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三航局两个项目获评2024年度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

2025-09-17 11:40

(来源:中国水运网)

转自:中国水运网

近日,三航局参建的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和上海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修复项目获评2024年度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市优质工程)。

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

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地处于长江口南槽航道,是长江口航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一条江亚南沙南缘向下游的16千米的护滩堤、疏浚长约14千米、宽600米的南槽航道,并配备导助航设施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

三航局积极应用四新技术。引入MS-1000实时声呐监测系统,实现对水下软体排工程质量的定性定量分析;研发新型高强袋装砂袋体材料,突破传统水下充灌高度限制,实现国产化量产;开展疏浚土用作袋装砂筑堤材料研究,既推动资源集约利用,又保障长江禁采砂期施工连续性,降低台汛期安全风险。多项创新技术获交通运输部水运工法、上海市职工先进操作法创新奖、实用新型专利等。

项目先后获评2019年上海市用户满意工程、2020年上海品质工程、2020年上海市实事立功竞赛“金杯团队”称号、2024年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诸多荣誉奖项,并实现工程质量合格率100%的目标。

工程建成后,长江口在现有12.5米深水主航道的基础上新增一条长86千米、水深6米、宽600至1000米的优质辅助航道,可满足5000吨级船舶满载乘潮双向通航,以及1万吨至2万吨级船舶减载乘潮通航和大型空载船舶下行乘潮通航的需求,显著提升了长江口航道的通过能力。

上海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修复项目

上海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修复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岸段,全长17.05公里,所在区域海洋功能区类型为“保留区”,是上海市最重要的原生态湿地之一。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建造牡蛎礁群、生态管护栈道1167米、生态监测站1座、修复消浪坝2782米、治理护花米草22.7万平方米以及碳通量塔和警戒潮位现场标志物等。

用于建造牡蛎礁群的透空式半圆体共2万立方米,单个半圆体重达12吨。三航局针对半圆体安装,专门成立质量管理QC小组,所研发的“透空式半圆体块吊具”成功申请专利,实现吊装过程的半自动化脱钩和水下可视化定位控制,为同类工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高质量技术范式。

项目作为上海市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先锋”,互花米草治理、红树林和海三棱藨草种植、底栖生物投放等建设内容缺少可供参考的经验。三航局在实际探索生态治理和恢复方案的同时,始终坚持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积极总结经验,在相关领域形成了可复制的验收管理方法。

项目建成后,上海市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上海市实现2025年碳达峰、2050年碳中和的双碳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成功实践不仅为上海市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更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与战略价值。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