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兴证张忆东(全球策略)团队】港股盈利能力改善,恒生科技增速领先——港股2025Q2财报业绩总结

2025-09-16 22:47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

要点

●●●●

一、恒生科技指数盈利增速领先

2025Q2,港股主要指数中,恒生科技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速领先。恒指、恒生综指、恒生综指-非金融、恒生科技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45%2.29%1.33%14.43%,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12%3.63%2.21%16.18%。若剔除阿里巴巴、京东集团、美团,则恒指、恒生综指、恒生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04%3.88%25.34%

2025Q2,港股主要指数ROETTM)水平同比均上升。其中恒生科技ROE同比提升最为明显,上升3.04pcts13.5%;恒生指数ROE同比+0.19pcts,恒生综指同比+0.21pcts,恒生综指非金融同比+0.18pcts

行业层面,1)从净利润单季度同比增速角度来看,原材料业、医疗保健业、资讯科技业增速领先。2)从ROETTM)角度来看,资讯科技业、非必需性消费水平较高;非必需性消费、资讯科技业、医疗保健业同比提升较为明显。

二、科技:人工智能推动业绩增长加速

资讯科技业2025Q2净利润单季度同比增速为29.67%,高于Q126.76%ROETTM)较去年同期上升2.44pcts13.18%

硬件部分,以联想、小米为代表的资讯科技器材净利润单季度同比增速为68.15%ROETTM)为13.65%,较去年同期提升5.36pcts;半导体净利润同比增速由正转负为-21.20%ROETTM)仍处于历史低位。

随着大模型技术从研发走向应用,软件服务行业业绩向上、盈利能力提升。软件服务净利润单季度同比增速回升至21.54%。细分行业中,1)以金山软件、金蝶服务为代表的应用软件净利润同比增速为47.59%,在Q145.92%高增速的基础上继续抬升;2)以网易为代表的游戏软件同比增速为27.36%3)以腾讯控股、商汤为代表的数码解决方案服务同比增速为19.59%软件服务各子行业盈利能力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上升

三、消费:细分行业业绩明显分化

非必需消费:净利润同比增速明显下滑,专业零售、汽车等是主要拖累,AI+、新消费公司业绩表现突出。2025Q2,非必需性消费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10%,低于Q144.64%ROETTM)自2023年以来持续回升,2025Q2较去年同期回升3.75pcts12.58%。细分行业中,

  • 1)受益于AI业务驱动,媒体及娱乐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32.27%,其中广告及宣传(汇量科技、趣致集团等)为541.75%出版(阅文集团等)为68.50%影视娱乐(腾讯音乐等)为44.08%互动媒体及服务(百度集团、快手、美图公司等)为28.08%

  • 2家用电器及产品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2.38%,其中泡泡玛特、布鲁可业绩推动下,玩具及消闲用品增速达到396.49%

  • 3)此外纺织及服饰、旅游及消闲设施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所回升。纺织及服饰中,钟表珠宝受老铺黄金业绩拉动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285.76%

  • 4受外卖大战影响,主要互联网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大幅下滑,拖累专业零售盈利表现,但另一方面,互联网龙头最新季报业绩印证了AI应用商业化加速潜力2025Q2阿里巴巴云智能集团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26%334亿元,AI相关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同比三位数增长;云业务的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26%30亿元人民币。2025Q2公司财报电话会上管理层指出,公司预计未来几个季度阿里云收入增速将持续向上

  • 5汽车、教育净利润同比增速大幅下滑,拖累行业业绩表现。汽车中汽车零件YoY+32.55%)净利润同比增速表现优于整车YoY-39.77%)。

必需消费:乳制品、农业产品拖累盈利表现,非酒精饮料业绩表现较佳。2025Q2,必需性消费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为4.47%,略低于Q14.68%细分行业中,食品添加剂、非酒精饮料、包装食品净利润同比增速较高,乳制品、农业产品同比增速为负ROETTM)角度来看,必需性消费较去年同期上升0.74pcts12.25%,处于2017年以来的75.7%分位数水平。细分行业中除乳制品、酒精饮料外,ROETTM)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非酒精饮料盈利能力为31.69%,是2017年以来的最高值

四、医疗保健:行业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速明显提升。2025Q2,医疗保健行业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为42.50%,高于Q126.47%。从ROE的角度来看,医疗保健行业25Q2同比提升1.55pcts7.09%,处于2017年以来的57.5%分位数水平,细分行业中,生物技术、医疗保健设备及用品ROETTM)提升幅度最为明显

