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减重降糖赛道深度研究丨开源证券医药

2025-09-18 08:01

(来源:开源证券研究所)

减重降糖赛道一直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创新药研发领域之一,以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为代表的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正在彻底改变肥胖症的治疗范式,凭借卓越的临床疗效将这一领域带向了一个新的高度。2025年减重领域重磅BD交易频发,跨国制药企业(MNC)正加速布局该赛道,国内优质管线均有较强出海潜力。患者依从性的提升与高质量减重将成为下一代药物布局新方向,口服、超长效、减脂增肌、Amylin等在研管线均具有较强的差异化竞争力,预计将成为未来减肥药赛道出海的几大主线。

随着创新药研发成果相继兑现,减重降糖赛道正经历从“单一产品竞争”到“生态体系构建”的转变,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近期,开源证券医药团队发布多篇减重领域深度报告《MNC加速布局减重降糖千亿美金赛道,开启BD黄金窗口期》、《减重赛道全球前沿进展跟踪(一):Amylin布局正当时》、《减重赛道全球前沿进展跟踪(二): Orforglipron领跑全球小分子GLP-1RA赛道,国内管线价值逐渐凸显》,聚焦全球减重降糖创新药市场的最新进展,带您把握“体重管理年”减重赛道创新药的的投资机会。

MNC加速布局减重降糖千亿美金赛道,开启BD黄金窗口期

1、GLP-1RA类药物快速放量,催生千亿美元级蓝海市场

近3年来,以司美格鲁肽与替尔泊肽为代表的GLP-1RA类药物快速放量。2024年,司美格鲁肽全球销售额约29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8%;替尔泊肽全球销售额约16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08%。GLP-1RA类药物正在彻底改变糖尿病与肥胖症的治疗范式,将为整个代谢性疾病领域带来持久的创新动力与市场机遇。

以司美格鲁肽与替尔泊肽为代表的GLP-1RA类药物快速放量(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Insight、开源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Insight、开源证券研究所

按适应症拆分看,2024年司美格鲁肽降糖产品Ozempic/口服产品Rybelsus/减重产品Wegovy分别实现销售额约175/34/84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6%/24%/86%;替尔泊肽降糖产品Mounjaro与减重产品Zepbound分别实现销售额约115/49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24%/2702%。两大核心单品减重领域正快速放量,催生出前景广阔的市场。

司美格鲁肽减重产品Wegovy快速放量(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诺和诺德官网、开源证券研究所 注:汇率选择1丹麦克朗= 0.145美元

数据来源:诺和诺德官网、开源证券研究所 注:汇率选择1丹麦克朗= 0.145美元

替尔泊肽减重产品Zepbound快速放量(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礼来制药官网、开源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礼来制药官网、开源证券研究所

根据Jefferies等平台数据统计,预计2031年GLP-1RA类药物全球销售规模有望超1500亿美元规模,其中减重市场将在2025年后迎来快速成长期。根据诺和诺德官网数据,截至2024年底GLP-1RA类药物覆盖全球糖尿病与肥胖患者仅约2000万人,渗透率仍有较大拓展空间;诺和诺德与礼来两大MNC旗下产品患者市占率已接近97%,目前已形成双巨头垄断市场格局。面对如此广大市场,其他MNC正加速布局该赛道,我们预期近几年减重降糖领域将迎来BD黄金窗口期,国内企业相关管线将迎来历史性出海机遇。

2031年GLP-1RA类药物销售有望超1500亿美元

数据来源:摩熵医药、Jefferies等

数据来源:摩熵医药、Jefferies等

诺和诺德与礼来GLP-1R产品覆盖度已接近97%

资料来源:诺和诺德官网

资料来源:诺和诺德官网

2、MNC正加速布局减重降糖赛道,重磅BD交易频发

除诺和诺德与礼来外,以罗氏、默沙东为代表的其他MNC正加速布局减重降糖赛道,近年来重磅BD交易频发。罗氏以31亿美元收购Carmot Therapeutics获得其3款口服GLP-1RA类药物,并以16.5亿美元首付款与Zealand Pharma达成协议共同开发胰淀素类似物Petrelintide。默沙东购买了翰森制药的口服GLP-1小分子HS-10535与韩美制药的GLP1R/GCGR双靶多肽Efinopegdutide。从技术类别看,MNC在减重降糖领域的BD方向逐渐向多靶、口服及组合疗法等方向拓展。

