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15 20:59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高质量完成能源保供、深化改革、科技创新、价值创造等重点工作,努力为公司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坚实基础,任务繁重,意义重大。
《中国海洋石油报》、中国海油官微推出“决战决胜‘十四五’目标任务”专栏,报道中国海油各板块坚定信心、苦干实干,全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确保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生动实践。
岸电入海驱动渤海油田绿色用能变革
覆盖7个油田群 消纳绿电19亿千瓦时 相当于减碳158万吨
从空中俯瞰渤海湾,蓝天与碧波之间,一座座仿佛“钢铁之城”的油气平台错落分布。海面之下,总长超500公里的岸电海缆纵横交织,将分散的油气平台连成一张绿色能源网。
“十四五”以来,一场关于海洋油气生产平台的绿色用能变革在渤海油田澎湃启幕。
海洋油气生产平台自发电能耗大的难题困扰行业多年。随着秦皇岛-曹妃甸油田群岸电应用示范项目投产,中国海油将“岸电入海”作为破解之法,大力推进用能变革。
如今,渤海油田已建成北至锦州25-1南油田、南接垦利10-1油田、西延曹妃甸11-1油田的岸电电网。岸电“电力动脉”现已覆盖渤海7个油田群。
“岸电项目的投用,改变了以往海上油田主要使用燃油发电机组的局面,对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渤海油田岸电运维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一张网,两本账。岸电带来的不仅是海上平台的用能模式变革,还有不可小觑的经济账和环保账。
电力供应不足会导致许多稳产增产措施难以实施。海雨站是渤海油田曹妃甸作业区的电力动力平台。自2021年接入岸电后,岸电提供的稳定电力为油田稳产增产提供了保障。随着岸电工程持续稳定供电和开发技术不断优化,曹妃甸作业公司在油气田稳油、控水、上产等多方面获突破,油气产量连续7年实现增长。
在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蓬勃岸电工程项目组块和导管架正在加紧建造。项目经理董坤介绍,该项目的蓬莱19-3电力动力平台投产后,将为周边15个海上平台提供160兆瓦稳定电力,保障油田平稳运行。
目前,渤海油田已建成以河北、辽宁、山东三个区域陆地电力为依托的岸电接入工程,按照高峰年用电量预计,每年可降低原油消耗17.5万立方米,降低天然气消耗23.8亿立方米。
一张蓝图,多方参与,绘就绿色低碳发展新画卷。
“柴油机退役后,平台安静多了。”现场操作人员说。在秦皇岛32-6油田,18台柴油发电机组的拆除让海上平台工作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带来了每年18万吨的碳减排环保成效。
“2024年,通过绿电核减政策,渤海油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9.9万吨。2025年的绿电使用占比预计提升7%。”有限天津分公司节能低碳首席刘权介绍,截至目前,渤海油田岸电应用项目累计供电超54亿千瓦时,其中消纳绿电19亿千瓦时,相当于减碳158万吨。
在蓬勃区域,蓬莱19-3、蓬莱19-9、蓬莱25-6油田模块钻机平台供电改造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现场操作人员为模块钻机进行“心脏移植”——将柴油系统更换为岸电供电。模块钻机的“柴改电”改造,让“油老虎”变身“电先锋”。
随着增储上产的规模不断扩大,秦皇岛-曹妃甸岸电扩容项目已经启动,将通过扩建陆地变电站、新建海上电力动力平台满足河北区域产能建设需求。同时,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岸电运维正迈向智能化。渤海油田将联合多方科研力量,攻关智能调度、海缆监测等关键技术。
从柴油发电到“岸电入海”,从单一供电到多能互补,渤海油田的绿色转型之路越走越宽。在这片蔚蓝海域,一幅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