五、大金融:券商业绩表现亮眼,地产建筑盈利仍承压

金融:券商盈利增速亮眼,银行拖累金融板块业绩表现2025Q2,金融行业净利润单季度同比增速为5.02%,高于Q1-2.56%。其中在资本市场整体回暖的背景下,证券及经纪净利润同比增速为73.80%,处于2017年以来的90.90%分位数水平;以港交所为代表的其他金融Ⅲ增速为38.27%保险增速为15.86%银行增速为-0.11%2025Q2,金融ROETTM)同比+0.22pcts9.12%,其中证券及经纪同比+2.25pcts7.70%;其他金融Ⅲ同比+5.57pcts27.22%,处于2017年以来的最高值;银行同比-0.64pcts8.62%;保险同比+4.81pcts13.23%

地产建筑业整体业绩仍承压。2025Q2,地产建筑业净利润单季度同比增速为-13.58%,高于Q1-27.04%2025Q2,地产建筑业ROETTM)为1.16%,处于2017年以来的最低分位数水平,其中主要细分行业盈利能力同样处于历史低位。

六、周期行业:能源盈利同比降幅扩大,原材料盈利能力处于历史高位,工业细分行业中电子零件增速维持高位

2025Q2,能源盈利同比降幅扩大。能源行业净利润单季度同比增速为-19.36%,低于Q1-12.63%。除油气设备与服务外,细分行业中油气生产商、煤炭净利润同比下滑。

2025Q2,原材料盈利能力处于历史高位2025Q2,原材料净利润同比增速为50.78%。细分行业中,净利润同比增速较高的有黄金及贵金属、铜、其他金属及矿物。ROETTM)方面,原材料同比+1.37pcts12.25%,处于2017年以来的81.8%分位数水平,其中黄金为16.82%,铝为16.04%,均为2017年以来的最高值

2025Q2,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4.64%,低于Q16.47%;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34%,低于Q112.84%细分行业中,电子零件(舜宇光学科技、高伟电子等)、能源储存装置(宁德时代等)净利润同比增速较高,分别为79.49%66.21%

七、公用事业:业绩承压,盈利能力处于相对低位。2025Q2,公用事业收入单季度同比增速为-1.06%,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70%。细分行业中,仅常规电力净利润同比增速为正,达到6.52%,且常规电力ROETTM)为7.05%,处于历史相对高位水平,其余细分行业业绩承压、盈利能力处于历史低位。

风险提示:因数据统计或计算方式不同产生的偏差、国内外宏观政策变化

●●●●

报告正文

●●●●

一、恒生科技指数盈利增速领先

(一)港股主要指数盈利能力改善

2025Q2,港股主要指数中,恒生科技单季度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速领先。收入同比增速中,恒生指数、恒生综指、恒生综指-非金融、恒生科技分别为2.45%、2.29%、1.33%和14.43%;净利润同比增速中,恒生指数、恒生综指、恒生综指-非金融、恒生科技分别为-1.12%、3.63%、2.21%和16.18%。如果剔除阿里巴巴、京东集团、美团,则恒生指数、恒生综指、恒生科技指数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04%、3.88%和25.34%。

2025Q2,港股主要指数ROE(TTM)水平同比均上升。其中恒生科技ROE同比提升最为明显,上升3.04pcts至13.5%;恒生指数ROE同比+0.19pcts,恒生综指同比+0.21pcts,恒生综指非金融同比+0.18pcts。

(注:本文数据统计的样本范围为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由于港股主板公司只需披露半年报和年报,季报自愿披露,因此为对齐财报披露频率,对于不披露季报的公司,本文将其半年报数据平分作为单季报数据。)

(二)医疗保健、资讯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速领先

从收入单季度同比增速角度来看,2025Q2,资讯科技业、非必需性消费业、金融业增速领先,能源业、地产建筑业、公用事业表现落后。相较于Q1,25Q2收入增速提升最大的行业为金融业(+6.49pcts)。

从净利润单季度同比增速角度来看,2025Q2,原材料业、医疗保健业、资讯科技业增速领先,综合企业、能源业、地产建筑业净利润同比增速较差。相较于Q1,25Q2收入增速提升最大的行业为医疗保健行业、地产建筑业、金融业。