除诺和诺德与礼来外,以罗氏、默沙东为代表的其他MNC正加速布局减重降糖赛道

资料来源:Insight、开源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Insight、开源证券研究所 

注:标灰部分为近年来MNC在减重降糖领域的BD交易

从MNC在减重降糖领域现有管线布局看,诺和诺德与礼来已有相关产品获批上市,并在多靶点、口服、组合疗法等细分方向上拥有多款潜力管线,已形成系统化完善布局;默沙东、罗氏、安进、阿斯利康与再生元等正快速进入该赛道中,在一个或多个细分方向上布局潜力品种,有望挑战诺和诺德与礼来双巨头并角逐未来减重降糖市场;其余MNC目前尚未完整布局该领域,未来有较大License-in的可能性。

多个MNC正在布局减重降糖赛道,未来有较大License-in的可能性

资料来源:Insight、开源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Insight、开源证券研究所

减重赛道全球前沿进展跟踪(一):Amylin布局正当时

1、近期重磅BD交易总结

艾伯维和罗氏先后在2025年一季度花重金布局amylin分子。3月3日,艾伯维引进丹麦biotech公司Gubra的amylin分子GUBamy/GUB014295(1期)。艾伯维将支付首付款3.5亿美金,里程碑高达18.75亿美金,以及销售分成。3月12日,罗氏与丹麦Zealand公司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和商业化amylin分子petrelintide(2b期)。罗氏将支付首付款16.5亿美金,里程碑高达36亿美金,双方将在美国和欧洲地区平分利润,罗氏将支付其他国家地区双位数销售分成。

GUBamy的1期MAD试验结果显示,6周给药最高可以降重7.8%(安慰剂调整后-9.8%),早期减重数据惊艳。安全性很好,绝大部分是轻度的GI副作用。

Petrelintide的1b期MAD试验结果显示,16周最高可降重8.6%(安慰剂调整后6.9%),减重效果与现有的GLP-1类药物可比。安全性优异,无SAE发生,仅1例受试者由于AE导致停药,仅2例发生腹泻,仅1例发生呕吐。

Petrelintide的16周减重数据优异,与GLP-1类药物可比

资料来源:Zealand推介材料 

资料来源:Zealand推介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礼来在拥有Eloralintide(amylin-biased)的同时,仍然加注布局amylin相关分子。2024年10月,礼来和瑞士Keybioscience进一步扩大合作,包括引进一款新的DACRA分子(amylin/降钙素双重激动剂)KBP-336:支付一笔首付款,最高14亿美金的里程碑,以及中等单位数到双位数的分成。

我们认为这与amylin技术路径选择有关,即amylin-biased分子和(DACRA)哪一类更优。或者说,amylin-biased分子和DACRA能解决不同细分减重人群的未满足临床需求。

2、Amylin目标产品画像卓越

Amylin单药早期数据显示无论是在安全性、高质量减重还是长效化的维度,均展现了优异的竞争力。以礼来的Eloralintide为例,2025年ADA大会上的1期数据显示早期减重数据优异,即12周最高减重11.3%(安慰剂调整后11.5%)。更值得关注的是,1期在没有剂量滴定的情况下,胃肠道安全性数据惊艳,腹泻、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低,整体在10%以内。当然,我们提醒关注12周左右时的体重下降斜率。

Elolalintide在保证有效性具备竞争力的情况下,胃肠道副作用发生率低

资料来源:礼来推介ppt 

资料来源:礼来推介ppt 

高质量减重方面,临床前DIO大鼠数据显示Eloralintide减少的体重最高达91%为脂肪。而目前GLP-1类药物减重中最高达40%为瘦体重。

Elolalintide临床前DIO大鼠数据显示减重中最高达91%为脂肪

资料来源:礼来推介ppt 

资料来源:礼来推介ppt 

多款在研amylin分子半衰期在10-18天范围,有望支持月度给药。根据各家公司的官网资料,eloralintide、petrelintide、Gubamy、MET-233i半衰期分别为13.9-15.8天、10天、11天、19天。此外,礼来在ADA大会上表示未来不排除eloralintide开发月度制剂的可能性。Metsera公司明确MET-223i将定位为月度制剂。

