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15 13:13
(来源:ETF阅天下)
市场震荡中,资金正悄然转向。泛AI领域中的低位品种,正在成为聪明资金的“埋伏点”。别看它们暂时低调,说不定哪天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最近市场有点“高位徘徊”的意思,大盘在冲了一波之后,进入箱体震荡格局。
但这种节奏变化,其实并不是坏事。
俗话说,“歇歇脚,才能跑更远”。
眼下市场正是在为下一轮上涨蓄积能量。
回顾8月末9月初,大盘高位放量冲高后回落,回踩MA20之后,本周市场积极修复,再次触及箱体上沿。目前量能中枢保持在2.5万亿左右,仍低于8月末高点的3万亿。这就好比短跑冲刺后喘口气,暂时还没恢复到最强状态。
如果后续不能积极补量,市场较难一举突破3900点附近的压力区,需要通过震荡消化、实现多空再平衡,才能重启主升行情。但这恰恰为投资者提供了调仓换股的良机。
大牛市中的节奏变化,往往酝酿着下一波结构的先机。
震荡市中,怎样“蹲低跳更高”?
大盘从单边上涨转为箱体震荡,通常是风格切换的重要信号。以2019-2021年的新能源行情为例,在指数趋势放缓的整理阶段,前期强势板块会进入休整,而市场风格会出现“高切低”的转移。
这就好比一场马拉松,第一梯队冲太猛了,需要缓一缓,此时第二梯队反而有机会跟上。如果后续市场不能迅速补量突破,那么相对低位的方向反而更容易跑出超额收益。
本轮行情至今,市场高度结构化,资金和杠杆主要集中在光模块、PCB、国产GPU等AI上游算力硬件。这导致少数板块对大盘影响非常大。量能充足的时候,这些方向仍有创新高可能;但如果量能跟不上,多空平衡会变得脆弱——持筹的不愿卖,场外的不愿进。
这时候如果再追高那些涨幅已大的品种,性价比就不太高了。
相反,提前布局低位方向,反而可能“蹲得低,跳得高”。
低位方向该怎么选?
套利君(ETF阅天下)之前就提醒,如果8月PPI不及预期,那么再通胀逻辑可能暂缓,市场焦点应转向泛科技中的相对低位分支。
本周最新通胀数据出炉,PPI同比降幅确实有所收窄,但改善幅度还没大到足以支撑“弱现实转强”的乐观预期。目前市场流动性中枢仍保持在2万亿以上,在顺周期信心彻底恢复之前,热钱更可能流向产业趋势明确、暂时无法证伪的方向。
眼下泛AI领域里,仍有不少细分板块因为短期催化不足、市场关注度低而处于估值低位。一旦出现超预期的产业突破(比如技术迭代、爆款应用等),就很容易凝聚共识、吸引资金涌入。
所以,不妨把布局泛AI产业链中的滞涨分支看作是一种“看涨期权”,进可攻、退可守。包括存储、AIDC配套设施、AI应用(如AI+医药、人形机器人、端侧AI、智能驾驶等),都值得重点关注。
回顾新能源:行情总在震荡中扩散
如果我们把2019-2021年的新能源行情划分为“主升—震荡—再主升”三个阶段,会发现:在前两段指数震荡期间,市场都出现了明显的高低切换。
第一阶段(2019年11月-2020年6月):新能源板块借助特斯拉超预期发布和政策延缓退坡,形成第一波主升。但在2020年3-6月市场整体震荡期间,板块进入整理,消费类的美容护理、食品饮料反而轮动补涨。
第二阶段(2020年10月-2021年4月):“双碳”目标提出后,新能源车产业链迎来第二波主升。但行情在2021年2月再次进入震荡,直至4月。而这期间,钢铁、煤炭等周期板块却因供给收缩走出独立行情。
第三阶段(2021年5月-2021年11月):宁德时代销量超预期,中游材料涨价,板块迎来第三波行情。但指数却震荡下行,与板块背离明显,最终在年底以快速调整告终。
这说明,即便是大牛市,中间也需要震荡换手、结构切换。
牛市不是一口气冲完,而是“进一步、退半步,再进两步”的节奏。
高低切之前我们在套利过程中讲的比较多,没了解的可以过去在阅读一遍。
当前布局:AI的扩散逻辑正在强化
8月通胀数据未能强力推动顺周期交易,因此AI方向的扩散逻辑仍在加强。
7月以来的市场上涨,虽然AI算力硬件“打头阵”,但指数真正的支撑在于政策预期改善+盈利见底共识。算力成为主线,是因为在“强预期、弱现实”背景下,资金优先选择景气度高、能见度强的品种。
参考2015-2016供给侧改革的经验,从“政策底”到“经济底”确认,中间往往存在几个季度的时滞。在此之前,市场会对短期数据波动保持宽容,但很难全面转向顺周期。
所以,在盈利修复得到数据验证之前,产业趋势明确、低位待发的泛AI方向,反而更具布局价值。一旦出现技术突破或应用爆款,就很容易出现“点火就飞”的行情。
哪些AI细分方向值得关注?
存储:海外大厂正在削减低端产能,转向HBM等高端存储产品。这就好比普通公路减少车道,全部资源让给高速公路,结果普通公路反而可能开始“堵车涨价”。近期闪迪、美光再次调涨报价,已印证存储价格进入上行周期。
AIDC配套设施:AI基建,国内才刚刚起步。阿里此前提出千亿投资指引,虽然后来受芯片限制影响有所担忧,但最新财报显示,其AI投入仍在加快推进。这就像是5G初期的基站建设——服务还没全面普及,但光猫、路由器、服务器等需求先起来了。
AI+医药:AI制药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场效率革命。最近礼来推出医药大模型平台LillyTuneLab,背靠10亿美元级别的医药数据库,已有十几家药企参与试用。这行业就像“老中医+AI助手”,经验依旧值钱,但诊断更快、更准了。
端侧AI:AI终端设备正迎来密集发布期。Meta即将推出带显示功能的智能眼镜,华为也有多场发布会紧锣密鼓进行中。终端AI不像云端那样“高高在上”,它更贴近用户日常,容易出爆款。说不定明年这个时候,AI眼镜会像无线耳机一样普及。
人形机器人:特斯拉Optimus团队不断迭代设计,董事会甚至给马斯克提出了“百万台机器人”的量产目标。而国内优必选等企业也频频斩获订单。这一块已经从“讲故事”逐渐进入“看订单”阶段。
智能驾驶:特斯拉Robotaxi已在美扩大运营区域,华为问界系列在国内预售火爆。智能驾驶就像“拿到驾照的新手”,一开始小心翼翼,但一旦成熟,就会彻底改变出行方式。
今天A股的几个智能汽车ETF涨的不错。
516660涨幅3.47%
516380涨幅3.13%
159889涨幅1.89%
AI应用与Agent:AI应用是“AI+行业”的终极落地形态。美团“小美”、高德“扫街榜”等应用已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一旦出现现象级应用,很可能会带动整个板块情绪升温。
投资哲学:在行情扩散中保持定力
投资如农耕,播种有时,收获亦有时。大牛市从来不是所有股票一起涨,而是“板块轮动,此起彼伏”。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要保持乐观,但也要保持耐心。
真正的投资高手,不是追逐每一个热点,而是在趋势早期发现价值,在情绪低迷时保持信念,在众人狂热时留有清醒。
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