从ROE(TTM)角度来看,2025Q2,资讯科技业、非必需性消费较高,综合业、地产建筑业水平较低。非必需性消费、资讯科技业、医疗保健业同比提升较为明显,分别提升3.75pcts、2.44pcts、1.55pcts。

二、资讯科技:人工智能推动业绩增长加速

资讯科技业2025Q2净利润单季度同比增速为29.67%,高于Q1的26.76%。ROE(TTM)较去年同期上升2.44pcts至13.18%。

  • 硬件部分,以联想、小米为代表的资讯科技器材净利润单季度同比增速为68.15%ROETTM)为13.65%,较去年同期提升5.36pcts;半导体净利润同比增速由正转负为-21.20%ROETTM)仍处于历史低位。

  • 随着大模型技术从“研发”走向“应用”,软件服务行业业绩向上、盈利能力提升软件服务净利润单季度同比增速回升至21.54%,细分行业中,以金山软件、金蝶服务为代表的应用软件净利润同比增速为47.59%,在Q145.92%高增速的基础上继续抬升;以网易为代表的游戏软件同比增速为27.36%;以腾讯控股、商汤为代表的数码解决方案服务同比增速为19.59%软件服务各子行业盈利能力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上升

三、大消费:细分行业业绩明显分化

(一)非必需消费:净利润同比增速明显下滑,专业零售、汽车等是主要拖累,AI+、新消费公司业绩表现突出

2025Q2,非必需性消费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速10.94%,低于2025Q111.82%,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10%,低于Q144.64%ROETTM)自2023年以来持续回升,2025Q2较去年同期回升3.75pcts12.58%

细分行业中,媒体及娱乐、家用电器及产品净利润同比增速领先,纺织及服饰、旅游及消闲设施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所回升,专业零售、汽车、教育等大幅下滑,拖累行业业绩表现

  • 受益于AI+业务驱动,媒体及娱乐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2.27%,其中广告及宣传(汇量科技、趣致集团等)同比增速为541.75%、出版(阅文集团等)为68.50%、影视娱乐(腾讯音乐等)为44.08%、互动媒体及服务(百度集团、快手、美图公司等)为28.08%

  • 家用电器及产品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2.38%,其中在泡泡玛特、布鲁可业绩推动下,细分行业玩具及消闲用品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396.49%

  • 纺织及服饰净利润同比增速较Q1提升6.65pcts11.29%,其中服装由-2.65%提升9.95pcts7.30%,钟表珠宝受老铺黄金业绩拉动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285.76%

  • 旅游及消闲设施提升7.35pcts10.50%,其中酒店及度假村提升9.04pcts44.7%,旅游及观光提升19.08octs17.21%,但餐饮净利润同比增速仍下滑,下降3.03pcts-4.91%

  • 受外卖大战影响,主要互联网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大幅下滑,拖累专业零售盈利表现,净利润同比增速大幅下滑,由Q1103.07%下降至-3.17%。但另一方面,互联网龙头最新季报业绩印证了AI应用商业化加速潜力。2025Q2阿里巴巴云智能集团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26%334亿元,AI相关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同比三位数增长;云业务的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26%30亿元人民币。2025Q2公司财报电话会上管理层指出,公司预计未来几个季度阿里云收入增速将持续向上。

  • 汽车由2025Q186.34%下降至-27.84%,整车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9.77%,汽车零件表现相对较好,同比增速为32.55%

  • 此外教育下滑36.35pcts-29.72%,家庭电器及用品下滑14.42pccts22.38%

(二)必需消费:乳制品、农业产品拖累盈利表现,非酒精饮料业绩表现较佳

2025Q2,必需性消费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速3.41%,高于2025Q13.25%,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为4.47%,略低于Q14.68%。细分行业中,食品添加剂(同比+60.91%)、非酒精饮料(同比+22.70%)、包装食品(同比+13.64%)净利润同比增速较高,乳制品(同比-51.20%)、农业产品(同比-19.51%)同比增速为负。

ROETTM)角度来看,必需性消费较去年同期上升0.74pcts12.25%,处于2017年以来的75.7%分位数水平。细分行业中除乳制品、酒精饮料外,ROETTM)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非酒精饮料盈利能力为31.69%,处于2017年以来的最高分位数水平。

四、医疗保健:行业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速明显提升

2025Q2,医疗保健行业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速为2.41%,高于Q11.97%;净利润同比增速为42.50%,高于Q126.47%。细分行业中,

