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业内专家共议AI时代下影视创作新范式

2025-09-18 13:38

  本报讯(记者路艳霞)9月16日下午,2025北京文化论坛“破界共生: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平行论坛的首场专业沙龙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庆成宫举行。

  本场沙龙由北京市文联、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承办,以“数智未来,影创新生——AI时代下影视创作新范式”为主题,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马平、猿动力泛娱集团董事长陆川、灵河文化创始人兼CEO白一骢、与光同尘联合创始人兼CEO陈发灵、《四味毒叔》创始人谭飞等业内专家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AI技术与影视创作的深度融合与未来发展。

  AI技术在科幻构想、文化创新、国风动画等维度有着怎样的强势表现?沙龙特别设置的AI超级观摩环节,播放了一段精彩纷呈的AI生成影视作品集锦,博纳影业《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快手可灵AI与星芒短剧出品的《新世界加载中》、北京卫视春晚AIGC短片《生肖今晚要换班》、与光同尘《有山灵》《传武》等多部国内顶尖AI影视作品皆在其中。

  沙龙聚焦AI技术对影视工业全流程的革新。马平说,当前影视行业中,包括传统制作链条都开始使用AI技术,以《只此青绿》为例:“传统方式需要一个小组工作一周的镜头,通过AIGC技术只需一人半天就能完成,不仅实现降本增效,还简化了创作沟通流程。” 陆川则从创作角度分享了AI带来的变化:“AI为电影人重拾了创作的本真与勇气,像给猎人一把弓箭,让创作者从‘手撕猎物’的困境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度,以更低成本、更无畏的心态去追寻内心的影像表达,拥抱艺术创作的无限可能。”

  谈到未来发展趋势,白一骢强调:“AI不仅是影视创作的高效辅助工具,更是拓宽行业产值、激发产业新活力和发展空间的重要推动力。”陈发灵认为,科技的发展有效赋能了文化的传播。通过AI技术让古画“动起来”,使更多人感受到中国文化底蕴。他强调“文化是根,科技是翅膀”,通过技术的力量,文化得以转化为更轻便、更易传播的影像形态,推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助力中国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受众。

  沙龙主持人谭飞在总结时说:“从AI重塑流程的‘破界’实践,到催生新语言、新审美的‘立新’探索,最重要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我们如何以人为本地运用技术,回归创作本质,通过科技更好地激发原创力。这才是‘破界共生’真正意义所在。”

  据悉,作为2025北京文化论坛“破界共生: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平行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沙龙成功拉开了系列活动的序幕。该论坛还将继续围绕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主题,举办多场专业交流活动,持续为推动文化原创力的发展贡献智慧与方案。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