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18 11:02
(来源:ETF和LOF圈)
摘要:
2025年三季度以来债市整体呈疲弱震荡态势,十年国债收益率逐步上行,期间主要受两重因素扰动:先是“反内卷”政策推升商品价格引发通胀预期,后是股市上涨触发“股债跷跷板”效应,近期收益率进入窄幅震荡区间趋于平稳,同时收益率曲线呈现罕见的“熊陡”特征。信用债表现相对抗跌,资金面自年中后持续宽松,市场杠杆回升至历史中枢水平。
海外层面,美联储政策是影响债市的核心变量。当前美国经济缓慢走弱,通胀受关税冲击有限,劳动力市场则明显恶化,美联储已释放更关注就业的信号,同时放宽了宽松相关限制,预计下半年仍有多次降息空间,这为国内央行的宽松创造了条件。
国内方面,7月社零、固投等经济数据边际走弱,出口虽面临多重压力,但依托自身产业优势仍有望维持稳定。下半年经济整体承压,增速或低于全年目标,物价方面CPI短期承压、年末有望回正,PPI则摆脱低位为信心修复提供支撑。政策端,财政政策以提前发债为主,今年后续融资节奏或将放缓;“反内卷”政策向法治化、市场化推进;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宽松虽有空间,但受金融稳定因素制约,预计下半年或通过重启购债等方式提供长期流动性。
展望债市,当前收益率处于中性偏低位置,央行态度制约下行空间,后续需关注“央行宽松+政府债增发”的政策组合拳窗口。
投资工具上,$十年国债ETF(511260)配置价值突出。该ETF不受公募基金赎回费新规影响,具备费率低、持仓透明、交易便捷等优势,历史收益稳定且2018-2024年间每年均实现正收益,对比短久期国债、三十年国债、政金债及个券等品种更具均衡性,作为跟踪债市基准的工具,是债市底仓配置的优选。
正文
近期债市回顾
王天丰:三季度以来债市走得比较疲弱。从7月初到现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基本上十年国债的收益率是在不断震荡调整的过程当中。从7月初大概1.63%的水平上行到了最新大概1.78%的位置,上行了大概15个BP。
回顾这一轮行情,应该说有两个接连不断的利空。首先是反内卷,在7月中下旬的时候,反内卷带来了大宗商品的价格暴涨。对于债市来说,商品的暴涨带来了通胀预期的升温,利率有了比较显著的上行。但是在7月底的时候,政治局会议使得整体大宗商品暴涨的炒作降温,反内卷告一段落,债券利率得到了恢复。紧接着到了8月份,又迎来了股市的无回调上涨。在这一轮无回调上涨当中,债市因为股债跷跷板的影响,其实依然是处在调整状态当中。在最近的两个星期里面,应该说十年国债收益率就是在1.74%到1.79%这个比较窄幅的区间去震荡,走得是比较平稳。
从收益率曲线的走势来看,应该说比较罕见。我们上次分享的时候讲到,从二季度末到现在,收益率曲线走的是一个熊陡的格局。这个熊陡格局在我们国家的债券市场历史上来说是比较罕见的,一般来说就是“熊平牛陡牛平”这样的循环,熊陡则是比较罕见的。
熊陡一般来说在债券市场交易当中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稳定,但是经济增长预期、通胀预期发生了变化。我们看到前面两个事件:一个是商品市场的影响,另外一个是股票市场的影响,都对中长期的增长和通胀预期带来了影响。那么,债券市场就出现了熊陡的走势。应该说,在整个三季度行情当中,其他市场的影响更加重要一些。债市本身比较关注的基本面、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应该说边际的变化并不大。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信用债的走势。年初以来的信用债走势也是偏震荡的,信用利差从年初到现在应该说还是处在一个缓慢下行的过程当中,而信用债的收益率上行的幅度相比利率债来说还是比较有限。
从资金和杠杆的情况看,今年以来央行只进行过一次货币政策宽松,但是在资金面我们看到在3月份之后资金利率就在不断的宽松。不管是R007还是DR007都呈现一个趋势性转松的状态。从银行间杠杆水平来看,伴随着比较低的资金利率,其实市场杠杆利率水平也是在水涨船高。现在是回到了历史中枢的水平,相较于比较高的像2017年下半年还有去年年底还是偏低的状态。
我们接下来分海外和国内两部分,讲一讲我们对于经济政策以及最终对市场的看法。
海外政策怎么看?
