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上银基金一周早知道丨光模块、PCB爆发,后市如何看?

2025-09-15 17:35

(来源:上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惠军

上银基金权益投研部基金经理

本科及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专业;2022年2月加入上银基金,历任上银基金研究员、高级研究员等职务。擅长分析量子雷达、人工智能等科技行业成长趋势,目前主要覆盖电子等行业。现任上银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基金经理。

市场概况

上周市场震荡上行,在国内政策催化、美联储降息在即的背景下,A股市场风险偏好继续抬升,主要宽基指数普遍收涨,科创50以5.48%的涨幅领涨,创业板指站上3000点,沪指周五盘中再创3892.74的阶段新高。

结构上,在海外科技巨头验证AI算力需求激增的带动下,上周调整的AI算力板块本周迎来反攻;而在“反内卷”和“地产提振”等结构性政策刺激下,地产、农林牧渔、钢铁等行业也有不俗表现,同时有色金属受益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的催化亦涨幅靠前。

从宽基指数看,上周上证指数上涨1.52%,创业板指上涨2.10%,沪深300上涨1.38%,中证500上涨3.38%,中证A50上涨0.86%,科创50上涨5.48%。风格上,成长、周期表现相对较好,金融、消费表现较差。从申万一级行业看,表现相对靠前的是电子(6.15%)、房地产(5.98%)、农林牧渔(4.81%)、传媒(4.27%)、有色金属(3.76%);表现相对靠后的是综合(-1.43%)、银行(-0.66%)、石油石化(-0.41%)、医药生物(-0.36%)、社会服务(-0.28%)。从Wind热门概念板块来看,表现相对靠前的是HBM(9.42%)、培育钻石(9.30%)、服务器(9.28%)、存储器(9.27%)、电路板(8.88%);表现相对靠后的是仿制药(-2.69%)、硅能源(-2.22%)、新能源(-1.85%)、BC电池(-1.76%)、电源设备(-1.46%)。

热点聚焦

1、光模块:AI算力驱动高速率升级,技术迭代打开增长空间

2025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迎来结构性爆发,在AI算力集群与超算中心建设的双重驱动下,市场规模预计达1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AI算力需求贡献60%以上增量。这一增长主要由高速率产品迭代推动:

800G光模块已进入规模商用阶段,2025年全球出货量预计1800-2100万只,国际科技巨头采购占比超70%1.6T模块成为竞争焦点,随着新一代AI服务器量产,全年需求300-500万只,单价维持在1200美元高位。国内"东数西算"工程加速落地,进一步放大高速互联需求,2024年中国数通光模块市场规模已249.2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465亿元

技术突破呈现多路径并行态势。硅光集成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通过芯片集成度提升将模块功耗降低30%液冷方案取得实质性进展,浸没式液冷光模块通过气密焊接工艺和抗腐蚀材料升级,在60℃冷却液中长期运行无性能衰减,使数据中心PUE降至1.02-1.05。CPO(共封装光学)技术加速渗透,预计2026年在AI数据中心的渗透率超20%,2029年市场规模93亿美元,成为下一代光互连主流方案。线性驱动可插拔光学(LPO)技术因低功耗特性受青睐,实测显示其较传统DSP模块节能30%,对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极具吸引力。但高端光芯片仍存短板,25G以上高速光芯片国产化率虽有提升,核心市场仍被海外垄断,国产替代空间显著。

市场格局呈现"技术分化+需求分层"特征。随着AI服务器集群规模迈向十万卡级别,光模块与GPU的配比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小规模集群配比约为1:2至1:2.5,而超大规模集群比例可攀升至1:8甚至1:12这种需求差异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单机柜光模块价值量从400G的5万美元跃升至1.6T的25-30万美元1.6T模块存在16×100G与8×200G两大技术路径,行业共识认为8×200G因高集成度与优能效将成为大规模商用首选。

投资逻辑上建议关注三条主线:

一是800G/1.6T技术领先且通过国际巨头认证的厂商;二是掌握硅光芯片、液冷封装等核心技术的企业;三是在高速光芯片领域取得国产替代进展的参与者。长期来看,AI服务器出货量预计2025-2029年CAGR超40%,将为光模块行业提供持续成长动能。

2、PCB:高端化与绿色化双轮驱动,AI与汽车电子打开增量空间

PCB行业在AI服务器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拉动下实现结构性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8%,其中高阶HDI板(高密度互连板)和18层以上高多层板需求增速尤为突出。受益于AI云端强劲需求及周期复苏,PCB板块订单充足,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下半年业绩高增长有望持续。细分领域中,AI服务器用高多层板单价达传统产品的3-5倍,新能源汽车BMS系统PCB毛利率维持在35%以上,成为行业增长引擎。

技术升级呈现"高精度+高频化"趋势。HDI板突破精密制造瓶颈,实现最小线3mil(0.0762mm)、孔径精度0.15mm,层间对位精度达±20μm,通过混合激光钻孔技术将良率提升至98%以上IC载板迎来技术突破,开发的纳米陶瓷基板(Dk=15)支撑112GbpsSerDes高速接口,介质损耗降25%,满足先进封装需求。为适配AI服务器GPU集群互联,12层高多层HDI板实现单板信号延迟误差<1ps,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800V高压BMS系统PCB通过-40℃~125℃高低温循环测试,良率99.5%