  • 药品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7.47%,高于Q116.88%

  • 生物技术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27.46%,高于Q1166.18%

  • 药品分销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速为40.32%,高于Q1-0.40%

  • 护肤与化妆品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3.66%

  • 此外,医疗设备和用品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4.94%,医疗及医学美容服务净利润单季度同比增速为1.98%,低于Q13.43%

ROE的角度来看,医疗保健行业25Q2同比提升1.55pcts7.09%,处于2017年以来的57.5%分位数水平。其中,生物技术、医疗设备及用品ROETTM)提升幅度最为明显,分别上升5.88pcts4.35pcts;中医药ROETTM)为11.19%,为2017年以来的最高值。

五、大金融:券商业绩表现亮眼,地产建筑盈利仍承压

(一)金融:券商盈利增速亮眼,银行拖累金融板块业绩表现

2025Q2,金融行业收入单季度同比增速为6.82%,高于Q10.33%,净利润单季度同比增速为5.02%,高于Q1-2.56%。其中在资本市场整体回暖的背景下,证券及经纪净利润同比增速为73.80%,处于2017年以来的90.90%分位数水平;以港交所为代表的其他金融Ⅲ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8.27%,保险同比增速为15.86%;银行同比增速为-0.11%

2025Q2,金融ROETTM)同比+0.22pcts9.12%,其中证券及经纪同比+2.25pcts7.70%;其他金融Ⅲ同比+5.57pcts27.22%,处于2017年以来的最高值;银行同比-0.64pcts8.62%;保险同比+4.81pcts13.23%

(二)地产建筑业整体业绩仍承压

2025Q2,地产建筑业收入单季度同比增速为-5.69%,高于Q1-7.20%,净利润单季度同比增速为-13.58%,高于Q1-27.04%。细分行业中地产发展商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4.16%,高于Q1-51.44%;物业服务及管理净利润同比增速为-5.41%,环比有所上升;建筑材料(主要为水泥)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3.56%,高于Q130.77%

2025Q2,地产建筑业ROETTM)为1.16%,处于2017年以来的最低分位数水平,其中主要的细分行业盈利能力同样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六、周期行业:能源盈利同比降幅扩大,原材料盈利能力处于历史高位,工业细分行业中电子零件增速维持高位

2025Q2,能源盈利同比降幅扩大。能源行业收入单季度同比增速为-10.69%,低于Q1-7.89%,净利润单季度同比增速为-19.36%,低于Q1-12.63%。除油气设备与服务外,细分行业中的油气生产商、煤炭净利润同比下滑。

2025Q2,原材料盈利能力处于历史高位2025Q2,原材料收入同比增速为0.35%,高于Q1-0.76%,净利润同比增速为50.78%,略高于Q150.72%。细分行业中,净利润同比增速较高的有黄金及贵金属(同比+56.98%)、铜(同比+63.05%)、其他金属及矿物(同比+166.74%)。ROETTM)方面,原材料同比+1.37pcts12.25%,处于2017年以来的81.8%分位数水平,其中黄金ROETTM)为16.82%,铝ROETTM)为16.04%,均为2017年以来的最高分位数水平。

2025Q2,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4.64%,低于Q16.47%;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34%,低于Q112.84%ROETTM)为7.90%,同比提升0.8pcts细分行业中,电子零件、能源储存装置净利润同比增速较高,分别为79.49%66.21%

七、公用事业:业绩承压,盈利能力处于相对低位

2025Q2,公用事业收入单季度同比增速为-1.06%,高于Q1-2.15%;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70%,低于Q1-1.53%ROE6.35%,同比+0.03pcts。细分行业中,仅常规电力净利润同比增速为正,达到6.52%,且常规电力ROETTM)为7.05%,处于历史相对高位水平,其余细分行业业绩承压、盈利能力处于历史低位。

八、风险提示

因数据统计或计算方式不同产生的偏差、国内外宏观政策变化等。

注:文中内容依据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港股盈利能力改善,恒生科技增速领先——港股2025Q2财报业绩总结》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9月15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

张忆东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2

SFC HK执业证书编号:BIS749

李彦霖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5

迟玉怡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2040001

请注意:李彦霖、迟玉怡并非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注册持牌人,不可在香港从事受监管活动。

自媒体信息披露与重要声明

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投资者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本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其中:沪深两市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平台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