首先我们看一下美国这边的情况,应该说美国经济还是处在一个缓慢走弱的过程当中。与此同时,通胀有关税带来的冲击,劳动力市场也在逐渐地恶化。在这个过程中,美联储处在一个继续宽松的道路上。如果是展望未来,下半年这四个月时间我们认为美联储应该是有大概三次的降息。
从现在来看,最主要的影响还是在于劳动力市场。通胀尽管对于降息有所阻碍,但现在来看并不是核心的矛盾,因为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核心CPI和核心PPI总体的上涨是比较有限的。市场比较担忧的关税推动通胀快速上行这件事情,从4月份到现在已经有四个多月的时间,到现在都还没有看到数据上的反应。反而是我们看到核心的通胀基本上保持稳定,也就是说通胀对于货币政策宽松的影响是逐渐减弱的。
根据美国主流券商的预测,应该说目前通胀传导已经完成了一半的水平。如果目前通胀已经传导了一半,剩下一半对于通胀的影响也是偏一次性的。本质上还是因为美国整体需求比较有限,这也和劳动力市场数据能够相印证。所以说没有办法顺利地把价格从上游传到中游再传到下游,中游的零售商要承担这个过程中主要的成本,反而消费者这一边,也就是CPI的上涨幅度会比较有限。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劳动力市场,美国的劳动力市场还是处在一个缓慢走弱的状态里面。我们看到最新一期8月份的非农数据下修了,8月份的非农出现了2021年1月份以来将近四年多时间的第一次负增长。另外,8月份的非农本身也是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只有2.2万人,市场预期是有5.6万人。从这两个数据来看,美国的非农是走弱的。
在失业率或者失业人数这边,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空缺数和失业人数之比在最新一期的非农公布之后已经回到1%以下。也就是说,美国在经历了大概4年的劳动力市场繁荣之后,现在终于进入到了一个均衡偏松的状态里面,也就是说劳动力的供给略大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这个转变非常关键,因为它是美联储比较看重的指标。我们来看美联储的双重使命:通胀和就业,应该说现在通胀离2%还有一些距离,但是比较稳定的。而且我们看到即使是在有关税这样大的利空影响之下,美国通胀上行其实比较有限,劳动力市场那边反而是在不断发出预警的信号。所以我们判断美国会比较快地进行货币政策宽松。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8月份的杰克逊霍尔会议。应该说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面,美联储还是做了一些比较有倾向性的表述,很明确地说“风险平衡似乎在发生转变”。也就是说,他要更关注失业率和其他劳动力市场指标,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更加关注通胀。
框架这边我们比较关注一点就是平均通胀的目标删除。这个目标是在上一个五年,2020年的时候成为美联储的目标之一,就是用平均通胀率来控制通胀。换言之,我们现在的通胀水平持续的高于2%,为了让公众把自己的通胀预期锚定在2%,我们就不应该在通胀一达到2%的时候就撤去收紧政策,而是应该让一段时间的平均通胀达到2%,我再撤掉紧缩的政策。
但从2023年到现在,我们并没有看到美联储自己在遵循这样的操作守则。从最新的CPI数据来看,都没有掉到2%以下,但是美联储其实在2023年的下半年就已经开始了宽松之路。我们应该可以判断,美联储从事实上其实已经抛弃了平均通胀制的做法。他在这里删除掉平均通胀制的表述,应该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意味着往后宽松的比较隐形的限制也被打开了。
整体来看,我们对于下半年,也就是接下来往后还有三次议息会议的展望,还是比市场会更加乐观一些。最新的市场预期应该是两次多的降息,我们判断的应该是有三次的降息,也是从现在4.25%到4.5%降到3.5%到3.75%的水平。
不过同时我们要注意到,其实美国货币政策宽松对于经济的提振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在去年比较显著地看到,去年其实也出现了非农大幅不及预期的情况,也出现了单月非农断崖式下降。与此同时,美联储降了50个BP,随后跟了两次25BP的降息。在这一轮货币政策操作完之后,美国的经济就出现了迅速的反弹。当然这其中也伴随着整个特朗普交易的影响,出现这种反弹之后我们看到,其实他对于美债和美元指数的影响可能是比较偏中性的,因为美国经济还是处在缓慢走弱状态里面。一次比较大力度的降息其实对提振经济是有明显的帮助的。