3、未来6-12个月催化剂密集,建议关注相关公司积极进展

未来6-12个月大量的amylin管线数据读出,有望充分验证上述的卓越产品画像。罗氏、礼来、阿斯利康等MNC有望读出相关amylin管线的2期试验数据。诺和诺德的两款amylin新分子有望读出1期数据,amylin三靶点有望读出1期数据。艾伯维/Gubra、Metsera均有望进一步读出12周的数据。另外,建议关注Viking、Structure、九源基因、博瑞医药众生药业、Verdiva/先为达的临床试验进展。值得指出的是,Structure和众生药业以小分子形式切入了amylin赛道。

amylin赛道未来6-12个月催化剂密集

资料来源:各家公司官网、开源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各家公司官网、开源证券研究所 

减重赛道全球前沿进展跟踪(二):

 Orforglipron领跑全球小分子GLP-1RA赛道,国内管线价值逐渐凸显 

1、小分子GLP-1RA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重磅BD交易频发

口服GLP-1类药物具有易于携带、避免打针、患者依从性高等优势;根据硕迪生物,有超过75%的初始治疗患者更倾向使用每日口服疗法,口服产品有望为GLP-1市场提供新的增量空间。口服GLP-1产品分为口服多肽与口服小分子激动剂两类技术路径,其中小分子具有成本低、使用场景不受限、无需冷链运输等诸多优势,发展前景广阔。

有超过75%的初始治疗患者更倾向使用每日口服疗法

资料来源:硕迪生物投资者交流PPT

资料来源:硕迪生物投资者交流PPT

针对小分子GLP-1RA产品布局,礼来的Orforglipron已完成降糖与肥胖(-T2DM/+T2DM)的3个全球III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同时,AZ的AZD5004、罗氏的CT-996、礼来的NAPERIGLIPRON与Terns的TERN-601已进入II期,整体进度较快。

礼来的Orforglipron已完成降糖与肥胖的全球III期,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

资料来源:Insight、开源证券研究所 注:时间截至2025.08.28

资料来源:Insight、开源证券研究所 注:时间截至2025.08.28

国内多家企业重点布局小分子GLP-1RA赛道。其中,恒瑞医药的HRS-7535、华东医药的HDM1002片与箕星药业/闻泰医药的VCT220均已进入国内的III期临床;翰森制药、信立泰、地奥制药、德睿智药等相关产品已进入国内II期临床。歌礼制药的ASC30、箕星药业/闻泰医药的VCT220与硕迪生物的Aleniglipron已在美国开启II期临床,全球进度领先。

国内多家企业重点布局小分子GLP-1RA赛道

资料来源:Insight、开源证券研究所注:时间截至2025.08.28

资料来源:Insight、开源证券研究所注:时间截至2025.08.28

MNC正加速布局小分子GLP-1RA赛道,近年来该领域已发生多起重磅BD交易,国内多家企业的小分子GLP-1RA产品成功出海。诚益生物与阿斯利康、翰森制药与默沙东、石药集团与Madrigal、恒瑞医药与Kailear分别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分别获得1.85/1.12/1.20/1.00亿美金首付款以及后续里程碑付款与未来销售分成。

MNC正加速布局小分子GLP-1赛道,国内多家企业产品成功出海

资料来源:Insight、开源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Insight、开源证券研究所

