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15 12:12
(来源:明见局)
饮品业务营收263.59亿元,同比下滑2.6%,这是饮品业务近五年来首次在中期出现下滑。
当“特别特”鲜泡面的营销热度逐渐消散,康师傅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这家方便面巨头所面临的挑战。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400.92亿元,同比出现了2.7%的下滑;饮品业务也出现了近五年以来首次中期业绩下滑;高端方便面销量更是有较为明显的7.2%的跌幅。
一系列数据变化的背后,或许反映出这个陪伴中国消费者长达33年的“国民品牌”在新消费浪潮的冲击下,正经历着发展步伐的调整与适应。
2025半年报,净利与营收的反向走势
翻开康师傅2025年半年报,22.7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20.5%的亮眼数据,与400.92亿元营收同比下降2.7%的颓势形成了反差。
对于这种盈利与营收走势存在差异的情况,从公开信息及行业常见经营逻辑来看,价格调整或许是影响盈利表现的因素之一。
回溯近四年,市场中表明康师傅存在较为频繁的涨价动作。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末袋面价格从2.5元涨至2.8元,经典桶面提价0.5元;2023年11月,茶饮和果汁产品集体调价,1升装冰红茶从4元飙升至5元,涨幅高达25%;2024年,袋面与经典桶面再次提价,价格分别突破3元和5元大关。
从康师傅2025年上半年财报来看,频繁涨价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推动了毛利率的提升,方便面业务毛利率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饮品业务毛利率更是提升2.5个百分点。然而,市场中也有观点认为,这种“以价补量”的模式或许正在对品牌信誉与市场根基产生影响。
终端市场的反应提供了有力证明,据调研显示,2023年11月调价后,18家便利店中仅有2家按5元新价销售1升装冰红茶,10家自行降价至4-4.5元,另有6家直接下架。
截至2025年6月底,其经销商数量较2024年末减少3409个,直营零售商减少1499个。而从2021年至今,康师傅已减少1.7万个经销商和3.7万个零售终端,渠道网络缩水超20%。
方便面与饮品营收下滑,饮品中期业绩近五年首降
作为康师傅的两大核心业务,方便面与饮品的营收同步下滑。2025年上半年,方便面业务营收134.65亿元,同比下滑2.5%;饮品业务营收263.59亿元,同比下滑2.6%,这是饮品业务近五年来首次在中期出现下滑,较2024年同期减少超7亿元收入。
细分来看,两大业务的下滑并非个例,在饮品板块,茶饮料、果汁、包装水三大核心品类销售额分别同比下滑6.3%、13.0%、6.0%,仅有碳酸及其他饮料实现6.3%的增长。
尤其在无糖茶这一当下增速最快的赛道,康师傅更是被竞争对手甩在身后。尼尔森数据显示,2023年无糖茶同比增速达110%,农夫山泉东方树叶营收突破百亿、统一茶饮料增长9.1%、新兴品牌“果子熟了”市场份额暴涨851%。
方便面业务同样面临一定程度的危机,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与外卖市场冲击,方便面整体消费量从2020年的478亿包降至2023年的438亿包,减少40亿包。
在此背景下,康师傅方便面品类似乎呈现出“高低分化”的局面:
其中,高价袋面销售额同比下降7.2%,容器面同比下降1.3%,而中价袋面、干脆面等侧重性价比的产品则实现了增长,这一态势或从侧面反映出市场对其高端化方向的接受度仍有待观察。
更为关键的是,外部市场环境也在发生变化。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外卖市场规模突破1.27万亿元,且6元左右的低价套餐已较为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方便面的市场空间形成了挤压。在此趋势下,康师傅过往所依托的便捷+性价比核心优势正面临逐步弱化的挑战。
2025年上半年推新求变
面对市场萎缩与竞争加剧,康师傅并非没有探索新的路径。2025年上半年,其推出超10款新品、40多个SKU,从3-4元的大众产品到20元以上的高端系列,试图通过产品矩阵调整激活市场。
8月推出的“特别特”鲜泡面,号称历经9年研发,主打0油炸工艺,还联合罗永浩进行宣发;此外,“合麵”“东方食集”等系列也相继问世,分别瞄准正餐替代与年轻消费群体的尝鲜需求。
不过从实际成效来看,这些创新举措暂未有效突破企业发展瓶颈,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非组合装方便面市场份额前五名中,康师傅仅2款产品入围,且仍以传统口味为主;反观竞争对手,统一凭借“茄皇”“汤达人”等产品实现双位数增长,5元以上产品占比达 44%;农夫山泉更依托东方树叶单款产品拿下无糖茶市场过半份额。
当元气森林以“0糖0卡”重构气泡水市场、农夫山泉耗时13年培育东方树叶时,康师傅新品多为原有产品的包装更新、口味微调,或跟随竞品推出同类产品。这种“跟跑式”的创新或许较难在消费者心中建立新认知,也较难有效缓解品牌老化趋势。
当前康师傅正处于发展的关键节点,虽从市场份额看,其方便面业务以45%的占比仍领先统一(16%)、白象(12%),但并非没有风险。
市场竞争层面,统一的持续增长、白象的快速崛起,以及新兴品牌在细分赛道的突围,正不断挤压康师傅的市场空间;需求端则呈现根本性转变,消费者从“满足饱腹”转向“健康化、趣味化消费”,从“便捷导向”转向“品质导向”,而康师傅短时间内或许难以改变长期的经营模式。
33年的品牌积淀既是优势资产,也可能成为路径依赖的束缚,其能否突破传统模式,在健康化、个性化新赛道找到方向,不仅关乎自身发展,也将为传统快消品牌转型提供参考样本。
(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