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17 16:48
今日(9.17),大盘全天震荡上行,中药板块逆市四连阴。全市场规模领先的中药ETF(560080)微幅收跌,全天持续溢价,成交额超7100万元。资金面上,中药ETF(560080)近10日有9日获净流入,合计“吸金”超1.5亿元,最新规模超24亿元,同类遥遥领先!
杠杆资金方面,融资客继续借道ETF布局“性价比”更高的中药大消费板块,仍以中药ETF(560080)为例,基金最新融资余额逼近8000万元,融资余额连续冲高,昨日融资买入额超1200万元!(截至2025.9.16,来源:上交所)
中药ETF(560080)标的指数热门成分股多数回调:仁和药业回调超1%,众生药业、华润三九、东阿阿胶、片仔癀微跌;上涨方面,盘龙药业涨超1%,云南白药微涨。
消息面上,日前,药监局公布《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自2026年3月1日起施行。规定突出强调从中药材基原管控、规范生产,到药品出厂放行、上市后监测评价和风险控制等全链条、全环节和全过程质量控制。聚焦影响中药生产和质量的源头问题、关键环节,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着眼中药材规范化发展,鼓励中药生产加快改造升级,推进数智化转型。
【中药积极布局创新转型,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近年来,中药公司为拓展增长空间,积极向化药和生物药领域创新转型,通过自主研发、收并购以及品种引进战略合作等方式取得丰富进展,打造未来第二增长曲线。从目前布局情况来看,中药公司在创新转型过程中通常先选择自身优势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同时,中药公司通过并购及BD引进方式进行外延扩张,从而实现对潜力领域快速覆盖。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20250824《中药转型:积极布局创新转型》)
【机构:药中银行拐点至】
浙商证券指出,中药行业在医药板块中具备类似银行行业的属性,现金充裕分红高,利润增长波动少,海外局势影响小。2025Q2行业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环比2025Q1均有改善,在中药材降价带来的成本压力减轻下,预计2025H2行业业绩增速有望环比2025H1好转。在基本面与资金面的共同催化下,板块有望迎来资金青睐。
国企改革、治理理顺、激励到位、管理改善驱动企业发展新阶段。2021年至今中药公司在管理层面均具有较为显著的积极改善,其中不乏受益于国企改革浪潮的传统企业,有望在改革的进程中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华润三九、江中药业、济川药业、羚锐制药等公司激励计划均已落地,业绩保障较强。东阿阿胶、江中药业的2025-2027年考核年度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已获高层批复同意,并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昆药集团、天士力具有华润三九整合后管理改善的预期。
从过往激励计划的解限情况来看,中药央国企相较民企在考核目标的达成上表现更好,浙商证券认为主要系股权激励机制赋予了央国企更市场化的考核方式,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上优于民企。
高分红、稳增长、高股息,中药央国企红利价值凸显。浙商证券梳理了2024年股息率超3%中药企业,其中超半数为央国企,中药央国企中江中药业、东阿阿胶股息率靠前,值得注意的是天士力2024年加大了分红力度,全年3次分红,股息支付率达82.9%。
从半年报看,中药压力均较大,主动提质增效有望实现业绩增长。受流感等发病率下降、药店客流量下滑、渠道减少备货等因素影响,中药公司上半年发货普遍面临增长压力。通过主动提质增效等方式,近半数(28家)公司实现了扣非归母净利润的正增长,其中22家公司实现了营收的正增长。渠道库存有所降低,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截至2025H1,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在60天以下。在发货和毛利率压力明显的环境下,业绩表现较好的公司往往通过提质增效获得净利率的稳步提升。
中药指数正稳步修复,机构持仓仍轻。中药板块在2024年12月中旬至2025年1月中旬间随大盘普调快速回落,之后进入横盘震荡阶段;2025年2月中旬以来配置资金受“AI+医药”虹吸明显,板块持续回调;2025年5月以来受一季报业绩压力出清叠加板块内创新药管线估值提升,板块企稳回升。
(来源:浙商证券20250908《药中银行拐点至》)
中药板块兼具内需新消费和医药双重属性,看好中药配置价值的投资者,不妨关注全市场规模领先的中药ETF(560080),场外可关注汇添富中证中药ETF联接基金(A:501011;C:501012)。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指数成分股的持有风险,请关注部分指数成分股权重较大、集中度较高的风险,请关注指数化投资的风险、ETF运作风险、投资特定品种的特有风险等。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本文出现信息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