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16 21:23
随着2025年半年报数据公布,行业困境进一步具象化。在连续6-7个季度亏损之后,持续的价格走低,正让光伏晶硅产业链上的企业吞噬掉了2021-2023年攒住的大部分“身家”,更甚的是,将近一半的企业已经进入“负利润”阶段。
当前,行业“反内卷”之势浩浩荡荡,但在136号文带来的装机需求不明朗的形势下,组件涨价的决策犹如空中楼阁,难以站稳。组件产业链的企业部分企业累计亏损净利润已覆盖其在本轮周期上升期的盈利。
从当前形势来看,行业产能迟迟无法出清,企业价格战内卷不休、亏损态势难止。叠加136号文对下游电站投资节奏的影响,行业对于拐点的预期一推再推。而面对萎缩的市场,组件企业还能承受多久的亏损?这是决定行业基本盘的问题所在。
800亿亏损
2021年至2023年,光伏行业经历了三年黄金增长期,光伏們统计了21家组件环节上市企业数据,总盈利规模1700亿左右。从2023年年末开始,形势急转直下,供需失衡的影响在行业迅速蔓延,亏损持续扩大。
从数据来看,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六个季度,21家组件上市企业中16家亏损净利润累计达803.87亿元。其中TCL中环、通威、隆基三家亏损超百亿,加上晶澳、天合、爱旭,六家头部企业共亏掉607.17亿净利,二三线企业亏损规模攀升至200亿。
具体来看,头部中通威、隆基、TCL中环、晶澳四家最先开始亏损,晶科2024年能维持微利,但2025年一季度也被卷入亏损漩涡。综合近五年数据,除TCL中环盈利见底,通威和隆基两家企业的“血条”还十分雄厚,晶科、晶澳、天合也仍有“余粮”。
二三线企业大多在21年-23年高景气阶段盈利,其后积累的净利又被低价竞争吞噬。近五年里,东方日升和爱旭亏损规模较盈利多一倍,双良节能和中来股份的盈亏程度基本平衡。亿晶光电和协鑫集成增长的微利相对亏损来说杯水车薪。
总体而言,近半数企业基本已经耗尽前三年积累的利润,但巨额亏损压力和保住市场份额两方面的驱动,又致使企业在“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拔。
时间拉到2025年,上半年组件企业亏损幅度飙升,总体亏损230.12亿,较去年同期增长42%。上半年颇受期待的光伏抢装潮也并未显著拉动组件企业业绩,虽然二季度亏损规模略有收窄,但环比一季度数据,包括通威、天合、晶科、TCL中环、东方日升、双良节能在内的11家企业亏损额仍在增长。
依照上半年数据推算全年,2025年组件环节上市企业亏损净利润规模较2024年约少50亿。但在下游装机需求疲软、企业价格战策略不变的情况下,全年实际亏损水平或将突破24年数据。
而结合上半年营收情况来看,组件环节企业基本呈现“营收越多、亏损越多”的局面,需求的阶段性波动并不影响亏损扩大的必然趋势。
谁能存活?
受技术迭代、行业激进扩产、政策导向转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轮光伏产能出清与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时期相交织,出清节奏缓慢,行业预期转折时间不断延后,进一步加深了光伏企业的内耗。
136号文下发后,光伏电站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直接冲击组件需求与价格。一方面,下游投资商“算不过来账”,缩减电站投资规模。据统计,上半年以来60GW左右的项目终止了组件采购需求或者项目进度。山东136号文竞价结果出炉之后,多家央企表示,待开工项目由于电价导致收益率不过关,“待开工项目难以评估,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决策”。
尽管从全年装机来看,可能与2024年相差不大,但是自531抢装结束之后,光伏单月装机断崖式下跌至10GW左右体量。
与此同时,市场需求的萎缩,必然会进一步激化企业之间的抢单竞争。光伏們此前了解到,组件市场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企业暗价投标、阴阳合同“泛滥”。一些企业保现金流的经营策略下,价格战“愈演愈烈”,组件实际成交价格混乱。
另一方面,主流投资方如央国企在收益率的考核下压造价,组件溢价空间更小。光伏們了解到,某央企组件集采中,因为投标价格过高而撤销了评标组,目前还在等待最终的决断。
此前,高盛对于产业出清的拐点的预期已经推迟到2026年下半年,如果按照这一时间阶段推算,光伏企业至少还需在“寒冬” 中持续承压一年。
尽管从盈利情况来看,当前仍有组件企业有实力“血拼”,但按照每年超500亿的平均水平再亏损一两年,组件企业中只剩四五家没亏掉上升期净利,相当于过去数年行业与企业的创新发展“白忙一场”。
而如果行业复苏不及预期,不仅绝大多数组件企业难以存活,持续的价格战将从经营模式、竞争生态、技术革新、盈利能力等方面给企业与行业带来深层次的伤毁。
9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在发布会中表示,“企业产业的培育可谓千辛万苦,而非理性竞争毁掉一个企业、毁掉一个产业,可能一夜之间,我们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工信部会依法治理光伏行业非理性竞争。”
当一个行业中几乎所有企业都在长期使用“价格战策略”,无异于“饮鸩止渴”。但当下,并没有更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