在这个情况之下,其实我们不需要特别地去担心美债收益大幅下行或者美元指数大幅下行的问题。不过美联储的宽松是一定会对我们央行的宽松带来一定的帮助的。如果没有美联储的宽松,我们央行想独立进行货币的宽松是比较困难的。
国内经济怎么看?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国内的情况。从现有的三季度数据来看,7月份的经济是边际走弱的,这也符合我们之前对7月份的判断。主要走弱是两项:社零和固投。制造业的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同比以及出口还是保持比较强的韧性,但是社零和固投在7月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环比下滑。
其中固投应该说它的下滑幅度会比较精准一些,基本上环比6月份有大概5%的下降。社零这边我们应该看到两新补贴对于重点商品的提振是在减弱的。重点商品就是我们现在看到图中的前四个:家电、家具、通讯器材和文化办公用品。这四项其实比较显著受益于两新的补贴政策,但是在两新政策实施已经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面,我们看到现在的提振已经比较明显转弱了。像今年5月份家电单月增速达到了53%,但是在7月份已经回落到28%。种种迹象表明,“两新补贴”对于社零的提振在下半年,应该说效果不会有上半年那么显著。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对于整体经济的展望和预测。应该说下半年经济还是会面临一定压力。
首先看出口这边,我们判断在这一轮抢出口结束之后,可能还是会进入到去库周期,核心还是在抢出口小周期的终结。我们从一些前瞻指标,像集装箱现箱订舱量、运价都能看出来从6月份开始,多项前瞻指标已经见顶,意味着我们出口或者说抢出口的这个周期已经结束。
往后看,可能这个影响不是很快就能体现在出口数据里面。虽然说8月份出口数据已经回落了,但是往后还会有一些负面体现,因为转运这件事情目前还是存在的。但是美方对于整体贸易战转运的查处力度很有限,也不是所有国家都签订了转运相关的查处协议,也就是说目前转运还是有利可图的。所以说出口还是存在转运带来提振,但是这一点可能会逐渐被美国堵上,使得出口的数据在整个下半年面临问题。
同时,出口还有一个高基数的问题。因为去年四季度,我们看到特朗普当选,其实当时外贸企业就已经开始担心贸易战的影响,已经在抢出口。今年下半年还会面临高基数的影响,所以我们判断后面几个月时间里,出口增速会出现回落。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国家出口的比较优势非常强,我们工业门类齐全,而且生产成本比较低。即使有贸易战的负面影响和高基数的影响,应该说往后出口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滑。我们认为全年,包括后面几个月单月,都可以保持零以上的同比增速。
接下来是两新。刚才在讲零售数据的时候,我们也提到受益商品的销量是显著得到提振的。比如说我们也更新了测算,去年的两新是从8月份开始发力的。我们算从去年的8月份到今年7月份,正好12个月的时间里面,两新补贴对于这四类受益商品提振了多少?大概提振了7000亿的销售额。而对应到这些商品平均过去几年时间12个月的销售额基本上是在1.9到2万亿之间的水平。这对应到2000多亿的两新补贴,它提振了7000多亿的社零销售额规模,对应到增速上就提振了1.5%。而在社零的补贴结束,两新退坡之后可能会有比较显著下滑,所以我们认为两新补贴应该不会非常轻易地退坡,我们预测应该明年还会继续。
但是它的问题在于,我们其实已经有一次消费补贴透支,这会对明年以及今年下半年(主要是四季度)的增长带来比较明显的压力。我们有历史可以参考:上一轮汽车减免购置税的补贴力度其实并没有两新这么大,汽车当时大概也就提升了5%到10%的销量。但是5%到10%的销量提振,加上我们本身购买力的增长,还是在2018年造成了整体汽车销售额的逐渐回落。也就是说,对应到两新商品上来看,我们认为明年以及今年四季度都会面临这样的消费透支问题,会对社零带来一定的压力。
汽车减免购置税补贴带来的销售额回落
对于GDP的预测,我们认为高基数压制GDP增速,预计下半年GDP4.8%左右。我们判断去年的三四季度因为有两新补贴的影响,包括抢出口的影响,以及“9·24”之后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对冲影响,下半年的GDP会比上半年略低一些,尽管能够完成全年5%的目标,但是下半年的GDP可能会回落到5%以下。