环保政策倒逼产业升级,无铅化与低碳制造成为核心竞争力。欧盟RoHS指令将铅含量阈值锁定于0.1%,主流企业全面采用锡银铜(SAC305)合金方案,部分企业通过材料配比优化,将铅含量控制在50ppm以下,低于欧盟阈值20倍,焊点抗疲劳强度提升30%绿色基材取得突破,生物基可降解基材采用植物纤维与可降解树脂,在自然环境中可快速分解,较传统FR-4基材每平方米减少60%碳排放(节省10.5千克碳)。循环经济模式逐步落地,铜离子回收系统实现90%铜资源再生,闭环水处理系统达成生产废水零排放,契合欧盟《新电池法案》碳足迹要求。

市场竞争呈现技术门槛提升特征。全球PCB市场规模将由2024年的735.7亿美元稳步提升至2029年的946.6亿美元,2024–2029年CAGR达5.17%。其中服务器/数据存储领域PCB市场表现突出,2024年规模为109.16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189.2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1.6%。产能布局加速全球化,东南亚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受益者,预计到2029年该地区PCB产值将达108.98亿美元,占比提升到12.4%,年复合增长率12.4%,领跑全球。

投资策略上重点关注两类企业:

一是高端产品占比高的厂商,在高多层板、高阶HDI等领域具备技术积累;二是环保技术领先的企业,在无铅工艺、生物降解基材领域形成差异化壁垒。随着AI服务器单机PCB价值量从2000元提升至8000元以上,以及新能源汽车PCB单车用量增长5倍,具备高端产能和技术储备的企业将持续受益。

每周关注

生成式AI安全新国标落地:

合规驱动技术重构

2025年11月1日,GB/T45654-2025《网络安全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将正式实施,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核心配套标准,标志着我国生成式AI监管进入"技术化、精细化"新阶段。该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40家单位研制,从训练数据安全、模型安全到安全措施构建了全链路规范体系,为AI服务提供者设立了明确的合规红线。

训练数据安全成为合规首要关口。标准要求建立"来源可溯、授权合规"的全流程管理机制,商业数据需经过多层审核,用户输入信息用于训练必须获得明确授权。创新性地将数据标注分为"功能性"和"安全性"两类,其中安全性标注需全量人工审核,标注人员需通过安全培训与考核。这一要求将推动AI企业重构数据处理链路,预计数据清洗、脱敏工具的市场需求将增长3倍以上。

模型安全要求实现"输出可控、迭代可管"。标准明确规定,模型对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需具备明确"拒答"能力,所有生成内容必须添加可识别标识。更严格的是,训练环境与推理环境必须物理或逻辑隔离,防止训练数据泄露或推理过程被恶意干扰。这将倒逼企业投入模型安全加固,包括后门检测、输出过滤等技术研发,预计相关安全工具链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元。

合规落地催生新的产业生态。配合国家标准实施,国家网信办已建立一年两次的安全评估机制,重点核查"数据来源合规性""模型输出安全性""应急机制有效性"等指标。对于企业而言,合规成本将显著上升,包括建立安全评估常态化机制、配备专职合规人员等,但也为安全服务商带来新机遇。具备训练数据审计、模型安全检测、合规评估等能力的企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2025-2027年相关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超60%。

总结来看,新国标的实施不仅是监管要求,更将推动生成式AI从"快速创新"向"安全可控"转型。技术架构上,隐私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将加速普及;产业链层面,安全工具提供商、合规咨询服务商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将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每周一图

台积电在2025年技术论坛上全面展示的3DFabric®技术生态,标志着半导体产业正式进入"三维集成"时代。这一涵盖SoIC®、CoWoS®和SoW™的全栈解决方案,通过垂直维度的创新突破了传统平面制程的物理极限,为AI芯片提供了全新的性能增长曲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SoIC技术的量产突破——6μm间距的N3-on-N4堆叠方案于2025年正式量产,较传统封装减少90%的信号传输距离,使AI芯片算力密度提升3倍以上。

SoIC技术创新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是异构集成能力的跃升,SoIC技术实现逻辑芯片与HBM内存的晶圆级集成,内存带宽达到4.8Tb/s,满足万亿参数大模型的访存需求;二是系统级封装的突破,计划于2027年量产的CoWoS-X方案,运算能力较现有产品提升40倍,相当于整座服务器机架的计算水平;三是光电子融合,通过SoIC将电子和光子裸晶堆叠,实现10倍以上的功耗优势,解决数据中心的能耗瓶颈。

这一技术体系对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

在设备端,推动高精度键合机、3D检测设备需求增长,国内部分企业已实现部分设备国产化;在材料端,低翘曲基板、高性能封装胶等材料需求激增,预计2025年相关市场规模增长50%;在设计端,3D-IC设计工具成为必备能力,外国Synopsys、Cadence等企业推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国内厂商加速追赶。

台积电的3D战略不仅巩固了其先进制程优势,更重塑了半导体产业的竞争格局。通过开放SoIC设计规范和生态伙伴计划,台积电已构建起包括英特尔、AMD、英伟达在内的庞大生态体系,预计2025-2029年SoIC产能年复合增长率将超100%。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一技术革命带来的不仅是台积电自身的成长机会,更包括封装设备、材料、设计服务等整个产业链的投资窗口,特别是具备3D集成技术储备的本土企业将迎来进口替代机遇。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本金不受损失,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产品存在收益波动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管理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行业、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基金业绩表现,也不作为基金未来表现的承诺。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