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五大指数合计规模突破百亿,成资金主要配置方向

2025-09-12 22:01

(来源:ETF炼金师)

  在2023年,市场热点瞬息万变,但资金配置的主攻方向却十分明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11日,与2024年底相比,五只指数的跟踪ETF合计规模激增超九倍,首次突破100亿元。这五只指数包括科创AI、机器人产业、港股通创新药、港股通非银金融及细分化工,代表了今年资金流入的明确趋势。

  首先,科创AI指数专注于科创板中人工智能领域的龙头企业,涉及AI芯片、算法、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关键环节。该指数的30只成分股大多为研发投入高、技术壁垒强的科技创新企业,如寒武纪和商汤科技等。从估值来看,虽然该板块整体PE处于历史高位,但考虑到其高增长预期和稀缺性,其PEG多处于合理区间。至9月11日,科创AI指数2025年的预期PEG为0.99,显示出板块成长与估值基本匹配。随着国内AI产业化进程加快及政策持续赋能,相关企业的营收与利润有望持续高速增长,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成长空间广阔。

  其次,机器人产业指数涵盖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等细分领域,代表企业包括埃斯顿和新松机器人等,覆盖了从上游伺服系统到下游智能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成分股数量达到50只。当前该板块估值同样处于历史高位,反映出市场对机器人产业未来成长性的强烈预期。行业普遍预计机器人产业将在2025至2026年迎来“智能井喷”,政策对“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明确支持,亦加快了商业化落地的进程。在政策与技术双重驱动下,机器人产业指数的投资潜力备受看好。

  第三,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由通过港股通交易的创新药企业构成,涵盖生物制药、基因治疗及CXO等细分赛道,共有29只成分股,代表企业包括药明生物及信达生物等。经过两年的深度调整,当前港股创新药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较高,截至9月11日,其市盈率(PE_TTM)处于历史29%分位。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及海外流动性的改善,创新药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同时,国内医保谈判规则的优化和出海授权交易的频繁进行,也将推动行业基本面逐步回升,长期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第四,港股通非银指数主要覆盖香港市场的保险、券商及资产管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友邦保险和港交所等36只成分股。这些企业盈利稳定性强,股息率较高,具备典型的低估值、高分红特性。截至9月11日,该指数市盈率仅为9.86倍,股息率则显得相当具有吸引力。在港股市场整体回暖、南下资金持续流入的背景下,非银板块兼具防御性与弹性。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及跨境理财通政策的推进,非银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重提升。

  最后,细分化工指数专注于化工行业中的新材料、精细化学品及新能源材料等高端细分领域,成分股包括万华化学华鲁恒升等50只企业。这些企业通常具备技术优势与产业链的话语权。当前该板块的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PB处于历史42%分位。反内卷政策的实施鼓励化工企业向高端化转型,推动高端化工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的成分股中,部分企业在高端化工领域具备优势,将受益于政策引导,从而实现更高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综上所述,2023年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行情特征,资金一方面追逐高景气的科技成长板块,另一方面也青睐低估值、高分红的防御品种。这五只指数完美地代表了这两大方向,成为市场资金共识度最高的配置选择。展望年底行情,多数机构持乐观态度。国泰海通证券近期发布的报告建议,从基金投资的角度应均衡风格配置,重视优质低估资产的投资机会。同时,兴业证券指出,市场正在从“一枝独秀”转向“多点开花”,预计板块轮动将更为均衡,为长期慢牛逻辑提供支撑。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