接下来是对数据的预测,我们判断在今年年末的时候,CPI可以回正。8月份可能是全年压力最大的一个月,我们认为8月份单月CPI可能会回落到-0.4%的状态。PPI这边是好消息,我们可能彻底摆脱了三年多的PPI负增长。我们8月份的读数可以回升到-2.9%,虽然还是在负数区间,但是应该看到我们摆脱历史低位这件事情本身,这对于大家的信心修复是有明显的帮助的,而且PPI的修复其实就是来自于反内卷相关政策。
接下来是关于金融和信用的预测,这边其实是比较简单的。我们在去年“9·24”之后其实进行了大量的政府债增发,因为本身我们国家信贷需求是相对稳定的,政府债发行的节奏就会影响到社融增速的节奏。所以说7月份应该是全年社融增速的顶点,在9%。我们判断下半年应该是逐月回落的走势。如果说下半年出现了政府债的增发,那社融还是可能维持在8%的增速水平;但是如果没有增发,下半年社融增速可能将会回落。
接下来是另外一个层面:流动性层面。我们看到尽管社融的顶点在7月份就已经见到了,但其实商品市场和股票市场都表现出来了很强的赚钱效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我们认为还是流动性的改善比较明显。我们国家的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M2减M1这个剪刀差其实已经在比较快速地收窄。M1我们看到单月同比在去年的9月份见底之后就在大幅地上行,我们认为今年最起码可以上行到三季度末。这意味着居民和企业的活钱在变多,投资跟消费意愿都在回暖。所以说我们在权益市场、商品市场上都看到了有大量的原来不在这个市场上的资金涌入。
其中以商品市场为例,应该说这个现象更显著一些。因为原来商品基本上是产业资本参与为主,但是这一轮应该是有很多宏观的资金也进去做,所以说商品的波动被显著拉大。比如说我们印象很深刻在7月份的时候,焦煤的活跃合约连续4天出现涨停,其中还有前一天接近涨停的状态的涨停,这在整个期货历史上其实也是比较罕见的,都说明了现在市场的流动性很好,热钱比较多,所以说有很多的资金愿意去参与股票和商品市场。
接下来我们看政策,今年的财政政策回顾其实比较简单,就是在提前加速发债。到今年8月末政府债融资已经突破了10万亿。今年我们会融14万亿的政府债,在9月份可能会融将近1.8万亿。在融资结束之后,四季度的后面三个月,应该说债券的融资整体节奏是放缓的,所以说供给的压力也会减小。而我们会很清晰地看到新增专项债的融资今年以来速度是偏慢,这和整体政府债融资的进度有一点格格不入。核心还是因为地方政府没有特别强的意愿去做地方债、去做专项债融资去匹配项目,使得我们今年的专项债整体融资进度也就是中性的水平。
但是我们政府债,像特殊再融资债、国债、特别国债这些品种,他们的融资是非常靠前的。专项债一般都会在9月份之前发完,所以说我们判断9月份是政府债券融资高增的一个月,而在整个四季度会逐渐放缓。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反内卷政策。反内卷政策是中央为了解决制造业企业不赚钱、恶性竞争的比较系统性的表述,最早应该说是从2023年开始的。从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现在,其实已经过了一年半多的时间,从党中央的会议到具体制度文件,相关的内涵在不断深化,范围也逐步延伸。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到,地方政府竞争性的行为对于助推内卷式发展的负面影响。在2025年3月的两会报告中,也明确提到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在这次反内卷会议文件的精神指引之下,其实主要行业的行业协会、自律组织也基本上都提出了针对性的反内卷倡议和举措。比如说像钢铁、水泥、汽车、光伏都出现了类似的反内卷相关的表述,不管是降低产能利用率也好,还是不低于成本价销售也好,都是中央反内卷精神在行业协会方面的具体落实。
我们接下来结合7月份的政治局会议来看看这次的反内卷,也就是治理无序竞争的内容。应该说这次的反内卷在政治局会议里面是有明确提到叫做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整体表述是把6月份中财委会议里面的低价无序竞争里面的“低价”两个字删掉了。应该说删掉“低价”两个字意味着不止局限于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整体的无序竞争都在治理范围之内。
从这次政治局会议来看,我们应该说是看到了比较明确的法制化和市场化提法的不断出现。市场化、法制化就意味着我们这次的反内卷的推动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而不是短平快行政手段的去出清产能。所以说它对于通胀影响应该说我们要拉长时间周期去看它,并不会在非常短期起到明显的作用。
