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15 08:33
报告导读
周内江西大矿计划复产新闻带动锂价回落;钴系产品价格受刚果金进一步收紧供给政策预期影响,市场惜售情绪上涨。我们认为锂正处需求旺季,且供应端不确定性仍存,锂价有支撑;钴短期现货价格升势将持续,跟踪9月下旬政策预期落地情况。
国泰海通有色团队 于嘉懿/宁紫微/刘小华/兰洋/梁琳
报告摘要
周期研判:维持锂钴行业增持评级。锂板块:供需博弈加剧,市场价格震荡整理。1)无锡盘2511合约周度跌4.05%至7.1万元/吨;广期所2511合约周度跌4.17%至7.12万元/吨;2)锂精矿:上海有色网锂精矿价格为842美元/吨,环比下降29美元/吨。锂矿随盘面价格继续下跌,市场可流通现货有限,以预售远期货物为主。增持:雅化集团、藏格矿业、赣锋锂业。谨慎增持:天齐锂业、盛新锂能。相关标的:天华新能、西藏珠峰、川能动力、融捷股份、江特电机、科达制造、西藏矿业。钴板块:头部矿企暂停中间品报盘,大多贸易商也随之封盘,加剧市场看涨情绪。钴业公司多向电新下游制造延伸,构成钴-镍-前驱体-三元的一体化成本优势,增强竞争壁垒。增持:华友钴业。相关标的:寒锐钴业、洛阳钼业、格林美。
锂盐供需博弈加剧,市场价格震荡整理。周初碳酸锂市场开局疲软,市场交投氛围清淡,下游多持观望态度;周中受江西大矿计划复产消息刺激,期货价格一度大幅下跌,但旺季需求强劲令盘面表现出一定韧性。据SMM,中国碳酸锂周度产量环比上升2.80%、周度库存量环比下降1.13%,产增库减彰显需求侧边际走强。从需求结构看,本轮旺季主要由储能“井喷”拉动,9月锂电头部企业订单情况良好,生产线保持高负荷运转;车端,据乘联分会,9月1-7日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同比下降3%,环比下降1%,新能源市场渗透率59.6%,销售整体维稳,但增速有所放缓。我们认为,“金九”旺季需求对锂价或将保持一定的支持力度,同时江西地区的未来供应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后续依旧有发生扰动的可能,我们预计锂价在较强支撑下仍有走高动力。根据SMM数据,上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7.09-7.4万元/吨,均价较前周下降3.08%。电池级氢氧化锂(粗颗粒)价格为7.3-7.55万元/吨,均价较前周下降1.72%。
矿商封盘惜售,钴产品价格上行。钴中间品方面,供应继续偏紧,市场询盘氛围活跃,但场内货源相对集中,矿商惜售情绪强烈,周尾头部矿企暂停报盘,大多贸易商也随之封盘。电钴方面,周内矿商封盘停报捂货带动市场情绪,期现货价格震荡上行;但下游合金、磁材等领域需求仍偏清淡,高价接受度低;同时近期电钴库存量级未见有明显消耗,价格上行相对受阻。钴盐方面,供应侧冶炼厂维持低负荷生产运行;需求侧近期主要是几家头部冶炼厂采买钴盐作为原料备库以及一些硫酸系四钴冶炼厂进行原料补库,三元前驱体端担忧后市风险而刚需采买,目前仍以消化库存为主。根据SMM数据,上周电解钴价格为26.80-27.80万元/吨,均价较前周上升2.06%。
磷酸铁锂周均价下降,三元材料周均价上升。根据SMM数据,上周磷酸铁锂价格3.26-3.42万元/吨,均价较前周下降1.64%。三元材料622价格为11.55-12.05万元/吨,均价较前周上升0.23%。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增速不及预期等。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海通证券已经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降供给预期分化,钴锂价格两重天》,具体内容详见完整版报告。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ysjsyj )为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有色金属与新材料研究团队依法设立并运营的微信公众订阅号。本团队负责人于嘉懿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登记为证券分析师,登记编号为S0880522080001。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海通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海通证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泰海通有色与新材料于嘉懿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