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这个AI应用,真的快落地了!

2025-09-16 21:25

(来源:亨特hunter)

最近美股走势最强的公司是特斯拉。

9月11日以来,特斯拉加速上涨,近三个交易日涨了17%。

从销量来看,我们看不到特斯拉有任何大的改善,特斯拉的上涨更多还是预期推动的。

上周特斯拉给马斯克了提供近1万亿美元的薪酬激励,根据股权激励计划的要求,马斯克需完成多重运营目标:特斯拉市值需达到并维持在2万亿美元(现在市值 1.3 万亿,还差 7000 亿),此后每增加5000亿美元市值可再解锁一笔奖金,直至市值达到8.5万亿美元,全部 12 笔奖金拿满。

此外,该公司还需交付2000万辆汽车、实现2000万个活跃全自动驾驶订阅用户、交付100万辆Optimus机器人、投入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商用,同时达成EBITDA目标,且马斯克需在未来7.5至10年内留任或以其他形式全身心投入。

此前在薪酬谈判中,马斯克向董事会承诺将逐步减少政治活动,并讨论了继任计划。

在薪酬激励计划发布后,上周五马斯克增持购买了260万股特斯拉股票,价值约10亿美元。

预期的改善催化着特斯拉股价大涨。

这和特斯拉卖车没什么关系,核心是资本市场在对他智能驾驶和机器人这两块代表未来的业务进行估值重估。

而这里我最关注的显然是智能驾驶。

其实在上周,国内也有关于智能驾驶最新的政策文件。

9月13日消息,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

其中提到: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高质高效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汽车芯片等重点急需标准研制任务。

同样在9月13日,业内有消息称工信部将于下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标准拟对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进行精细化管理,并进一步分类,例如单车道、多车道、领航辅助等。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标准预计于今年年底发布。

相比于特斯拉的估值,国内车企基本只有卖车卖硬件的估值,没有任何智能驾驶,软件的估值,哪怕从实际应用来看,头部国内车企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应用普及度,DAU都已经不逊色于特斯拉了。

其实在今年上半年,国内车企有过一次类似于特斯拉的估值重估尝试,但由于小米高速事件,这样的尝试被打断,我国的智能驾驶相关的政策也开始收紧趋严。

然后是之前懂车帝的测试,大家对国内智能驾驶的发展进入了极度悲观状态中,部分观点认为在政策层面授意这样的测试,就是在否定智能驾驶的发展方向。

我们跟踪调研的终端购车来看,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的关注度也持续下滑,我们也看到了个别完全没有智驾能力的20万以上车型居然出现了大卖,这是过去两三年完全没有有过的。

可以说,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在懂车帝事件后,迎来了至暗时刻。

但这显然又是资本市场习惯的线性外推,把政策的规范发展线性外推为阻止发展。

我上个月在中国汽研调研时,中国汽研表示根据他们过去的经验,类似于《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标准》这种标准一般从起草到落地需要2-3年,他们预计27年可能才会落地。

但从当下的进度来看,今年就有可能会落地,速度远超预期,背后应该是非常强有力的推动。

而9月13日文件还提到了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推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完善。注意这个文件名字叫做《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这意味着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推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完善这几件非常重要的事应该会在2025-2026年落地。

这意味着可能到2026年,关于智能驾驶L3生产,上车,上路的法律法规将会全面完善,类似于高速L3这种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场景很可能会进入大规模应用期。

也就是说到明年,高速的L3智能驾驶很可能会进入商用元年。

最近正好理想推出了他最新的VLA司机大模型我也深度体验了VLA这个最新技术。

说实话,在当下这个版本中我没有感受到质的飞跃,更多还是量的提升。

相比过去控制更细腻,刹车更柔和,过去常见的急刹很难再出现,对于变道有了提前的预判,寻路能力提升。

当然一些问题也存在,比如跨实线变道,路口抢变道,甚至有过红绿灯能力又回退,在部分红绿灯不显眼的场景还想闯红绿灯。

但如果考虑到版本的更新涉及到重新训练的问题,这个版本进步的潜力可能是巨大的。

简单来说过去理想是用端到端+VLM的模型,所有数据都基于这个模型进行了训练;而目前VLA是用了一个新模型,训练时间远远短于老模型。

一个新模型用极短的训练时间就比过去老模型训练一整年的效果还要好,体验还要好。

如果从这个角度考虑,这个模型的潜力可能是巨大的。

传闻理想在11月初会推出一款针对问题强化训练后的版本,届时智驾能力很可能会再上一个台阶;同样做VLA的小鹏也号称要在之后发布一个强十倍的版本;华为也号称要在月底发布超强的ads4.0。

我们默默期待,今年11月,是不是会真正的成为智能驾驶模型能力达到L3的诞生月。

当下AI的应用,行业应用比较多,比如编程,做图,但大规模的C端应用目前依然只有2023年就已经风靡的GPT类的对话真的在被大规模使用。

而在剩下的大规模应用中,智能驾驶作为其中最有可能2-3年内落地的,依然在被资本市场严重低估。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