比如说我们看到商品的价格在7月份大幅上涨之后,在8月份又迎来了小幅的回调,PPI的环比在8月份应该说还是在零附近的状态,也反映了其实单纯地提升价格对于产能的变化影响是比较有限的。我们能看到这轮反内卷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推动产能有序退出,而不是说用行政手段去管控企业的市场化、法制化的经营活动。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财政的展望部分,我们还是判断明年会再次增发政府债券。为什么还会判断增发政府债券?是因为我们基于前面对于经济整体判断,我们认为接下来9月份到四季度还是会面临一定的压力。今年又应该说是稳增长比较重要的一年,所以说增发政府债券又是过去三年每年的下半年都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们判断今年有可能再次提前发行像明年的特殊再融资债,或者是增加赤字,融一笔钱来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货币政策这边我们预测还是会有总量的宽松,但是会遇到掣肘,我们央行的掣肘就是我们之前提过很多次的金融稳定。金融稳定在今年以来在市场上很受到关注,其中核心关注的指标就是商业银行的加权净息差。截止到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降到了1.42%,持续低于满分的1.8%。应该说现在能达到1.8%的银行已经很有限了。1.42%对应到银行的利润就是还能有一定的利润,但是利差如果进一步下行到1.2%到1.3%,基本上银行所有的利润都要来补充资本,就没有办法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利润了,就会导致金融稳定出现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是一样的净息差,一些银行如果显著低于这样的净息差水平,它实际上就进入了利润下降的状态,对于央行非常关注的金融稳定是会带来挑战的。所以说我们应该看到这一轮最主要的影响还是金融稳定对于货币政策宽松的掣肘。
对于政策展望这边,除了传统的降息我们认为下半年还会有之外,我们认为央行还会重启购债。我们为什么还是认为央行会重启购债?因为我们今年能够看到主要的一些货币政策工具其实有没有办法提供长期流动性的问题,只有买卖国债可以投放相对较长期限的流动性。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MLF、买断式逆回购都是6个月或者一年期限的,没有办法提供比较长的流动性。但是降准能提供的是无限长周期的基础货币,所以我们判断在央行端能够和降准这样的宽松力度去匹配的,只有买卖国债一条。应该说我们认为买卖国债还是有重启的概率,主要就是在今年的下半年会落地,去配合我们前面提到的政府债券增发。
债市后续怎么看?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对于债券市场的展望。现在的收益率点位其实处在一个中性偏低的位置,应该说央行态度决定了现在收益率下行的空间是比较有限的。金融稳定其实非常显著地对于后面的宽松带来掣肘。我们去看后面市场核心关注什么?其实就是基本面下行、风险偏好上行。应该说整体收益率处于低位,但是期限利差打开的熊陡市场里面,我们认为后面需要关注的就是10-1的利差。目前10-1的利差是在40BP的水平,应该说其中没有预含非常强的降息预期。
但是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央行去进行货币的宽松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会不会进行的问题。央行的宽松一般来说也伴随着国债的增发,也就是这一轮宏观政策宽松的组合拳落地的时候,应该是我们兑现收益的时候。这个点可能在什么时候?我们判断应该就是在10月附近的状态,因为这样的话还能使得今年年内的经济以及明年年初的经济得到一定的提振。
从债券市场本身的基本面还有供需情况来看,其实现在的状态并不是非常乐观。后面我们会讲的就是有证监会上个周末刚刚出的公募基金赎回费增加这件事情,应该说对于整体债基尤其是公募债基来说,对主动管理公募债基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这一类产品其实主要持有的是比较长久期的债券,原来也是这类债券的主要承接人。在证监会新的监管办法出台落地之后就会迎来比较明显的结构性的压力,这类中长期的信用债会面临没有买盘的影响。所以说我们会在政策出台之后相对看空一些比较中长期的信用债品种,在公募基金退出这个市场之后,很有可能会面临无人接盘的问题。
十年国债ETF(511260)配置价值凸显
