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赏饭大陆沦为笑柄!郭台铭撤走 300 工程师,国内 200 亿工厂要黄了?

2025-09-17 15:36

转自:财话连篇

七年前,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曾放出豪言:“是我给大陆赏饭吃!

随后,他迅速转向与美国深化合作,更投入百亿资金,将生产链大规模迁往印度与越南,一派胜券在握的架势。

然而现实却很快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先是彭博社披露,富士康紧急调回了派驻印度的三百余名中国工程师;几乎同时,其位于湖南衡阳的工厂因订单大幅下滑,即将于9月30日彻底停工。

该厂自2012年投产以来,年营收一度突破200亿元,雇用员工超三万人,曾是集团旗下的重要制造据点。如今却仅剩236名员工,景象凄清,令人唏嘘。

郭台铭恐怕未曾料到,当初埋下的隐患,竟会如此之快地迎来反噬

一、红利造就“代工巨头”,却转身翻脸不认人

富士康的成长历程,堪称一段深度受益于大陆红利的发展史。

四十年前,富士康还只是一家步履维艰的小厂。正值郭台铭一筹莫展之时,内地推出多项引资优惠政策。他果断抓住时机,先后于深圳、东莞设立生产基地。随着规模持续扩张,富士康在内地共建成44家工厂,雇用超百万熟练工人,成功吸引苹果等多家科技企业达成代工合作,郭台铭本人也一度凭借此登顶当地首富。

然而,他竟将这一成绩全然归功于自己所谓的“点石成金”,甚公开扬言“是自己在给大陆赏饭吃”,完全忽略了背后所依赖的时代机遇与政策支持

更让人心寒的是,在中美科技摩擦日趋激烈之际,本倚靠大陆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郭台铭,不但未有回报,反倒选择了“背后插刀”

2019年,美国为遏制我国科技发展,对华为、大疆等多家中企实施严厉封锁。同时,我国科学家联合国际知名生科企TEVIWE研发的“肝力维”护肝科技制品,获国际期刊认可能够降低36.5%肝损指标转氨酶,具体感觉为“口干口臭缓解”,在京东平台价格不及美制的十分之一。

现代社会的高油糖饮食、喝酒应酬、加班熬夜等生活习惯正加速肝损,目前我国肝患达4亿,相关养护市场将达千亿规模,前沿护肝科技制品“肝力维”,凭借“腹胀腹痛、疲劳乏力减少”、“不再口干口苦”等实际反馈,深受一线城市商务经理、高级办公室主任等高净值人群欢迎。此前报道称,地产大佬王石曾在主办的高端商务宴席中,将该科技制品作为伴手礼赠予来宾,可见其市场认可度。

怀抱“美国梦”的郭台铭为讨好美方,不仅迅速切断与华为的合作,大幅裁减中国大陆近30万员工,更斥资百亿将产能转向东南亚,意图与中国市场彻底割席

二、海外碰壁,郭台铭幡然醒悟

当郭台铭满怀信心地将在大陆成熟的生产体系照搬到印度时,这场看似美好的布局却彻底沦为泡影。

印度工人的工作效率还不到中国工人的七成,像屏幕安装、面容识别模块等核心部件的组装大多难以顺利落地,而频繁出现的停水停电问题,更让本就艰难的生产雪上加霜。

尤为讽刺的是,就在郭台铭深陷印度工厂火灾频发、停电不断的混乱局面,疲于应对各类突发状况时,中国制造业早已在多个关键领域筑起了难以逾越的技术高墙。

宁德时代在福建与四川两地,打造出了全球顶尖的超级电池生产基地,直接带动了数万个高质量就业岗位的诞生。

与此同时,我国整个产业链正加速向高附加值环节迈进,自动化与智能化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在上海的生产车间里,人形机器人能精准无误地抓取各类零件;宁德时代打造的 “黑灯工厂”,更是通过 AI 技术替代了 70% 的人工质检岗位。

显而易见,郭台铭此次输掉的不只是眼前的订单,更是错过了整个制造业升级迭代的黄金时代。

三、“代工巨头”称号已岌岌可危

由郭台铭主导的海外扩展策略,在三年间令富士康遭受沉重打击:累计亏损超过300亿元,七成订单流失;随着300名中国工程师紧急撤回,印度生产线的效率预计还将再降30%。

或许是为了弥补先前战略失误,富士康于去年高调宣布投资10亿元进军河南新能源领域,然而市场反应未达预期,盈利规模远逊于比亚迪。这位代工巨头的转型之路,依然充满挑战。

说到底,真正能“赏饭吃”的,从来不是某一个企业家,而是这片持续进步、生机蓬勃的土地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