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贴息可累积,打车也能用!”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23家金融机构消费贷贴息进入“实战”阶段!

2025-09-13 07:07

(来源:现代商业银行杂志)

今年9月1日起,覆盖全国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正式落地。本次贴息方案定点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近期,随着各家金融机构相关细则的进一步明确,消费贷贴息已进入“实战”办理阶段。

  不过从政策落地情况来看,各家银行对于贴息细则的规定有不同之处,这也造成不少消费者在实际办理使用过程中仍有不少困惑。比如,有消费着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基本上向有商家码的商户付款都可以核定流水,但是我也扫了一些小超市,就识别不出来;如果是个人码,个体工商户那种也不行。”与此同时,有媒体注意到,部分银行的个人消费贷产品,在购置汽车时并不能享受财政贴息。

贴息可累积,打车也能用

  从政策规定及各家银行发布的细则来看,此次贴息覆盖小额消费(单笔5万元以下)、大额消费(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七大消费领域)。

工商银行官微,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建设银行官微,在小额消费领域,对于单笔<5万元的日常消费(如购物、餐饮),年贴息比率为1%,且单笔消费可累积,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10万消费)。

  而对于单笔≥5万元的大额消费,且满足七大领域,消费者可立享最高500元的贴息;多笔消费贴息同样可累积,个人年度总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30万消费)。

  贴息后,消费者能享受到实际利率可低至2%起。据华夏银行官微,该行一名客户9月1日办理了5万元消费贷用于装修,原本年利率为3%,期限1年,还款方式为先息后本,原利息支出为1500元/年;财政贴息1%后,该客户可省利息支出500元,最终实际利息支出为1000元,即这笔消费贷的实际利率为2%。

  另据多位消费者反馈,目前可享贴息的消费交易大多能被银行系统自动识别。

  建设银行也表示,该行个人消费贷款资金发放至申请贷款时客户选择的借记卡中,系统可自动识别的相应借记卡账户消费交易,这主要包括POS机刷卡;扫码支付、线上交易支付;将借记卡绑定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如微信、支付宝)支付;向消费交易对手方转账,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向消费交易对应的对公商户直接转账等多种情形。有消费者表示,其使用贷款专用账户支付的一笔小额打车费用,已成功被银行核定流水。

  另外,对于未能系统自动识别的消费交易,客户也可在手机银行上传发票等消费凭证申请人工识别。

  何时能“拿到”补贴也颇受消费者关注,以目前各家银行公布的细则来看,贴息资金多在还款结息时直接扣减。“办完贷款之后签好贴息协议,达到要求后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利息中直接扣减,另一种针对消费完之后没有减的,提供依据后会进行补息。”某国有大行客户经理如此表示。

部分消费贷产品购车无法享受贴息

  具体到各家银行的消费贷产品,不同产品关于贴息细则的规定存在不同之处,这也给不少消费者带来些许困惑。

  例如,近日有消费者称,招商银行的个人消费贷产品闪电贷,在购置汽车时无法享受贴息,“咨询了招行,说是用闪电贷购车享受不到贴息,拿去付全款也不能(享受)。”

  以消费者身份咨询招商银行一位客户经理,其明确称,消费闪电贷不属于汽车贷款,如果是购车用途的话,闪电贷是暂时不符合贴息的要求的,用于日常的综合消费是可以的。“买车属于车贷,招行的车贷属于信用卡业务(部门),信用卡业务不享受本次财政贴息;但用于车辆保险及维修的消费,使用闪电贷可纳入本次贴息范围。”

  上述客户经理同时表示,贴息需要开具相应的发票和证明在该行App上申请,如果发票上显示的是买车,还是申请不了(贴息)。

  以市面上其他的消费贷产品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的个人消费贷产品均可用于购车。

消金公司贴息方式各有特色

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资金成为商业银行的普遍做法。与商业银行相比,消费金融公司的贴息方式也各有特色。

据了解,招联消金提供了两种贴息申请方式:一类是自动贴息,一类是申请审核后贴息。前者适用于受托支付业务,即贷款资金直接支付给约定商户;后者适用于自主支付业务,即贷款资金发放至借款人账户,消费者在签署补充协议并授权查询消费用途证明材料后,系统可识别的消费交易将自动贴息。

另一家蚂蚁消金主要通过“花呗”产品来参与贴息。除“花呗”本身具备的41天免息期之外,消费者可以在使用“花呗分期”付款的场景中进行贴息。无需额外的申请或操作,在分期的时候可实现利率立减。

消费金融公司正在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明确差异化落地贴息方案,且在实践中优化调整。一位消费金融公司人士表示:“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会根据实施的具体情况,再作方案完善。”

为进一步助力提振消费、激发市场消费活力,在各大经办机构积极落地贴息方案的同时,零售电商平台在消费场景端也在积极响应。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卡拉(化名)刚刚用白条分期在某电商平台下单一套近万元的油烟燃气灶具,她意外地发现,除了有国家补贴,在订购付款环节还有消费贴息的福利。

“没想到除了国补的优惠,分期的息费也降了。”卡拉表示,“最近忙着给父母的老房子装修,重新置办电视、冰箱、家具这些,全部花费得3万元—5万元,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申请国补可以节省10%—15%的花费,再有消费贷贴息,贷款这部分还可以省下300元—500元。而且消费贷已经是低息了,能减轻很大的消费压力。”

零售电商平台正在将消费贴息与国家补贴政策深度衔接,通过场景化的让利模式激发消费潜力。

针对近期的“国补+贴息”活动,京东方面回应称,在消费付款过程中,用户购买带有“国家贴息”标识商品,根据付款时的贴息信息,可了解自己当下这笔订单享受的优惠情况,息费自动扣减,无需额外操作。

事实上,这一模式在市场上的进一步推广与效能提升,还需政策层面的统筹协同。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下一步,应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强化贴息政策与已经出台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协同,形成叠加效应,最大程度发挥政策效用,更加有力有效地促消费、稳就业、扩内需。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