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见证历史!段永平看好这个大模型

2025-09-16 15:03

(来源:ETF进化论)

见证历史!大象起舞!

美股科技巨头谷歌迎来历史性时刻:总市值历史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关口。

谷歌也成为继苹果、微软和英伟达之后,全球第四家市值超3万亿美金的公司。

自今年4月7日低点以来,谷歌股价涨超73.3%,市值增加超1.2万亿美元。

谷歌股价周一涨4.49%,近10日涨超18%。

消息面上,被称为“Nano Banana”的Gemini 2.5 Flash Image自8月底推出以后爆火,谷歌的Gemini应用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力压ChatGPT成为App Store、谷歌Play商店多国下载量最多的免费应用。

Nano-Banana热潮就是将用户上传的图片,转化为超精细的3D风格手办图像。

众所周知,在美股科技巨头中,知名投资人段永平最看好和头号重仓股一直是苹果。

段永平猜测10年后主流大模型会是Google旗下Gemini。

段永平最新观点认为:“现在市场上的大模型很多,10年后能活下来的大概率不会超过10%,所以这是个九死一生的游戏(这是我猜的)。大家可以猜猜10年后大家还在用的主流大模型会是什么?我会猜Gemini,因为背后的Google很强大,而且已经醒了。”

今年4月,因对等关税,市场暴跌之际,段永平出手抄底。

4月8日,段永平发帖:“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今天开始买了一些(或者卖put)苹果,nvda,goog,tsm,一会儿再卖点腾讯的put。”

谷歌也是段永平旗下基金的持仓股,二季度加仓83.48万股,二季度末持有194.54万股,持仓市值3.45亿美元。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段永平管理的H&H持仓股10只,分别为苹果、伯克希尔B、拼多多、西方石油、阿里巴巴、谷歌C、英伟达、微软、迪士尼和台积电。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对于谷歌,段永平也公开发表过观点,其表示:

1.你认为10年后还在的公司都有谁?

定义是10年后营业额和利润都不低于今天的才可以认为还在哈。

我觉得苹果,茅台,腾讯应该都还在;谷歌,微软,BRK应该也还在。我希望OV还在,但不是100%确定。

20年呢:我觉得苹果,茅台应该还在,谷歌,微软,BRK也应该还在,腾讯90%还在,OV应该75%还在。

30年呢?…

确属脑力游戏,没事想想这个也许能对投资有点帮助。

2.大道不太可能说苹果的商业模式比Google好,但大道更理解苹果的商业模式,知道这是个很好的商业模式。事实上,Google的商业模式看上去也是非常好的,但AI最后的影响我还能完全理解,看不透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值得一提的是,美股的头部集中效应显著,指数涨幅由少数公司所推动。

美股“科技七巨头”贡献市场大部分涨幅。

过去10年,美股七巨头近10年涨2285%,标普500指数涨超232%。

过去10年,英伟达涨超317倍,特斯拉涨超23倍,微软涨超12倍,苹果涨8倍,亚马逊、META涨超7倍,谷歌涨超6.6倍,均大幅跑赢美股三大指数。

AI热潮提供“顺风”,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与科技股强劲的盈利势头,推动美股持续上涨。

对于当下AI大狂潮、美股大型科技股股价狂飙的现象,OpenAI董事长Bret Taylor表示:当下我们确实身处AI泡沫之中,但这并不妨碍AI最终创造巨大经济价值。

Taylor将目前的AI浪潮和互联网泡沫进行对比:当时有许多公司在互联网泡沫破裂中倒下,但从长远来看,1999年那些人对互联网未来的判断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

Taylor指出,如今亚马逊和谷歌等诞生于那个时代的企业,已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之一,这显示泡沫下的远见是能兑现的,关键在于区分方向的正确性与具体投资标的成功率。

Taylor警告称,与任何颠覆性技术浪潮一样,这一过程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巨大的赢家,同时也会让许多人损失惨重。

美股创下历史新高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继续施压鲍威尔。

他在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表示,“太迟先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必须立即降息,且幅度必须比他预想的更大。特朗普此前已多次要求鲍威尔降息。

美国8月失业率上升至4.3%,创近4年来新高,就业数据恶化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

美联储将于9月16日和17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届时将开启新一轮降息。若美联储9月开启新一轮降息的预测成真,这将是美联储自去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

此外,特朗普又有大动作!他公开呼吁:以半年报取代季度财报。

当地时间周一,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企业或公司不应再被强制要求每季度披露一次财报。且他主张改为每半年披露一次业绩。

这一想法早在他第一任期内就曾提出,近期再度引发关注。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在获得美国证交会(SEC)批准的前提下,企业不应再被强迫搞什么“季度报告”了,改为半年报将节省成本,让管理人员能够专注于正确经营公司。

对此,华尔街不少人士表达了对披露频率降低的担忧。市场人士担心,上市公司披露财报的频率降低,将增加不确定性,同时削弱问责效力,增加股市波动性。

TD Cowen分析师Jaret Seiberg预计SEC采取行动实施六个月报告计划的可能性为60%。

华尔对这一变化持怀疑态度,一些人则指出问责制减弱和波动性加剧等风险。

BCA Research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Irene Tunkel表示,季度报告如今已沦为一种玩弄预期而非提供洞见的手段,近80%的公司每个季度都“超出”预期,业绩指引的可信度正在下降,而达成短期目标的压力扭曲了商业决策,高昂的报告成本也加剧了美国市场持续的去股票化。

Irene Tunkel强调:“虽然我重视透明度和数据,但降低报告频率最终可能对美国企业更有利。”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