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16 11:18
来源:凤凰网财经
为彰显中国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助力内地与香港股市健康发展,由凤凰卫视、凤凰网发起的“2025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活动已于8月2日正式开启企业报名通道与案例征集工作;8月28日举行首轮评审会,对已完整提交材料且数据齐全的企业进行打分,形成标杆候选池;8月31日报名结束后,启动复核程序,择新报名企业指标优秀者增补进入标杆候选池,进入公众投票环节。最终结果将于9月23日对外发布。
“凤凰之星”评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研究员 万喆
此次评选共设置最佳创新上市公司、最佳股东回报上市公司等九大奖项,覆盖企业发展的多个关键领域。为保证评选结果的公正与专业,组委会依托大数据模型和五大评选维度,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
作为“一带一路”研究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首次出任“凤凰之星评选”的评委。在评审会后,她接受了凤凰的专访,从评选体系的独特价值、中国企业出海的进阶逻辑,到“内卷”争议的破局路径,深度剖析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转型机遇与长期价值构建之道。
万喆表示,“凤凰之星评选”的“全景性”与“全球视野”,不仅为观察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多维视角,更对企业突破增长瓶颈、实现全球化可持续运营具有重要引领意义。
评选差异化:打破唯“营收论” 构建企业价值“全景画像”
“不同于部分评选仅以营业额、利润等单一指标衡量企业实力,“凤凰之星”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全景性’。”万喆直言,此次评选覆盖了企业运营效率、创新能力、社会责任、出海表现等多个维度,甚至将“最佳雇主”这类体现人文关怀的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形成了对企业的综合性价值评判。在她看来,这种多维度的评价逻辑,恰好契合了当前中国企业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型的核心需求——不再只关注短期经营数据,更重视公司治理、品牌美誉度、社会贡献等长期价值内核。
而“凤凰之星”的“全球视野”,则成为其区别于其他评选的另一关键特质。“评选深度融入了对企业出海能力、国际竞争力的考量,这与凤凰媒体自身的全球定位高度契合,也赋予了评选战略性与前瞻性。”
万喆以“一带一路”共建背景下的企业实践为例,指出评选对“出海表现”的关注不仅是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现状的回应,更是引导企业要在全球竞争中构建长期战略。“企业不仅要在国内市场做好运营,更要思考如何在全球产业链中找到定位,通过技术输出、本地化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正是评选的引领价值所在。”
出海进阶:从“低成本竞争”到“全球资源整合” 硬软协同成新优势
谈及当前中国企业出海的特点与优势,万喆将其概括为“三次跨越”,清晰勾勒出中国企业全球化能力的升级路径。
“第一次跨越是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万喆回忆,早期中国企业出海多依赖低成本、价格低或“内卷”式竞争。而如今,越来越多企业已转向“符合国际发展逻辑”的全球化布局——通过整合全球资源、优化产业链分工实现出海,“比如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出口,而是深度融入当地产业生态”。
“第二次跨越是从‘输出要素’到‘在地化共生’。”她指出,过去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常倾向于使用(中国)国内生产力、技术等要素,而当前“在地化”已成为主流:在“一带一路”共建项目中,企业既输出中国技术与产品,也与当地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培训当地员工、构建本地化运营团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实现与当地经济的“共生共赢”。“这种在地化实践,让中国企业从‘外来者’变成‘参与者’,为长期扎根海外市场奠定了基础。”
而“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协同发力”,则构成了中国企业出海的第三次跨越。“过去我们谈‘硬联通’,更多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在硬联通的基础上,技术标准输出、创新专利共享、就业机会创造等‘软联通’‘新联通’正在成为新亮点。”万喆举例,中国企业在海外参与的“鲁班工坊”项目,通过技术培训助力当地人才培养,既输出了中国技术经验,也增强了当地对中国企业的认同感,“这正是硬实力(技术、产品)与软实力(标准、文化)结合的典型案例,也是中国企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现”。
破局“内卷”争议:合法合规+在地合作 打造全球良性竞争生态
针对“中国企业出海将‘内卷’文化带到海外,不受当地市场欢迎”的观点,万喆给出了理性回应。在她看来,“卷”本质是一种“激烈竞争”,而竞争本身是全球市场的常态,关键在于“区分良性竞争与恶性内卷”——“恶性内卷是低效、无效甚至违法违规的竞争,而良性竞争是基于技术创新、服务升级的合理比拼,这在任何国家、任何市场都被认可。”
万喆强调,中国企业出海要避免“恶性内卷”,核心在于两点:一是“合法合规”,尊重当地法律法规与市场规则;二是“在地化合作”,将中国企业的技术优势、运营经验与当地需求结合,“比如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通过小而美的民生项目(如一些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既解决当地实际问题,也展现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这种‘共赢’模式自然会获得当地认可”。
她进一步指出,“一带一路”本身就是中国企业实现“反内卷”、开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共建,企业可以跳出‘低层次价格战’,转向技术合作、标准共建、产业链协同等高层次竞争,这不仅能提升企业自身的全球竞争力,也能带动全球市场形成良性竞争生态。”
品牌建设:拒绝“急功近利” 以长期战略培育“百年影响力”
对于中国企业如何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的问题,万喆给出的核心建议是“拒绝急功近利,重视厚积薄发”。“欧美很多百年企业的品牌美誉度,是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形成的,而中国企业发展时间较短——改革开放至今仅四十余年,多数企业的全球化历程更短,品牌建设需要时间沉淀。”她认为,中国企业不必因短期品牌影响力不足而焦虑,而应聚焦长期战略。“只要持续投入创新、做好产品与服务、履行社会责任,品牌影响力自然会逐步提升。”
在万喆看来,当前已有不少中国企业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品牌建设之路。“比如泡泡玛特,通过‘拉布布’等文创产品在全球走红,用文化创意打破地域壁垒;地平线等科技企业在芯片算力领域深耕,以技术创新积累品牌口碑;比亚迪等传统企业则‘老树发新芽’,借助新能源转型实现品牌价值跃升。”这些案例证明,中国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差异化优势,在全球市场建立品牌认知。
但她同时提醒,品牌影响力的长期维系,离不开“治理能力与战略眼光”。“企业要想成为‘百年老店’,不仅要做好当下的产品与运营,更要着眼10年、50年后的发展——比如如何应对技术变革、如何适应全球市场规则变化、如何持续履行社会责任。”万喆认为,这正是“凤凰之星评选”的深层价值——通过对企业创新能力、治理水平、长期战略的关注,引导企业构建可持续的品牌价值,“让企业不仅‘现在强’,更能‘未来强’,最终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百年品牌”。
本次评选活动由凤凰卫视、凤凰网发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给予指导支持,美国德鲁克管理学院作为学术支持,并得到标普S&P、融聚汇、Brand Finance、知一数谱、科特勒咨询、香港上市公司商会等机构支持。评选结果将于9月23日举办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同步揭晓,现场举行颁奖典礼。入选企业和机构将有机会作为成功商业案例,通过凤凰卫视、凤凰网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及相关合作渠道向全球推介。
咨询邮箱:fhzx@ifeng.com 咨询电话:010-65207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