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年报“难产”罚200万!这只*ST股领单,监管再敲警钟:退市也难逃2亿重罚

2025-09-17 07:38

年报“难产”罚200万!这只*ST股领单,监管再敲警钟:退市也难逃2亿重罚

9月15日晚,*ST金泰(维权)(金力泰)的一纸公告,让“财报逾期”这一合规红线再次成为市场焦点。公司因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收到证监会上海监管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不仅自身被警告并罚款200万元,3名时任核心高管也分别领走80万至100万元罚单。而更值得警惕的是,近期监管“严”字当头,就连退市一年多的亿利洁能也被追罚2.1亿元,彻底打破“退市即免责”的幻想。

金力泰:3名高管拍板拒签“非标”审计,年报拖了2个月才披露

金力泰的年报“难产”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一场对审计意见的“对抗”。

时间线拉回2025年4月——按照监管要求,上市公司需在4月底前披露上一年度年报,而金力泰时任董事长罗甸、时任董事吴纯超(目前仍任职)、时任财务总监隋静媛(目前仍任职),在4月23日与年审机构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沟通时,明确拒绝接受后者拟出具的“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这一拒绝直接导致年报披露停滞。随后公司接连发布3份风险提示公告,从“预计无法按期披露”到“股票可能被ST”,再到5月5日宣布“股票停牌”,始终未给出明确的披露时间。直到7月1日,距离法定披露期限已过去整整2个月,金力泰才姗姗来迟地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

监管部门认定,金力泰的行为已构成“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而罗甸等3名高管作为决策核心,未勤勉尽责,属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最终处罚结果明确:公司罚款200万元,罗甸罚款100万元,吴纯超、隋静媛各罚款8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吴纯超与隋静媛目前仍在公司任职,这一处罚也给仍在职的高管敲响了“合规不可侥幸”的警钟。

亿利洁能:退市1年多被追罚2.1亿,7人遭市场禁入

如果说金力泰的罚单是“常规警示”,那退市公司亿利洁能的案例,则彻底颠覆了“退市就等于翻篇”的认知。

9月12日,已退市一年多的亿利洁能公告,收到内蒙古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查,公司涉及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行为,监管部门拟对其处以2.1亿元罚款,对控股股东亿利资源集团罚款3000万元,合计罚款金额高达2.4亿元。

更严厉的是“资格罚”叠加“金额罚”:7名直接责任人员不仅面临罚款,还被采取5年至终身不等的市场禁入措施,意味着这些人未来将彻底与资本市场绝缘。即便已退市,亿利洁能的独立董事、监事也未能免责,部分未担任董监高但参与违法活动的人员,同样被纳入处罚范围。

这一案例传递出清晰信号: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追责,不会因公司退市而终止。无论是在职还是离职人员,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控股股东,只要涉及违法,都将被“一追到底”。

严监管成常态:今年25家公司退市,八成触“硬指标”

金力泰与亿利洁能的案例,并非孤立事件。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监管力度持续升级,退市机制也在加速完善。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今年A股已有25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超过八成触及“重大违法类、财务类、规范类、交易类”四大强制退市规定。从退市速度来看,相较于往年,今年退市流程明显加快,部分公司从被出具退市风险警示到最终摘牌,仅用了3-6个月。

业内人士分析,监管部门通过“快查快罚、退市不免责”的组合拳,正在逐步肃清市场乱象。一方面,对“财报逾期”“资金占用”等规范类问题零容忍,用罚单倒逼上市公司合规经营;另一方面,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行为从重处罚,即使公司退市也绝不姑息,彻底打破违法者的侥幸心理。

结语:规则确定性护航市场高质量发展

当“退市不免责”成为共识,当“合规经营”成为上市公司的生存底线,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才能真正提升。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与其在财报披露、信息合规上“钻空子”,不如将精力放在主营业务上;对于投资者而言,需密切关注公司的合规动态,一旦出现“财报逾期”“被立案调查”等信号,应及时规避风险。

未来,随着监管规则的进一步细化,A股市场将更趋规范。而这种“用规则的确定性,护航市场创新的无限可能”,正是严监管背后的深层意义——让资本真正流向创造价值的领域,推动中国股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