2、MNC加速布局小分子GLP-1RA,利好国内优质管线出海

(1)Orforglipron:领跑小分子GLP-1RA赛道,2025H2将读出多项重磅数据 

礼来的Orforglipron是全球进度最快的小分子GLP-1RA产品,目前针对多个代谢适应症已开展多项全球III期临床。其中,针对2型糖尿病、肥胖(-T2DM)与肥胖(+T2DM)的III期数据(ACHIVEVE-1、ATTAIN-1与ATTAIN-2)已读出,已具备向全球监管机构递交Orforglipron上市申请所需的全部临床数据;针对降低心血管风险、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等其他适应症的III期临床正在推进中。公司预期,2025H2将完成Orforglipron肥胖适应症的NDA申请,同时完成2型糖尿病(与达格列净、口服司美格鲁肽头对头)等适应症III期数据读出。

礼来的Orforglipron是全球进度最快的小分子GLP-1RA产品,针对各代谢适应症已开展多项全球III期临床

资料来源:Insight、礼来投资者交流PPT、开源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Insight、礼来投资者交流PPT、开源证券研究所

8月7日,礼来宣布了Orforglipron针对肥胖(-T2DM)III期临床研究ATTAIN-1的积极顶线结果。72周时,Orforglipron 36mg体重降幅约12.4%,安慰剂组为0.9%。安全性看,整体与注射类GLP-1RA药物一致,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胃肠道反应,通常为轻至中度。Orforglipron已有3个III期临床达到主要临床终点,充分验证其安全性特征,而ATTAIN-1读出的减肥疗效不及市场预期。国产小分子GLP-1RA通过结构优化与技术改进,疗效有望实现超越,临床开发潜力与商业化价值正持续凸显。

相较于注射剂赛道,礼来在口服领域统治地位尚未形成,在管线疗效与管线进度方面并未领先太多。我们预计第二梯队MNC(以辉瑞、艾伯维、罗氏、AZ、安进、默沙东等为代表)会加速布局小分子GLP-1RA赛道,利好国内优质产品未来出海。

Orforglipron的2个肥胖(-T2DM/+T2DM)III期临床均达到主要临床终点

资料来源:礼来公众号、各期刊文献、开源证券研究所 注:篇幅所限,试验组仅展示高剂量组数据

资料来源:礼来公众号、各期刊文献、开源证券研究所 注:篇幅所限,试验组仅展示高剂量组数据

(2)阿斯利康、罗氏等大药企加速推进小分子GLP-1RA管线

除了礼来的Orforglipron外,阿斯利康、罗氏等大药企也在加速布局小分子GLP-1RA赛道,相关管线已推进至II期临床阶段,在降糖适应症中与口服司美格鲁肽开展头对头临床试验。相关II期临床试验结果有望在未来1年内陆续读出。

阿斯利康、罗氏等大药企加速推进小分子GLP-1RA管线

资料来源:Insight、开源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Insight、开源证券研究所

阿斯利康的AZD5004、罗氏的CT-996与Terns的TERN-601均展现出较好的I期临床数据。AZD5004针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高剂量50mg组4周减重约5.8%,扣除安慰剂背景后约2.3%;因不良反应引起的停药率高于安慰剂组(10.0% vs 0.0%)。CT-996展现出优异的疗效数据,针对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120mg组4周减重约7.3%,扣除安慰剂背景后约6.1%;消化道不良反应整体高于安慰剂组。

阿斯利康的AZD5004、罗氏的CT-996与Terns的TERN-601均展现出较好的I期临床数据

资料来源:各期刊文献、各公司官网、开源证券研究所 注:篇幅所限,试验组仅展示高剂量组数据

资料来源:各期刊文献、各公司官网、开源证券研究所 注:篇幅所限,试验组仅展示高剂量组数据

(3)国内小分子GLP-1RA赛道硕果累累,部分管线具备较强出海潜力

国内多条小分子GLP-1RA管线已进入后期临床阶段。恒瑞医药的HRS-7535、华东医药的HDM1002片与箕星药业/闻泰医药的VCT220均已进入国内的III期临床,其中HRS-7535针对2型糖尿病以及VCT220针对肥胖(-T2DM)预计在2025H2达到III期主要临床终点。歌礼制药的ASC30、箕星药业/闻泰医药的VCT220与硕迪生物的Aleniglipron已在美国开启针对肥胖的II期临床,预计在2025年底至2026年初达到主要临床终点。

