物、中红医疗。
数据表现来看,根据 wind,25Q1,A 股医疗器械板块(剔除受新冠影响企业)整体 收入同比下滑 3.5%;A 股医疗器械板块(剔除受新冠影响企业)整体净利润同比下 滑 10.9%;A 股医疗器械板块(剔除受新冠影响企业)整体行业毛利率为 48.4%, 较 24Q1 同比下滑 1.6pct;A 股医疗器械板块(剔除受新冠影响企业)整体归母净 利润率为 17.60%,较 24Q1 同比下降 1.40pct。 根据 wind,25Q2,A 股医疗器械板块(剔除受新冠影响企业)整体收入同比下滑 3.7%,略有下滑;A 股医疗器械板块(剔除受新冠影响企业)整体归母净利润同比 下滑 24.20%;A 股医疗器械板块(剔除受新冠影响企业)整体行业毛利率为 48.6%, 较 24Q2 同比下滑 2.40pct;A 股医疗器械板块(剔除受新冠影响企业)整体归母净 利润率为 15.90%,较 24Q2 同比下降 4.30pct。25Q2,A 股医疗器械板块(剔除受 新冠影响企业)整体营业收入环比 25Q1 提升 8.2%,归母净利润环比 25Q1 下滑 2.2%,预期下半年趋势仍将保持环比改善,业绩有望迎来修复。
从A股主板&创业板主要企业数据来看,25Q2环比增速逐渐恢复。根据Wind,25Q1 和25Q2,A股主板&创业板医疗器械板块整体收入分别同比下滑4.90%、7.10%;板 块整体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31%、-1.98%;板块整体行业毛利率分别为 45.70%、45.70%,较24Q1、24Q2分别同比下滑1.80pct、2.80pct。根据wind,25Q2 业绩环比有所改善,25Q2整体收入环比增加4.90%,归母净利润环比增加4.90%。 费用结构看,25H1费用结构维持一个稳定状态,25Q2的销售费率较24Q2、25Q1同 比及环比分别略增0.7pct、0.7pct。
从 A 股科创板医疗器械板块主要企业数据来看,24Q2 数据增速放缓。根据 Wind, 25Q1 和 25Q2,A 股科创板医疗器械板块整体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 2.30%、10.00%; 板块整体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上升 5.7%、17.9%;板块整体行业毛利率分别为 59.30%、58.50%,较 24Q1、24Q2 分别同比下滑 1.30pct、2.80pct。费用结构看, 行业整体费率保持稳定状态。
从港股整体医疗器械板块主要企业数据来看,25H1 业绩增速有一定的提升。根据 Wind,25H1 港股医疗器械板块整体收入同比增速为 4.9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 12.4%,归母净利率 11.2%,归母净利率同比提升 0.7%;板块整体行业毛利率为 55.0%,较 24H1 同比下滑 0.80pct,维持稳定状态。港股器械板块的业绩回暖,我 们预计得益于港股流通性的恢复及多数港股创新类资产逐渐显现其未来价值性。根 据 wind,费用结构上看,整体港股行业费率结构呈下降趋势,各家企业做到了降本 增效的措施。
(二)创新:创新引领未来,核心企业研发投入持续高企
医疗器械中创新是催化医疗器械企业未来发展的最大动因之一,既可以增厚业绩也 会被给予更高的估值。创新分为两类,创新大单品和迭代式创新,创新大单品可以 帮助企业开辟下一增长曲线,而迭代式创新在医疗器械中相对更多,这类创新一般 可以把适应症所拓展亦或者安全性提升,或是是针对医生端降低操作难度等,也可 帮助企业拉高未来业绩预期。而跟踪创新最直接的两个指标就是研发投入以及相关 产品的研发进展。 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等设备、IVD 类公司研发费用绝对额较高,22-25H1 研发费用绝对额排前 10 的企业,其研发费用均在 12 亿元以上。根据 Wind,从研 发费用绝对额来看,2022-2025H1, A 股医疗器械重点企业中,迈瑞医疗研发费用 最多,达到 116.27 亿元,其次是联影医疗 55.63 亿元,接着是乐普医疗 30.01 亿 元,安图生物、楚天科技、华大基因、鱼跃医疗等研发费用也较高;22-25H1 研发 费用绝对额排前 10 的企业,其研发费用均在 12 亿元以上。
25H1,万孚生物、新产业、开立医疗新进 A 股研发前十。根据 wind,25 年上半年, 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鱼跃医疗、安图生物等企业仍然维持较高的研发费 用,分别为 16.07 亿元、7.66 亿元、3.95 亿元、2.50 亿元。
港股重点医疗器械企业中,根据 Wind,2022-2025H1 威高股份研发费用总和最高 (20.80 亿元)、依次微创机器人-B(17.22 亿元)、启明医疗-B(15.14 亿元)、 微创医疗(10.88 亿元)、沛嘉医疗-B(9.86 亿元),其余各家 4 年整体研发费用 总和也较高。 我们观察到,根据 wind,22-25H1,港股器械耗材类企业依靠其创新能力,不断投 入研发费用布局管线;22-25H1 港股板块重点医疗器械企业研发费用前十名中,有 8 个是耗材类企业,且 25H1 港股板块重点医疗器械企业研发费用前十名中,也有 8 个耗材类企业。因此,我们预测 25 年下半年及未来将有港股耗材类企业创新产品入 局市场收获业绩的效益体现。
二、设备:整体板块营收增速放缓,但景气度依旧高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