接下来我们再讲一下十年国债ETF(511260)这个产品。接着前面的公募基金赎回费的话题来谈,ETF是这一轮受到监管鼓励的品种,它并不受持有期不到6个月要收50个BP管理费的负面影响,十年国债ETF(511260)可以比较良好地去替代现有的主动管理的公募的产品。我们的费率较低、选取的指标透明,而且交易很方便、质押也很便捷。目前就是跟踪上证的十年期国债指数,平均久期就是在7年多的时间,每天都会公布PCF清单,不会存在风格漂移问题。
从过去的业绩来看,十年国债ETF(511260)成立以来的净值屡创新高,2018-2024年每个自然年都是正收益。从现在来看,十年国债还是比较适合作为底仓配置的品种。回顾过去从2018年以来,每一年债市都有不同的逻辑。不论是熊市还是牛市,都会有不同逻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十年国债ETF(511260)其实每年都保持着盈利的状态。
在年景比较好的时候,会有收益率的大幅下行,产品年度的收益就会比较可观。在熊市的时候,其实像2020年和2022年,整体收益也还是可以的。应该说如果我们对于经济通胀还有政策的判断没有出现大幅逆转,对于债券还是可以采取“每调买基”的投资模式。
对比下十年国债ETF(511260)和其他的产品。应该说短久期国债收益率比较低,波动也比较低,因为收益绝对水平比较低,费率的影响就更可观一些。三十年国债我们认为供需上会存在一些问题,不论是这一轮的赎回费新规也好,还是本身品种上的供需也好,尤其是在8月份的增值税落地之后,其实我们判断三十年国债和十年国债利差还是有进一步走阔的可能。综合来看,十年国债是比较偏向均衡配置的品种。
接下来可以对比一下十年国债和十年政金债,也就是十年的国开债。政金债一般来说跟国债是有一个利差的,主要就是税收的利差。现在政金债的利息是需要纳利息税的,国债现在是要交增值税,但是只有6%;政金债是要交25%的利息相关税收,并且政金债这边也新增了增值税的影响,所以两边的税差还是25%。其实在市场交易上面来看,十年国开和十年国债的利差从来没有到过25%。现在来看,就在今年5月27号的时候,国开债的到期收益率其实和国债已经呈现负利差状态,就会使得十年政金债的相对吸引力偏弱。
接下来我们对比一下十年国债ETF(511260)和十年国债的个券。应该说ETF这个产品还是非常方便的。我们知道十年国债是有很多的新券和老券,新券成交比较方便,但是老券买起来会比较困难。一般来说有bid没有offer,或者说有offer的时候没有bid,流动性也比较一般。对于新老券的定价也会比较复杂一些,也会出现换券的问题。新老券切换的时候可能还会损失2-3个BP的切回券成本。但是如果是ETF的话,它就不存在上述的问题。它几乎没有时间的成本,可以迅速地买到对标十年国债指数的成分券。
接下来对比一下ETF和国债期货,首先看收益,从2019年到现在,应该说国债ETF的收益比国债期货显著要高,ETF的价格在逐渐走高,每年会有一波涨幅,因此体验比国债期货会更好一些,而且更加方便易得。而且期货有移仓的问题,可能每个季度就要移一次仓,但是ETF可以长期持有,其费用也是比较低的,应该说优势还是挺明显的。
就ETF本身来说,它的操作很丰富,可以在场内T+0交易,可以加杠杆,也可以通过期货和ETF之间做套利,有各种各样的交易策略。现在规模也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规模越大,流动性越好,买卖起来也会更加方便,非常值得推荐配置。
十年国债就是我们国家债市的基准。我们看到央行官员在讨论债券市场的时候、财政部官员在讨论债券市场的时候,包括市场复盘的时候,我们前面复盘也都是用的十年期国债。为什么十年期国债最终会成为债市的基准?我觉得有几个原因:首先就是它的成交量是最大的、交易是最活跃的。现在的活跃券25011,它的余额已经到了4000多亿。4000多亿是什么样的概念?可能一家公司发的信用债全加起来、大行发信用债加起来也没有4000多亿,但是一支十年期国债25011就有4000亿,所以说它的流动性是非常好的。
另外,它在国际间可比。如果我们要去做债券市场国际间比较的话,只有十年国债是一个在各国之间通用的指标,其他国家间银行没有国开债,不同国家的债券市场的指数编制不一样,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债券指数供大家参考,国债期货也不是每个国家都有,所以十年国债收益率成为讨论债券市场最主要的指标。
十年国债ETF(511260)到6月底规模已经非常快地增长,目前规模也是超过150亿元,具备规模大、流动性好以及持续成长的特性。所以说投资十年国债ETF(511260),应该说未来会享受到更好的流动性、更优的报价,作为底仓品种来说是更加有利的。
风险提示: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