国内多条小分子GLP-1RA管线已进入后期临床阶段

资料来源:Insight、开源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Insight、开源证券研究所

早研临床结果看,国内管线整体疗效优异,具备较强的临床开发与商业化潜力。歌礼制药的ASC30的Ib期临床结果表明,40mg组4周减重约6.3%,扣除安慰剂背景后减重约6.2%,具备BIC的潜力;安全性整体良好,未发生SAE以及三级及以上不良反应。闻泰医药/箕星药业的VCT220的II期临床结果表明,160mg快速滴定组16周减重约9.7%,扣除安慰剂背景约8.1%。

早研临床结果看,国内管线整体疗效优异,具备较高的临床开发与商业化潜力

资料来源:各期刊文献、歌礼制药公众号、华东医药公众号、德睿智药公众号、箕星药业公众号等、开源证券研究所 注:篇幅所限,试验组仅展示高剂量组数据

4、药代动力学特征或成为影响小分子GLP-1RA疗效重要一环

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能是影响小分子GLP-1RA疗效的重要一环。为提升小分子GLP-1RA产品溶解度,改善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多家企业正积极探索新剂型。2025年5月,礼来分别启动针对肥胖(-T2DM/+T2DM)的两个全球III期临床,并采用Orforglipron片剂作为试验组,预计2027年1月达到主要临床终点。我们推测,礼来可能希望通过更改Orforglipron的剂型改善其药代动力学数据,从而实现更好的临床效果。

礼来分别启动Orforglipron片剂针对肥胖(-T2DM/+T2DM)的两个全球III期临床

资料来源:Insight、开源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Insight、开源证券研究所

根据硕迪生物,Aleniglipron 的II期临床试验同时包括了胶囊剂型与片剂的试验组,结果表明120mg相同给药剂量下,片剂在人体内的暴露量整体高于胶囊剂型(AUC0-tau:1500 vs 1370ng*h/mL);同时,II期12周临床疗效,片剂剂型整体略高于胶囊剂型(扣除安慰剂6.8%-6.9% vs 6.2%)。

Aleniglipron片剂剂型暴露量整体高于胶囊剂型

资料来源:硕迪生物投资者交流PPT

资料来源:硕迪生物投资者交流PPT

Aleniglipron片剂剂型12周疗效略优于胶囊剂型

资料来源:硕迪生物投资者交流PPT

资料来源:硕迪生物投资者交流PPT

相较于Orforglipron,同等给药剂量下歌礼制药的ASC30药物暴露量相对更高,20mg ASC30在人体内的暴露量约为24mg Orforglipron的2-3倍(按100kg体重标准化后的AUC0-24:1277 vs 3415 ng*h/mL);体外试验表明ASC30针对受体的结合效力约为Orforglipron的2-3倍(EC50:0.0088 nM vs 0.018 nM),有望实现更佳的临床疗效。

相较于Orforglipron,同等给药剂量下歌礼制药的ASC30暴露量相对更高

资料来源:歌礼制药投资者交流PPT 

资料来源:歌礼制药投资者交流PPT 

投资建议

推荐标的:信达生物、华东医药、博瑞医药、一品红康缘药业等;受益标的: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翰森制药、众生药业、歌礼制药-B、来凯医药-B等。

随着海外MNC加速布局该赛道,国内优质管线均有较强出海潜力,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 

注:博瑞医药、康缘药业、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翰森制药、众生药业、歌礼制药-B、来凯医药-B盈利预测来自Wind一致性预期,信达生物、华东医药、一品红盈利预测来自开源证券研究所,PS 预测部分用Wind提取各公司的总市值/各年度营业收入计算得到,数据截至2025年6月18日收盘;信达生物、石药集团、翰森制药、歌礼制药-B、来凯医药-B收盘价以港元计,汇率选择1元=1.0944港元。

风险提示:创新药研发热度下滑;药物临床研发失败;药物安全性风险。

研报发布机构:开源证券研究所

分析师:余汝意  证书编号:S0790523070002 

分析师:余克清  证书编号:S0790525010002

分析师:汪   晋  证书编号:S0790525060003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商业秘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