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招商银行厦门分行:久久为功 构建消保长效机制

2025-09-15 14:07

厦门招行走进学校,开展金融教育游园活动。

晨报记者 白若雪 通讯员 林锦婷 林琳

为持续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招商银行厦门分行(以下简称“厦门招行”)持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金融教育宣传活动。从厅堂的细微关怀到村庄的坚实足迹,从线下的温情互动到线上的精准触达,厦门招行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构筑起守护群众“钱袋子”的坚固防线,为构建和谐、稳定、可信赖的区域金融生态贡献着源源不断的“招行力量”。

常抓不懈 夯实消保工作根基

保护消费者权益无小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更是关乎民生福祉与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石。一直以来,厦门招行始终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全面融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发展战略中,切实做到思想上重视、机制上保障、行动上落实。为夯实消保工作根基,厦门招行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架构、优化管理流程、完善考核机制,持续强化制度支撑与资源保障,推动形成“人人有责、层层落实、环环相扣”的消保工作格局。

与此同时,厦门招行高度重视内部能力建设,持续加强员工消保意识与服务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开展集中授课、消保小课堂、现场实操、趣味竞赛、通关测试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宣导活动,不断提升各岗位人员的专业素养、服务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全面发力 让消保宣教成常态

在厦门招行的网点,金融教育宣传早已成为日常运营的“标配”。电子屏滚动播放风险提示,显眼处摆放着分类清晰的宣传折页,“消保咨询台”前总有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疑问。分行营业部针对老年客户开设“防诈小课堂”,莲前支行为务工人员讲解合理理财知识,海天支行利用等候时间开展“五分钟金融微课”。

走出厅堂,厦门招行积极开展“五进入”金融教育活动,将金融知识送到群众身边。翔安支行、马巷支行等多家网点前往周边村庄,向老年人详细讲解个人信息保护、个人征信、防范非法集资及金融诈骗等关键知识,并通过趣味活动提升宣传效果;同安支行、嘉禾支行等网点结合节日活动,派发礼品,提醒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群防范电信诈骗,提升防骗“免疫力”;集美支行、鹭江支行等走进学校,通过现场问答的形式普及金融知识;海沧支行、江头支行等网点走进企业,指导一线职工群体了解金融风险,增强权益保护意识;分行消保中心在市民活动广场、商场,通过抢眼的布置及有趣的互动活动,让金融知识更加深入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招行还积极打造“金融消保驿站”品牌,与共建单位深度合作。在福建省诚毅技术学校,“青春有招”金融教育游园活动将反诈知识融入闯关游戏,学生们在集章打卡、签名倡议中化身“金融知识宣传员”,让金融安全的种子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市民积极参与反诈闯关游戏,在玩中学习金融知识。

科技赋能 让传播破圈而行

面对数字时代的浪潮,厦门招行积极拥抱新媒体,构建起“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渠道多元、触达精准的立体化金融宣教矩阵,让金融知识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

厦门招行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发布精美的金融知识宣传图文。通过还原真实案例,深入剖析非法外汇黄牛、虚假投资理财、冒充公检法诈骗等典型骗局的作案手法和风险特征,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文章因内容扎实、警示性强,屡次实现“破圈”传播,成为客户朋友圈中的“防骗指南”。为吸引年轻客群,该行还创新推出“招小宝”短视频课堂,将复杂的金融术语、抽象的风险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动画短剧和情景演绎,用“网言网语”讲好金融故事,有效提升金融教育的趣味性和传播力。与此同时,依托“招乎”客户群、企业微信群、短信平台等私域渠道,构建精准推送机制。针对不同客群特征,分层分类发送反诈提醒、产品风险提示、金融政策解读等信息,实现金融知识的“指尖可达”和“精准滴灌”。

这种“传统+创新”“广度+深度”“普及+精准”的立体化传播策略,让厦门招行的金融教育工作实现了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深刻转变,不仅延伸了宣教的半径,更重塑了服务的温度与效率,为构建全民反诈、全民懂金融的社会生态贡献坚实的“招行力量”。

久久为功,向新而行。未来,厦门招行将继续秉持“服务立行、消保先行”的理念,不断丰富宣教内容、创新宣教形式、拓展宣教半径,推动金融知识普及常态化、长效化,深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使金融服务更加贴近客户需求,为构建安全、健康、和谐的区域金融生态贡献更大力量,让每一位客户都能在招行的服务中,乐享安心、放心、舒心的金融生活。

厦门招行工作人员耐心为消费者讲解金融知识。

“招小宝”小课堂

选择合法渠道 远离“非法外汇黄牛”

近日,张先生结识了自称“外汇高手”的“王经理”,对方声称能够以超低汇率快速兑换外币并办理跨境转账。考虑到自己的孩子正在海外留学,张先生决定尝试通过对方办理业务,便通过“王经理”成功兑换并跨境汇出了2000元。后来,在需要交纳学费时,张先生再次联系“王经理”,兑换并跨境汇出了10万元。然而一周后,孩子仍未收到汇款,张先生也无法联系上“王经理”,这才发现自己受骗,随即报案。

厦门招行提醒您:不法分子常以“到账快”“额度无上限”“汇率超优”等诱人话术,吸引急于兑换外汇的客户。他们通常会先通过小额兑换业务骗取客户信任,待客户支付大额资金等待兑换时,便直接消失。在此提醒消费者,务必保持警惕,选择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办理外汇兑换业务,避免因贪图汇率优惠而卷入非法金融活动。公民若发现非法外汇兑换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或外汇管理部门举报。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